朱晴晴 蔣佳琪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形勢日趨嚴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成為各項老年工作的必然要求。利用CGSS(2015)數據,總結描述了老年人幸福感分布情況,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模型,從家庭支持與社會保障兩方面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家庭支持、社會保障以及個體基本特征所涵蓋變量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顯著影響,得出要加強新時代社會主義家風建設,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等政策啟示。
關鍵詞:家庭支持 社會保障 老年人 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7-0059-03
努力提升人民群眾民生“三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是新時代民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更是評價各項社會政策執行效果的度量衡。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形勢日趨嚴峻,使廣大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成為老年工作的重要目標導向。即在各項老年工作政策制定與執行中要著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研究緣起與基本假設
(一)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緣起
已有諸多學者通過定量方法實證檢驗了社會支持會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影響。鄧敏(2019)發現夫妻、代際、鄰里和親戚關系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影響[1];姚若松等(2018)發現社會支持、希望和孤獨感是影響老年人社會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姬玉(2019)也發現社會支持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抑郁并提升其幸福感[3];張秀敏等(2017)通過在長春的調研數據,驗證發現了社會支持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4]。
林相森等(2018)研究驗證了腐敗感知可通過社會保障滿意度對居民幸福感產生顯著影響[5];王思斌(2018)指出,通過整合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6];郭進等(2018)發現對城市移民而言,在獲取社會保障方面的弱勢地位是其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因素[7];卜芳等(2017)驗證了社會保障支出會對農村居民的幸福感產生正向的顯著影響[8]。
綜合來看,目前學界多從社會支持角度對某類社會群體幸福感進行測度研究,對家庭支持的分析還是“蜻蜓點水”,研究甚少;且鮮有學者研究社會保障(二次分配調節機制)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即使有相關研究,其目標群體也多為城市移民、農村居民,研究群體并無轉向至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
若如此,是否可進一步研究家庭支持、社會保障(此二項內容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會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何種影響;若有影響,其影響程度如何?這些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探討。若能回答好上述問題,不僅能夠發現目前社會發展變遷過程中家庭支持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亦能對社會保障的作用進行再審視。進而在此基礎上發現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政策啟示,以期為有關部門老年政策的制定與改進提供有益參考。
(二)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的三個假設
幸福感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不同群體間的幸福感影響因素也是不同的[9],任瓊瓊等(2018)通過對安徽地區獨居老人實地調查,發現獨居老人由于精神慰藉缺失,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10]。這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家庭支持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鄧云龍等(2012)驗證了家庭功能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存在相關關系。加之孤獨感在社會支持與老年人幸福感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11],而家庭支持是緩解老年人孤獨感的重要方式,進而影響老年人幸福感。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家庭支持將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影響,據此提出本文第一個假設:
假設1:家庭支持會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顯著影響。
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作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劉歡(2018)指出,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對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12],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高低是衡量老年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標,加之養老保障與醫療保障作為社會保障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重要的保障依托之一。因此可推斷社會保障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重要影響,并據此提出本文第二個假設:
假設2:社會保障會對老年人幸福感產生顯著影響。
隨著我國在社會保障事業上的投入不斷增加,各項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長足的進步,以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為例,兩者的覆蓋面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幸福感不斷提升。但考慮到在社會保障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家庭成員存在基本醫療保險重復參保問題等。因此,社會保障可能會對處在不同家庭結構(以家庭成員數量反映)中的老年人幸福感產生不同影響。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三個假設:
假設3:社會保障對處在不同家庭結構中的老年人產生的影響不同。
綜合上述三個假設,并借鑒已有研究,將屬于家庭支持與社會保障范疇的影響因素納入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分析框架,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路徑進行深入研究。
二、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是我國最早的全國性、綜合性、連續性學術調查項目。對全國125個縣(區),500個街道(鄉、鎮),1000個居(村)委會、10000戶家庭中的個人進行了調查,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截至目前,因CGSS(2015)為最新更新數據,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故本文采用2015年調查所獲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由于研究對象為老年人,文章對樣本數據進行了篩選,將個案特征定位為大于等于60歲以上的人群并排除存在關鍵變量無效或缺失的樣本后,最終截取到的樣本數量為2821人。
(二)變量設置
1.因變量
本文的因變量為老年人幸福感。根據問卷中“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來進行測量,共有“非常不幸福、比較不幸福、說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較幸福、非常幸?!?個選項,據此分別賦值“1、2、3、4、5”。
2.自變量
個體基本特征變量,包括老年人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經歷及現狀”?!澳挲g”為數值型連續變量;將“性別”中的男性賦值為“1”,女性賦值為“2”;“教育程度”中未上學賦值為“0”,小學/私塾掃盲班賦值為“1”,“初中”賦值為“3”,“高中及以上”賦值為“4”;“工作經歷及現狀”中“目前有工作或務農”賦值為“1”,“目前沒有工作”賦值為“2”。
家庭支持相關變量,包括“婚姻狀況”“居住安排情況”“家庭年收入”。“婚姻狀況”中將“未婚、離婚”視為“未婚”并賦值為“0”,將剩余婚姻狀況視為“已婚”且賦值為“1”;“居住安排情況”即子女與老人共同居住情況,為數值型連續變量;“年家庭收入”也為連續性數值變量。
社會保障相關變量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養老保險”4項,將自變量回答項“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2”。
(三)實證分析結果
運用SPSS23.0對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可得到如下結果:
1.描述性分析
首先對老年人幸福感進行描述性統計,表1直觀呈現了老年人幸福感分布狀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感覺“比較幸?!钡谋壤罡?,占總人數比重達到59%;“非常幸?!闭急?1%;“說不上幸福不幸?!闭急?2.7%;“比較不幸?!焙汀胺浅2恍腋!狈謩e占比6.1%和1.2%。總的來說,老年人幸福感受較好。
2.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結果
因在CGSS問卷中,關于主觀幸福感的回答選項屬于有序多分類離散變量,有從低到高的排序特征,據此本文最后使用定序Logistic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
分析環節如下:首先對模型進行似然卡方比檢驗,結果顯示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1),考克斯、內戈爾科、麥克法登3個偽R系數分別為0.044、0.049、0.020。見表2。
由表3可觀之,在個體基本特征中,“性別”以女性為對照變量,回歸系數為-0.266,故女性老年人幸福感是高于男性老年人;同理可知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幸福感越高。
在家庭支持中,“居住安排狀況”“年家庭收入”與老年人幸福感呈現出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當一個家庭年收入較高時,老年人幸福感就越強;反之,老年人幸福感就越弱。
在社會保障中,“基本醫療保險”與老年人幸福感呈現顯著正向關系,即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幸福感要高于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對老年人幸福感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三、政策啟示
基于以上基本結論,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啟示:一是要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氣。加強新時代社會主義家風建設,倡導子女要?;丶铱纯?,盡量與父母共同居住,以此增強老年人幸福感。二是要健全與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鑒于基本醫療保險在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商業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商業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鄧敏.社會關系、心理健康水平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改進:基于CGSS2015數據的實證分析[J].人口與發展,2019,25(3):85-93.
[2]姚若松,郭夢詩,葉浩生.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社會幸福感的影響機制:希望與孤獨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18,50(10):1151-1158.
[3]姬玉,羅炯.休閑參與、社會支持對老年憂郁及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6):1460-1466.
[4]張秀敏,李為群,劉瑩圓.社區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學刊,2017,39(3):88-96.
[5]林相森,周玉雯.腐敗對我國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J].當代財經,2018(8):3-12.
[6]王思斌.整合制度體系保障人民可持續的獲得感[J].行政管理改革,2018(3):28-33.
[7]郭進,徐盈之,顧紫荊.戶籍歧視與城市移民的幸福感缺失:包含非收入因素的擴展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40(4):1-16.
[8]卜芳,肖立國.收入差距、社會保障支出與農村居民幸福感[J].科學決策,2017(3):19-34.
[9]梁土坤.低保政策、家庭結構與貧困人口幸福感[J].現代經濟探討,2019(5):29-39.
[10]任瓊瓊,李杰,余丹丹,等.安徽省某地區農村獨居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8,22(6):581-584.
[11]鄧云龍,陽中華,陳向一.社會支持和家庭功能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01-3503.
[12]劉歡.社會保障支出地區差異與老齡人口生活質量[J].宏觀質量研究,2018,7(2):73-86.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