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8-115-02
摘 要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國有企業在黨管干部方面存在的制度不夠完備、組織不夠健全、隊伍不夠足額、標準不夠統一等問題著手,闡述了如何提高國有企業黨管干部能力,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保值增值。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黨管干部 保值增值
黨管干部原則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與優勢,是干部隊伍始終忠于黨和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保障。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實現對國有企業的全面改革,深化國有企業中黨的領導作用與領導效果采是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唯有在國有企業貫徹落實黨管干部原則,才能保證黨對經濟建設的領導權,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1]。
一、國有企業在黨管干部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實際上背負著“國有”和“企業”的雙種身份。從“國有”的角度出發,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決定了國有企業必須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該是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經營者。“企業”的身份決定了國有企業在選人用人方面受股東約束。“國有”和“企業”的約束主體的不同,導致了個別國有企業在黨管干部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制度不夠完備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各級四套班子或者機關組織的領導成員提出了適用規定。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只有《公司法》中關于股東、董事會選擇管理者、經理層的權利。故而,個別國有企業在干部管理方面未制訂相關管理程序或規定,或是制訂的程序未體現或不符合黨管干部的原則。沒有完備可靠的制度,就很難保證黨管干部在國有企業中的作用與效果,也就無法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創新與驅動力。長期依照《公司法》與《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單一法律很難真正起到對國有企業領導的實質性約束效果,因此就應當基于我國的國有企業實際情況與我國的黨政體系進行優化創新,推動黨管干部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
(二)組織不夠健全
與地方各級黨委完整的黨的工作機關相比,個別國有企業黨委(組)中黨的工作機關不夠健全。黨的工作機關的不健全極有可能導致黨的職能不健全,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無法落地,最終體現在黨的領導在國有企業的弱化,黨管干部在國有企業的缺位。黨組織不健全就容易導致國有企業中黨的工作喊口號的情況出現,無法真正實現對企業階級的有效弱化,進而影響黨管干部在國有企業中的缺位情況。另外,傳統的組織形式也很難適應現階段的國有企業發展情況,因此就需要依照管理機制與相關管理規劃進行創新發展,只有推動黨管干部工作的創新,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健全完善黨組織,保證政策、工作方案、措施等可以有效的貫徹落實下去。
(三)隊伍不夠足額
在國企改革中,個別國有企業在自身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認為生產經營是首位,黨務工作是其次,不斷精簡黨務工作人員,而且這些黨務工作人員大多兼職較多,開展工作疲于應付,直接的導致了黨管干部的力度不夠,黨委生產經營的指導地位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挑戰[2]。黨務工作人員數量少會導致黨組織與黨務團隊的工作難以落實,同時在國有企業中黨務隊伍人員較少也就相應的很難受到重視,長此以往就會影響黨務工作的質量,進而無法起到對企業干部思想的有效約束效果,導致干部思想容易出現波動,對于未來發展也就相對迷茫,許多黨務人員身兼數職,這就很難保證他們思想的穩定性,也就影響了黨管干部工作的質量效果。
(四)標準不夠統一
國有企業往往自行制訂相關干部選拔管理程序或規定,在國企去行政化和市場化改革的沖擊下,個別國有企業借著市場化的“東風”在選拔干部過程中純粹側重經營層的決策和經營指標業績,致使個別無原則、無黨性、無底線的干部被提拔到更重要的崗位使用,近年來國企腐敗高發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黨管干部的力度不夠。無法建立完善的標準就無法為黨務工作人員提供目標與工作方向,黨務工作是黨管干部的核心,同時也是國有企業政治思想建設的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就容易導致工作走形式,無法形成體系以及干部素質建設發展慢的情況出現。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思考
“國有”和“企業”在選人用人方面看似不同的約束主體,其實質指向的目標是一致的,即把最合適干部選到最適合崗位,實現國有企業保值增值。基于上文中所提出的機制不完善、組織不健全、隊伍人員不夠以及標準不統一的四個主要問題,本文就從建立機制、完善組織、充實隊伍以及規范標準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為我國的國有企業黨管干部工作的效果增強提供更多有效的思路與方向:
(一)建機制,夯實國有企業黨管干部政策基礎
黨管干部指導性文件是國有企業實施黨管干部的“根本大法”,國有企業要根據國有資產和公司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以公司《章程》為行為準則,建立黨委、董事會、總經理部互為支持和補充的領導機制,規范權責定位和行權方式,逐步形成黨政交融、權責互補、管理先進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制度[3]。通過制度的完善可以進一步推動黨內工作合理化、規范化,同時有助于進一步夯實在國有企業中黨管干部的原則與政策力度,加強黨對企業的有效管理。
(二)建組織,健全國有企業黨管干部工作機構
黨的工作機關是國有企業落實黨管干部的“執行機關”,國有企業要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立相關黨的工作部門,包括辦公廳、職能部門(包括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等),也可以按工作需要與職能相近的公司部門合并辦公或者合署辦公,同時實行總量控制和限額管理,為國有企業黨務工作開展奠定組織保障。國有企業在黨管干部政策的落實過程中只有依靠組織才能實現有效落實,而黨組織的完善與充實也是推進組織在國有企業中地位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
(三)建隊伍,增強國有企業黨管干部工作力量
強化黨務工作人員工作責任制和考核制,黨務工作人員要與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必要的崗位交流,以便更貼近實際的了解崗位情況和干部情況。同時適當平衡黨務工作和經營管理崗位重要性,提振黨務工作者的價值認同感和崗位成就感,為國有企業保值增值建設一支對黨忠誠、經營有方、管理有力、結構合理的復合型黨務工作隊伍。只有不斷的充實黨務工作人員團隊,才能保證黨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進而為黨務工作團隊中的成員樹立正確的目標,同時也有助于穩定隊伍內部以及整個國有企業內部的政治思想。
(四)建標準,把好國有企業干部選拔門檻
在國有企業中的用人問題上,法人治理結構體現的是市場取向,黨管干部原則強調的是政治取向,要將黨管干部的政治取向要與市場取向結合起來。在國有企業在選人用人過程中,必須堅持干部隊伍“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著力打造政治過硬的干部隊伍,在選拔干部過程中應首重考察干部是否符合“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其次是考察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作業等方面的業務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國有企業執行黨管干部,貫徹黨管干部,深化黨管干部是貫徹落實黨始終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的根本保障,更是國企改革發展、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戰略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白昌中.新媒體語境下國企宣傳與輿論環境優化[J].中州大學學報,2019-05-10.
[2]戴棟.淺談國企黨務工作后繼乏人的問題[J].魅力中國,2018(23).
[3]李戈.當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