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桐
〔摘 要〕當前,業內關于“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孰好孰壞”這一問題出現了不同看法。筆者認為,在唯物辯證法的視角下,對立統一、科學辯證的看待兩種唱名法才是更為正確的。本文以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論和否定觀入手,來進一步論述兩種唱名法之間的關系,分析這兩者的利與弊,提出對兩者的選擇方式,并闡明其今后協調發展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唯物辯證法;首調唱名法;固定唱名法;視唱練耳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的基本樂科之一,分為“視唱”和“練耳”兩個部分。其中“視唱”部分是指看譜即唱,唱譜時唱名法的選擇是較為自由的,根據自身樂感以及視唱習慣,或選擇首調唱名法,或選擇固定唱名法,這也就出現了后來關于兩者如何選擇的討論。筆者在專業領域中的前輩和同窗對這方面所持的觀點也呈對立狀態。有人認為,首調唱名法不易跑調,對音高的把握程度更高,使用固定唱名法時遇到的變音記號較多,難以掌握;其他人則認為,首調唱名法識譜的思維變換不易,還是固定唱名法直接唱來得方便。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兩者各有利弊。單純自我的、主觀的去看待兩種唱名法的利弊與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不正確的,必須要科學的、辯證的去看待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利弊,才能得到更深入的認識和體會。
一、以矛盾關系看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關系
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也就是對立統一關系,是唯物辯證法之根本。矛盾的對立與統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什么事物是絕對對立或者絕對統一的。無論一個作品用哪種唱名法來視唱,歸根結底唱出來的旋律音高是一致的,只是所使用的唱名不一致,也可以理解為訓練和思維方式不一致,目的和結果是一致的。
(一)相對關系 對立包含雙方之間排斥的性質。世間萬物,帶有排斥性質的,都是對立的表現。對兩種唱名法而言,一直處于不完全對抗的斗爭形式中,故而稱為“相對”。兩種唱名法雖在無形之間引發了不同兩個陣容的爭論,卻又相互促進了對方的發展。所以說,這兩種唱名法并非一直是完全的斗爭,屬于非對抗性的斗爭形式,就如同視唱同一部作品時,雖然兩種唱名法使用形式上有差別,但又可孕育成同一部作品一樣。
(二)相通關系 統一包含雙方之間依賴且共存的性質。在如今的音樂學習領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自如地使用兩種唱名法,大多數人只能較為流暢地使用其中一種唱名法,我們不太可能將某種唱名法完全舍棄,這都是歷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來的文化寶藏,雖然兩種唱名法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更便利地表現音樂,故而稱為“相通”。
二、以否定觀看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利與弊
否定之否定規律,即否定觀,是唯物辯證法中看待問題的方式及原則。其意義之一是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在看待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時,也應秉承這樣的原則,這兩種唱名法各有利弊,要采取正確、系統的分析態度。
(一)首調唱名法的利與弊 首調唱名法是以“移動Do”為基礎的,例如,在任何大調中,它的第一級都唱作“Do”,第二級都唱作“Re”,以此類推。首調唱名法能讓人產生穩定的音高及調式感,使人能夠長時間地記憶下來。
綜合來看,首調唱名法有三個優點:一是便于掌握。在視唱時不需要像固定唱名法一樣去多慮譜例中的許多變化音該如何發出正確的音高,只要找到第一級音,找到“Do”的位置,就好唱許多。二是增強樂感。首調唱名法在使用時可更直觀領會到作品的旋律特點,更好地建立調式感,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音樂的情感,更好地表現音樂。三是使用廣泛。對音樂專業學習者來說,兩種唱法皆可選擇,也皆能掌握,但對業余愛好者或是中小學生,使用的大多是對應首調唱名法的簡譜,這也可以說明首調唱名法更容易被接受。首調唱名法不利之處是,在遇到一個轉調頗多的作品時,便要花些功夫分析明白后,方能繼續視唱;又或是遇到一個包含半音階旋律較多的作品時,也是要費很大周折的。
(二)固定唱名法的利與弊 固定唱名法,其唱名固定不變,即無論樂譜上是什么調號,無論音級如何升降變化,其唱名永遠固定不變。
綜合來看,固定唱名法有三個優點:一是識譜便利。用固定唱名法時,就無需考慮哪個音級成為“Do”的問題,也無需思考調式的變換以及唱名的變換。二是增強對變化音級的掌握。對于同一音級,雖然使用的唱名一致,但這也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感受音級的小二度變化。三是可幫助訓練絕對音高能力。使用固定唱名法,“Do”只有一個,每個唱名都只負責一個音級,所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訓練絕對音高能力。固定唱名法的不利之處,一是不利于培養調式感。若遇到數個升降記號為調號的歌曲,對音級之間的關系不容易把握。二是不利于唱出正確音高。若遇到連續的變化音級,很難找到一個穩定、正確的音高,容易跑調。三是難以普及至全民。目前固定唱名法還主要用于音樂專業院校中,對于一般人而言,掌握起來較為困難。
三、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選擇方式及現實意義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無論是采用哪種唱名法,最終所達到的訓練結果和呈現出來的音樂效果是一樣的。當前關于兩種唱名法孰好孰壞的爭論是合理的、符合音樂教育發展潮流的,但不能被夸大。矛盾是雙方的動力源泉,對立與統一讓雙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構成了矛盾運動,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而否定觀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是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因此兩種唱名法的這種爭論可以揭示兩種唱名法的利弊,在“揚棄”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一)選擇方式 對于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持“中立”態度,也就是說不主觀地認為其中一種唱名法是最好的,而是兩種唱名法皆有可取之處,皆有可用之時。讓這兩種唱名法在矛盾對立運動中相互作用、相互批判,在革糟粕迎精華的道路上不斷發展,這樣更為符合音樂教育的發展潮流和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
音樂學習者對兩種唱名法進行選擇時,可以依據自身視唱習慣和專業能力,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便于更好地理解音樂、學習音樂的唱名法。首先,對學習民族器樂的學生來說,首調唱名法更為合適;其次根據遇到的不同作品來看,不一樣的作品適合不一樣的唱名法,若變化音比較少,轉調也較少,可選擇首調唱名法,若變化音較多,調性較模糊或轉調較多,可選擇固定唱名法;最后,對視唱練耳專業的學生來說,兩種唱名法須得全面掌握,方能更上一層樓。
(二)現實意義 否定觀指出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誕生和舊事物的消亡,在事物前進過程中,辯證的否定是決定性環節,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在兩種唱名法協調且批判的發展中,要不斷否定,不斷指出對方問題,才能讓雙方自身意識到何為自身發展的擋路石,就變成了對自身進行否定,經過“揚棄”階段的批判創新,就會進一步走向更高階段的肯定,也就是唯物辯證法中的否定之否定。
兩種唱名法辯證否定的發展,成就了矛盾運動的延續,喚醒了雙方對自身問題的發現,促進了自身的改革創新。對音樂教育行業來說是一股強大動力,促進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改進,增加了音樂教育的手段,也促進了音樂教育的普及;對音樂學習者來說,這是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多添了一把利刃,這把利刃可以斬斷視唱學習路上荊棘,為自己更好地學習音樂、體驗音樂形成了一個方式的保障。
結 語
唯物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內容,全面而科學地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形式和過程,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本文通過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和否定觀,科學辯證地分析了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關系、利弊、選擇方式以及現實意義,指出正確看待和發展兩者的方向和道路,為日后音樂教育手段的創新和音樂學習者感受、學習音樂的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論借鑒,也進一步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證明唯物辯證法的實用性。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張弘.中國教育制度漫談[J].文學教育(中),2012,(01):41.
[2]宋思明,吳明昊.淺談音樂聽覺培養中常見的矛盾問題[J].民族音樂,2019,(04):92-93.
[3]李杲昕.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對當代音樂創作的指導意義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0):3-4+23.
[4]韓林彤,張業茂.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角的音樂教育身體觀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71-73.
[5]王龍.音樂教育哲學視角下視唱練耳學科發展研究[D].聊城大學,2013.
[6]林韻.繼承革新要遵循唯物辯證法——談民族音樂傳統的繼承與革新[J].音樂研究,1982,(0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