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摘要:在城市發展建設當中,市政給排水管道是主要的基礎工程。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強給排水管道的基礎施工相當必要,只有這樣才能預防不良因素對城市居民用水帶來的不利影響。文章主要對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基礎處理與施工展開分析,希望給今后的基礎施工帶來幫助。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管道;基礎處理;施工
引言
城市的穩步發展,離不開市政基礎設施的支持,在城市規模的擴大背景下,人們開始加強對市政給排水管道建設重要性的認知。并在生態保護和資源可持續發展下,對給排水管道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給排水管道施工,可以促進城市的發展,因此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需要施工人員提升重視,結合相應的施工手段,增強工程質量。
一、對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基礎處理形成影響的主要因素
1.1? 穩定性因素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環境復雜,不同的城市,地質環境也不盡相同,這對城市建設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正是由于施工所處的地質環境不同,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施工地基會呈現出不同的剪切力強度,正是由于這個現象的存在,致使整個市政給排水管道的施工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
1.2? 不均勻沉降的因素
市政給排水管道建設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因為壓縮而形成的不均勻性的沉降,其原因就是在工程作業展開的過程中,處于上部分的地基在自重方面容易出現變化,再加上荷載的影響,就會使給排水的管道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特別是當不均勻的沉降程度遠遠超過了管道本身能夠承受的限度的時候,就會加重管道的沉降,在這樣的情況下,管道的接口處自然就很容易被破壞,接頭脫離,管道的正常使用性直接被破壞,長此以往會影響管道的使用年限。
1.3? 客觀因素
所謂的客觀因素實際上就是指管道系統所處的環境中容易出現的一些自然性的因素,比如地震、氣候、不可預測的意外爆破、地面道路的車輛尤其是過重車輛的影響,還有就是地表的一些施工,這些都屬于自然外界的客觀因素。當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產生的時候,都會引發地基土發生分散,地表出現下沉,尤其是地震的時候,這樣就會使地基在受力上失去原有的平衡性,地表出現沉陷,增加管道的壓力,進而破壞管道的基礎性施工。
1.4? 水滲透過度的因素
地下的給排水管道在材料的選用上,還是金屬材質的偏多,如果管道長期處于水滲透比較嚴重的環境中,給排水管道的表面就會受到相應的腐蝕,時間長了以后,破壞就會通過管道的表層深入到內部,直接影響管道的使用安全,進而破壞整個給排水系統的運轉。
二、市政給排水管道基礎處理的主要操作
地基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必須遵循管道的條形特性,要以此作為處理的基礎,管道加之于地基的荷載量相對要小一些,管道的直埋需要在基槽工程開始之后再進行。具體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操作:
2.1? 振沖操作法
該方法主要是有助于增強地基的堅固性和密實度,主要的方式就是振動配合加水。在工程現場的施工中,施工的重點不同,該方法的具體操作也有所差別,當地基環境突出的表現為沙土或者是粉土的時候,需要采用振沖的密實法。此方法需要借助于水所產生的壓力,通過振動的方式改變地基砂土層的顆粒排列方式,這樣能夠將砂土層的縫隙進行處理,進而增加地基的承載力和抗液化的能力;如果地基環境的排水情況不是很好,而且地質又偏于粘土、飽和黃土或者是人工填土的情況,就需要采用振沖置換的方法。該方法需要改變樁基的主要材料,將其替換成新的沙粒材料,這樣就能形成全新的復合式的地基。
2.2? 沉管操作法
當管道施工處于軟土淤泥當中時,開展施工作業的時候就必須充分的對管道外壁與淤泥之間產生的摩擦應力進行思考,認真的計算出地樁的實際承載能力,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出涵管具體的樁數。這樣做就是為了對結構形式進行最終的確定。通常情況下,涵管樁是用來作為計算參考的,其直徑是要保持在1.2m以內的,排列方式則是要順著基礎中心線逐漸往外進行,而橫向排列的時候則需要使其與外側的連接。市政給來水管道基礎處理實施沉管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將管道內部的垃圾尤其是淤泥清理出去,這樣能夠減輕管道的自重,壓力也會減小,降低給排水管道出現下沉的可能性。如果說管道出現下沉了,但是程度比較小,就可以采用增加涵管的方式進行解決,這樣能夠加快管道的下沉,直到其一直沉降到淤泥層或者是持力層中才可以,還需要將一定厚度的物質墊在給排水管道的底部,同時將其上部的密封工作做好,避免出現水泄漏的情況。
2.3? 夯實操作法
所謂夯實,就是為了使管道地基的承載力增強而采用的夯擊的方法。由于實際施工中采用的操作會有所不同,因此,通常將該方法細化成兩種,其一就是重錘夯實的方法,其二就是強夯法。前者是在對粘性土、砂土等土質中運用的,操作過程則是依靠起重機進行的,起重機能夠將夯錘提升到需要的高度,采用重錘自然下落產生的重力實現對地基土層的密實性的處理,但是要強調一點,工作人員一定要在實施之前進行該方法的嘗試,結合施工的需要確定好下錘的力度、底面的面積、提升的具體高度,同時也要確定需要下錘的數量。而后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漸漸衍生出來的,主要就是借助于起重機將八到四十噸中之間的重錘吊起來,在六到三十米的高度放下夯錘,讓其自由下落,產生的重壓能夠對地基產生加固的作用。此方法要求施工人員將現場在施工之前檢查好,確定好相關的參數才能夠施工。
三、市政給排水管道基礎施工的分析
3.1? 施工溝槽的開挖工程要科學的進行
給排水管道工程是否能夠順利的展開,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管道溝槽的開挖工程是否是成功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溝槽開挖工程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設計的環節,設計一定要有依據,依據就是施工地所處的具體地質環境,這是計劃書能否科學的被制定出來的基礎。另外,為了開挖的質量得到保證,相關人員需要對工程的設計圖紙進行了解,還要清楚圖紙中是如何確定工程技術標準的。此環節的實施還要注意區域性的氣候差異問題,要將其作為主要的參考,如果施工標準允許,可以適當的結合實際情況調整開挖的具體深度,目的就是實現理想的施工狀態。最后要強調的就是要對地下水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檢測,這樣才能使排水處理的更加合理。
3.2? 要做好軟土地質環境中的管道基礎施工
在基礎施工中,地基不同,呈現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特別是軟土地基,由于其土質的疏松性比較強,又不具備穩定性的特點,因此使得這些成為施工中的一個難題,為了基礎工程順利的進行,就必須加以重視。一方面要對其特性進行把握,另外還要需用合適的施工技術,對于施工材料的選擇也要注意,比如在接口的選擇上,一定要選那些比較柔軟的接口,這樣才能使接口的抗負荷能力得到增加,進而才能不容易變形。管道的接口施工的重點,只有重視了這個問題,才能增強給排水管道整體的抗破壞能力。
3.3? 控制好施工管道的平面布置
城市給排水管道經常會面臨著改造和更換的情況,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對管道的具體布局情況進行掌握,這樣才能準確的將新舊管道間的距離計算準確。為了減少對舊管道的拆除工程量,降低開支,需要將間距保持在1.5米左右,這樣能夠保證管道的正常作業。
四、結束語
在市政給排水管道基礎處理與施工過程中,有很多復雜的環節,具體操作手段也較為繁瑣,這就需要相關從業者將質量放在首位,嚴格控制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城市基礎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楊維.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基礎處理與施工[J].居業,2018(02):127-128.
[2]梁樹旺,竇倩.市政給排水管道的基礎處理與施工[J].居業,2017(0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