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沈銘靈 韓澤昊 張鵬鶴 谷林峰

摘要:本文針對沉浸式紅色教育在小組社會工作運用中突出顯示的優勢以及沉浸式教育在其他類型小組工作中可借鑒、可利用的經驗,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為沉浸式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以及可能性,刺激教學方式的更新,打破原有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以及老師雙方都能夠享受學習和傳授良性互動的過程。
關鍵詞:沉浸式;紅色教育;小組工作
在祖國過去這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不僅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在民生、教育、醫療、住房、社會福利、社會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發展上都達到了質的飛躍。但在現今的教育發展中來看,紅色教育在整個教育層面上所占比例仍是比較低的。我們享受著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卻開始逐漸忘記幸福生活的立足之本是老一代革命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因而,為了傳承紅色精神,紅色教育的普及勢在必行。運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弘揚紅色精神在當今時代已然逐漸不被大眾所接受,如何用大家喜聞樂見并且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紅色教育知識的傳播成為了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今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方式及內容也隨之不斷進行改進,為了迎合新時代社會發展,教育模式更加趨向于“刻板”的應試教育。當下各層級學生對于中國革命的歷史也逐漸忘卻,紅色歷史以及其遺留下來的巨大教育價值也逐漸在淡出人們的視線,對于紅色教育的知識,大部分來自學校,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對紅色知識的教育意識較為薄弱,加強紅色教育知識的普及刻不容緩。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當前紅色教育的基本情況,我們采用了沉浸式教育的方法結合社會工作中小組工作的方式,在宣傳紅色教育的過程中,了解沉浸式教育的可發展空間以及在大范圍可以普及的可能性。本次我們設立的小組是為了加強組內成員的溝通與互動,深化組員對于紅色教育相關知識的理解。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知識輸入,在小組活動中,為加深大家對于紅色教育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能夠深入理解紅色教育的內涵及精神,也在原有的傳統知識教育方式突破取得了新的經驗。在探索沉浸式教育現實可行的前提下,發揚紅色精神,使小組成員能夠深入理解紅色精神在當今時代的意義。
一.小組的前期準備
(1)???? 主題確定
本次活動立足于當前紅色教育缺乏這一細節,在紅色教育整個系統結構中重點突出紅色精神的教育。在此基礎上我們選擇了五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精神,內容貫穿小組活動始終。依次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紅色精神。在寓教于樂之中培養服務對象的愛國情懷以及其他良好的品質。
(2)???? 組員招募
本次小組工作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選擇了高校周邊商戶子女,這一群體缺少家長的陪伴和共同的娛樂時間,電子產品的使用使得他們面對四面八方涌來的各種信息更加難以判斷其優劣性,容易受到消極思想的侵害。但這一群體同時擁有靠近高校學生這一優勢資源,便于接受志愿性的學習。
二.具體介入
三.效果評估
①需求評估
根據研究對象的背景分析,高校周邊商戶子女課余生活枯燥,在學校缺少專門的紅色教育,精神上較為空虛。
i高校周邊商戶子女多處于學齡期,需要制定并完成學習目標獲得勤奮感,但父母的工作鮮少有休息時間,對于教育問題參與不多,使得子女缺少人為他們指導方向,學習能力無法提高容易造成這一群體的自卑感。
ii高校周邊商戶子女課余時間多使用電子產品,所接收到的消息有好有壞,但這一時期的兒童尚未形成辨別準確合理消息的能力,容易遭到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蝕,不利于健康成長。
iii目前國內紅色教育發展主要為大學生黨員的培養,對于青少年的紅色教育流于表面,多數青少年缺少實踐機會感受紅色文化,難以理解紅色教育的本質。
②過程評估
在服務開展過程中,每一期所對應的主題不同,所安排的重點也是各有側重,在各期主題的銜接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服務對象在理解上也有一些困難。
③結果評估
從內容上來說,小組成員在活動過程中都能夠理解每期主題,也能夠表達每種精神所代表的內涵。從形式上來說,小組成員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加喜歡在游戲過程中學到知識,不沉悶,氣氛也更加活躍。小組成員之間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更能鍛煉其團結協作的能力。
四.總結和反思
首先,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活動成功與否,也影響到活動的效果。我們在招募成員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例如一些家長在認知層面對于紅色教育仍存在一些比較片面的觀點及想法。其次,我們在活動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小組成員接收到的信息準確與否,與之相關的知識小組成員在之后的實踐運用過程中實際作用有多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要注意的方面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的溝通,以及他們與工作者之間良性溝通的過程。不能一味的追求質量,更要關注在實際情況下小組成員自身的差異性。工作者也要明確自身在小組中的責任,關注組員,更好的推動小組發展的進程。為在后續沉浸式教育發展過程中發揮經驗作用,提供有利的資源支持。
參考文獻:
[1]?? 劉夢琳.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現狀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現代交際.廣州,2020.
[2]?? 莫燦.沉浸式增強現實與高等教育的融合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年 3月第十三期
[3]?? 劉建民,馮旭龍.小組工作介入學齡兒童性教育服務的路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6(13):71-72.
[4]?? 楊梨,魯亞州.社工帶領下的同伴教育小組——以青少年性教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44):306-308.
項目編號:XBMU-BYL20016由西北民族大學本科生科研立項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