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向戌

【摘 要】目的:分析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在咯血介入治療中的有效性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咯血介入治療患者100例為對象,均采取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分析檢查結果。結果: 100例患者在進行介入栓塞治療前均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一共找到133支出血動脈,介入手術時共找到144支出血動脈,并栓塞治療成功。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2.36%(133/144)。68例患者支氣管動脈CTA檢查顯示已栓塞的所有支氣管動脈栓塞效果較為良好。結論: 咯血介入治療采取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可為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中找尋出血動脈提供準確定位,治療后進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利于準確判斷療效,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咯血;介入治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56【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81-02
前言:咯血是發病率高的急重癥,患者若同時存在窒息或失血性休克等疾病,則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因此,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經導管動脈栓塞(TAE)是臨床治療咯血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微創、保留肺臟功能、迅速止血等優勢,因此,得到臨床廣泛應用,隨著CT技術的不斷進步,CT血管造影(CTA)成為各種類型動脈血管疾病臨床診斷和檢查的主要方法。此次將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咯血介入治療患者100例為對象,分析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在咯血介入治療中的有效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咯血介入治療患者100例為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咯血診斷標準[1];均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排除標準:不配合治療者;精神障礙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6.61±12.22)歲,68例患者治療后再次應用支氣管動脈CTA檢查,此次探討觀察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所以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取美國E公司64層螺旋CT進行掃描,掃描范圍從肺尖到肺底,層厚:1.25毫米,重建層厚:0.625毫米。經患者右肘靜脈采取高壓注射器注入威視派克對比劑,注射速率:每秒3毫升,注射總量:70-90毫升,將獲得的圖像資料傳送到GE AW 4.4工作站,處理后,采取容積再現(VR)技術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術三維重建病變血管。
患者平躺介入手術臺上,監測患者的心率、血氧、血壓、心電等生命體征,給予患者面罩吸氧,呼吸道保持通暢。對患者雙側腹股溝區域進行消毒,常規鋪巾,對右側腹股溝穿刺點進行局部麻醉后,采取改良Selainger技術對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4F或5F動脈鞘,在將PIG導管置入第四胸椎水平進行胸主動脈造影,將支氣管動脈開口位置顯示后,在根據支氣管動脈內徑以及走行選取MIK、Cobra等導管進行患側支氣管動脈、鎖骨下動脈、肋間動脈、膈下動脈等造影檢查,確定出血動脈后,采取微導管超選取插管出血動脈內,根據造影表現出血動脈選取聚乙烯醇(PVA)顆粒、彈簧圈、明膠海綿等栓塞劑進行栓塞治療,直到出血動脈的血流停滯,再次對患者進行造影復查,確定患者出血血管栓塞良好,手術結束后,將導管拔出,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
1.3 統計學處理
統計處理軟件:SPSS21.0。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描述性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組內及組間比較進行卡方分析。
2 結果
100例患者在進行介入栓塞治療前均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一共找到133支出血動脈,介入手術時共找到144支出血動脈,并栓塞治療成功。以數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檢查為金標準,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2.36%(133/144)。手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以及手術中支氣管動脈造影檢查中發現出血動脈的數量以及起源,見表1。DSA檢查可見出血動脈的間接和直接征像,包括支氣管動脈肺動脈瘺、對比劑外溢等。治療后68例患者支氣管動脈CTA檢查顯示已栓塞的所有支氣管動脈栓塞效果較為良好。32例患者手術后未進行支氣管動脈CTA復查。100例患者隨訪半年,均無復發,均未出現腦梗塞、截癱等并發癥。
3 討論
咯血常見病因有外傷、肺膿腫、醫源性損傷、肺癌、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TAE治療咯血具有微創、保留肺臟功能、迅速止血等優勢,目前,成為治療咯血的首選治療手段。由于支氣管動脈走行、起源差異較大以及常有多支氣管動脈出血等原因,因此,極易在DSA檢查中遺漏出血動脈。隨著MSCT設備的廣泛應用,通過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對咯血診斷逐漸獲得臨床的認可[2]。增強后薄層掃描采取VR技術和MIP技術以及任意角度旋轉等功能三維重建病變血管,可清晰顯示病變血管的走行、解剖位置、有無側支血管形成等。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許的前提下,患者均需在介入治療前采取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利于介入治療前診斷出血原因以及介入手術時迅速止血,降低復發風險,提高治愈率。術前支氣管動脈CTA檢查還可以減少醫患人員在X線下的時間,減少輻射對醫患人員身體的損傷。
綜上所述,咯血介入治療采取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可為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中找尋出血動脈提供準確定位,治療后進行支氣管動脈CTA檢查利于準確判斷療效,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肖剛,蘭軍,曹征,劉志剛,章娟,成厚丕.CTA在肺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1):94-97.
[2]傅曉明,李寶新,高波.比較研究CTA與DSA對支氣管動脈性咯血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7):150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