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



拍賣會上能買到什么稀奇古怪的收藏品?巨型霸王龍化石絕對算一項。
北京時間10月7日的佳士得紐約20世紀藝術周拍賣中,被稱為“古代冠軍戰士”的霸王龍史丹化石和一眾現代和當代藝術杰作一同亮相,現場以300萬美元起拍,來自紐約、倫敦、香港等地區的委托席上的佳士得專家們開始為競爭者叫價,價格很快突破千萬美元,這也是當場拍賣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拍品,最終是以2750萬美元落槌,被來自佳士得倫敦的電話委托競得,加傭金以3184.75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2.16億元。
確實,古生物化石正在由高不可攀的專業領域越來越走進大眾的視野。縱觀近些年來一些拍賣會,不難發現,時有古生物化石現身,且拍賣價格不菲。一方面,我們看到拍賣市場中藏家品位和藏品的多元化;另一方面,科學界也在擔心這一趨勢會否破壞科學研究,會否助長化石的非法貿易?
霸王龍現身“20世紀藝術之夜”
霸王龍搭檔畢加索、杰夫·昆斯以及安迪·沃霍爾,這視覺沖擊力本身就很有話題性。
這具占盡風頭的霸王龍骨架,名字叫做史丹(Stan),取自于其發現者StanSacrison。負責霸王龍骨架拍賣的是佳士得的科學和自然歷史部負責人詹姆斯·希斯洛普(JamesHyslop),他作為代表幫助買家拍下了這件大型藝術品。買家的身份未予透露,用途也未知。
JamesHyslop認為,在未來幾年里,史丹將因自己的拍賣紀錄而被人們銘記。科學和自然歷史具有如此廣泛的吸引力,在這個領域有超過45億年的歷史可以收藏,藏家正在開始對這類科學與歷史相關的藏品產生濃厚興趣。
至于為什么遠古恐龍會出現在“20世紀藝術之夜”,JamesHyslop說:“雖然恐龍有6700萬年的歷史,但是,雷克斯霸王龍卻是在20世紀獲得的市場聲譽——對它的第一次科學描述發生于1905年,1993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讓‘恐龍文化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作為一種具有超越類別吸引力的藝術品,史丹能登陸‘20世紀藝術之夜這個佳士得的大型拍賣會實在是實至名歸了。”
20世紀作品夜間拍賣場是最大的全球平臺之一,這意味著該場拍賣會吸引更多的買家和更多的熱錢。與藍籌藝術品不同,自然與科學歷史方面的收藏還是不確定的市場,具有新鮮的稀缺性。多年來,拍賣行一直在選擇性地消除類別差異,突破傳統。這次佳士得在其最重要的秋季大型拍賣會上,將集獨特外形、電影明星和流行文化于一身的化石史丹與畢加索(Picasso)、杰夫·昆斯(JeffKoons)或安迪·沃荷(AndyWarhol)的作品放在一起,勿論其他,霸王龍骨架史丹的拍賣價格已經成為人們熱議的拍賣大事件,這便是拍行策略成功的驗證。
誰在賣,誰在買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因年代久遠,留存下來的數量極為稀缺。每每在各大拍場出現,都能成為古玩、藏品愛好者爭相搶購的單品。此外,業界更關心的是,誰在出售,誰在買?
此次拍賣的恐龍化石來自一個由化石交易商和收藏家皮特·拉森(PeteLarson)領導的私人組織——黑山地質研究所(BlackHillsInstituteofGeologicalResearch)。在過去的20年里,該研究所致力于勘探挖掘、展示和研究各種標本。
皮特·拉森是古生物學界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發現了十具霸王龍骨骼,比其他任何化石勘探者都要多。1990年,他向農場主莫里斯·威廉姆斯(MauriceWilliams)支付了5000美元,以便在后者位于南達科他州的土地上挖掘6700萬年前的雷克斯暴龍骨架“蘇(Sue)”。化石出土以后,拉森與那塊土地的所有人展開了激烈的化石所有權爭奪戰。在訴訟期間,美國政府從黑山研究所沒收了這具骨架,而化石最終歸土地所有者所有,而她把這具骨架送拍了。雖然與訴訟有關的指控被撤銷,但拉森被分別判定犯有海關欺詐和其他罪行。在拉森獲釋后不久,1997年,“蘇(Sue)”在蘇富比紐約總部被拍賣,最終被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FieldMuseumofNaturalHistory)購得,資金由迪士尼樂園和麥當勞捐贈,價格約為840萬美元,創下當時化石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5具恐龍骨骼經過拍賣行流入私人收藏家手中。2018年4月,巴黎拍賣行BinocheetGiquello以140萬歐元的價格拍賣出一具梁龍和翼龍的骨骼化石。2017年3月,該拍賣行以17.78萬歐元的價格拍賣了一個三角龍頭骨,此外還包括35公斤的隕石碎片和填充老虎標本。2016年12月,一具近乎保持完整的翼龍骨骼被Aguttes拍賣行在里昂以110萬歐元的價格拍出。此外,筆者在線上交易網站eBay上搜索,也可以看到數件待售的恐龍蛋等古生物化石標本。據悉,85%的化石最后會被博物館購買收藏,而也有少量的會被私人收藏,像影星尼古拉斯·凱奇(NicholasCage),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DiCaprio)就熱衷這項收藏。
像“蘇(Sue)”的案例一樣,這次拍賣很自然會吸引博物館的興趣。佳士得也在拍賣聲明中稱,這是“收藏家、機構或博物館捐助者獲得這具非同尋常的骨骼化石的難得機會”。但是拍賣會上的化石買家無需公開披露自己的身份,也無需宣布他們打算用這些古老的化石做什么,因此世界上許多最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都無法追蹤。
化石被商業化運作引來爭議
化石成了香餑餑,引來私人買家在網絡上和線下拍賣會上搶購。隨著人們的興趣日益高漲,它們的價格在一路走高。然而,化石越來越受大眾青睞卻讓科學家們感到擔憂:私人恐龍化石交易最終會給科學和公眾造成巨大的損失,特別是知識方面的流失。
過去,其他高調的恐龍化石公開拍賣也在拍賣會上受到了極大關注。2018年6月,一具恐龍骨架在巴黎Aguttes拍賣行以236萬歐元的價格成交,這一有爭議的拍賣遭到了科學家的批評。古脊椎動物學會(SVP)曾寫信給法國拍賣行,要求取消拍賣。但這塊化石最終還是被一位法國私人藝術收藏家購得。
恐龍化石在大多數國家,被禁止私人販運和交易,包括中國。但是在某些國家并沒有這樣的禁令,比如在美國,私人土地上發現的任何化石都屬于土地擁有者。
比如對像皮特·拉森這樣的私人收藏家來說,美國西部的荒涼牧場簡直就是恐龍的國度。他們一般支付農場主一定的費用,來進行挖掘和開采。這些私人挖掘出來的化石標本會被借給博物館展覽,或者進入市場交易。古生物學家認為目前至少有數十具霸王龍骨骼落入私人之手,具備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因此,很多古生物學家明確表示反對化石落入私人手中的商業流通,“從古生物學家的角度來看,化石是無價的。”美國古生物學家島田健樹(KenshuShimada)曾經說道,“化石的商業性收藏可以稱為當今古生物學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他看來,研究私人所有的化石還存在實際操作上的顧慮。
私人收藏家把骨骼化石借給一家博物館,但無法知道標本將在那家博物館停留多久,然后就會被所有者隨心所欲地帶到別處。如此一來,標本可能在以后變得不可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貴展品之一是“索菲”——一具1.51億年前的劍龍完整骨架。在博物館得到它之前,實際上沒有人知道劍龍的脊椎骨中有多少塊骨頭,它的脊椎骨上有多少塊骨板。和其他許多的科學機構一樣,該博物館原則上不會對私人擁有的標本進行研究或發表作品,因為嚴謹的科學依賴于重復研究。私人所有者可能會允許一位研究人員檢查他們的化石,但隨后可能會拒絕讓其他人接觸。另一方面,勘探和挖掘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一般情況下,博物館并沒有足夠的資源自己收集這些化石,如果不是商業交易商把它們挖掘出來,大眾也不會知道它們的存在。被發現的化石在沒有任何公開的情況下被買賣,然后就消失在私人手中,因而科學界往往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另一層面,當挖掘的目的是謀取私利時,收集關鍵背景資料的工作可能會被忽視。
如今,大多數化石都是通過私人捐贈、購買和有針對性的研究項目(通常由外部資助)等組合方式進入博物館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科學部的蘇珊娜· 梅德門特博士曾對媒體說,即使合法,蓬勃發展的私人市場也會產生連鎖反應。“問題是,這些標本售價不菲,遠遠超出了博物館的承受能力。”她認為,標本成了私人物品,可能會阻礙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