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拍賣》:今季春拍中,一批記錄廣東明清文人交往痕跡的文獻書畫在廣東崇正拍賣市場現身,這批文獻書畫的實際市場反映如何?
許習文:市場反應很好,這批嶺南文獻全部成交,而且普遍溢價較高。以羅天池賞雨樓詩畫冊為例,估價才6萬-8萬元,但最后成交是20.7萬元,說明在買家心里,它值這個價甚至高于這個價。
《收藏·拍賣》: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文獻價值”“市場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許習文:收藏說到底是收藏“故事”,換個角度說,就是它的文獻價值。通過一件藏品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從而發現一些過去沒被發現或被忽略的歷史細節。隨著藏家的成熟,近年來,有文獻價值的拍品往往出現奇價,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我們很欣喜地看到這一點。就像我們早幾年拍過漢代萊子侯石刻的初拓本,當時拍了2000多萬元。上面滿滿是郭沫若、康生等人的考證文章,這件當時破了拓本類拍品的最高價。為什么?除了這個拓本本身的文物價值,也有后面考證人之間的互動和故事,這是很難得的一件文物,背后有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背景。
《收藏·拍賣》:一般情況下,題跋多、有話題類的文獻書畫與普通書畫相比,價格差異會有多大?
許習文:可以大到令人驚訝。就像這次吳榮光女兒吳小荷的牡丹圖,如果只有一張畫,而沒有一長串的名人所題引首、后跋等,市場對它的定價就會低很多,但有了這些引首、后跋,故事就完整了,那個時代嶺南名門望族和嶺南著名文人之間的互動就鮮活了。通過這個卷子,我們是可以觸摸到那時風月和人情,是有溫度的。
《收藏·拍賣》:這類文獻書畫的收藏價值點在哪里?與名人信札收藏有何區別和優勢?
許習文:它的價值就在于它背后的文獻故事。以崇正2020年春拍lot456號拍品羅天池賞雨樓詩畫冊為例,它就絕對不能當普通書畫作品來看。它是一件見證嶺南道咸時期文人修禊傳統的重要文獻,修禊活動中有哪些人參與,在什么地點,當時發生過什么,這些詩文書畫中都有蛛絲馬跡,這就非常好玩了。它變成了一個時光的穿梭機,讓我們有機會回溯那一時期文人雅集的盛況。它興許就是一份填補嶺南文化史空白的頗為完備的文史檔案。文獻類書畫的收藏跟名人書札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收藏·拍賣》:目前藏家對這類藏品的認知度如何?在你看來,這類文獻書畫是否還處于低洼市場?
許習文:應該說它們的價值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當然,收藏的好玩在于“發現”。不斷會有新的發現,一旦有新的發現,藏家心里又將為它重新定價,這個價格也會反映到市場上。
《收藏·拍賣》:這類文獻書畫一般有哪些選擇?如果藏家入手,有何建議?
許習文:屬于可遇不可求的非常稀缺的資源,喜歡并且有志于考據,對文獻有興趣的藏家,都可逢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