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011-02
摘 要 時代飛速發展以及國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的形勢背景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上漲,基于此,國家和政府對于石油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然而,當下我國的市場經濟宏觀局勢并不樂觀,尤其是近半年來在全球疫情沖擊下,大部分歐美國家經濟陷入蕭條期,油價下跌,行業整體收益下滑,面對低迷的市場和職工不斷上升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要求,基層工會的工作開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工會作為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組織,在企業的改革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工會是石油企業直接聯系和服務企業職工家屬的橋梁;是企業工會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是推動各項政策穩定落實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整體工會工作的核心力量所在。為順應新形勢,應當對石油企業工會工作進行全面深化改革,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使得新形勢下的基層工會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中發揮積極作用,更好的為基層職工服務,最終達到壯大石油企業綜合實力,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關鍵詞 石油企業 基層 工會工作
時代飛速發展以及國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的形勢背景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上漲,人民幸福感日益提升,市場經濟的成果已經廣泛滲入在各行業的生產生活中。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就標志著國家進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階段,對于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的重要力量——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
工會作為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組織,在企業的改革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工會在保護、維系和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的方面都有著突出表現,全國總工會在工作會議中,對我國各級工會都提出了“大力推進工會理論、體制和工作創新”的要求。
石油企業是國民支柱企業,更應當承擔起的新的歷史使命,順應新形勢,對基層工會工作進行不斷思考和調整,全面深化改革,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使得新形勢下的基層工會在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能夠更好的為基層職工服務,最終達到壯大石油企業綜合實力,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一、新形勢下基層工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當下我國的市場經濟局勢并不樂觀,尤其是近一年來在全球疫情沖擊使得全球經濟蕭條,油價不斷下跌,行業整體收益下滑,面對低迷的市場和職工不斷上升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基層工會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
(一)基層工會組織活力不足
在國家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各級團體組織和黨政領導的不懈努力下,大部分石油企業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已經完成了萌芽階段的積累,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績。但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化和開展,應對新形勢下的各類矛盾和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其中,基層工會組織的活力不夠、能動性不足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工會組織發展腳步趕不上企業經營壯大的速度,甚至于部分基層單位出現了“三無”工會的局面,即無人、無錢、無精力。第一,無人。目前在石油企業開展減員增效大背景的驅使下,工會兼職化現象屢有發生。個別基層甚至取消了專人專用的工會工作崗位,由原本從事生產的員工兼任工會工作者,既不利于生產運營有不利于專心開展工會工作。第二,無錢。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都在大力提倡節能減排,一些基層單位已經施行部門自負盈虧,這樣會導致類似工會這樣的非營利性部門的經費大幅縮減,而且數據統計來看,基層單位能夠單獨開戶建賬的工會不多,真正可用的經費更是。第三,無精力。上文中提到過,目前很多基層單位的工會干部都是身兼數職,在完成工會工作的同時,可能還要兼顧大量的生產甚至行政工作,工作精力難免分散。加之目前個別單位的績效考核制度尚未完善,可能會導致工會工作的為難情緒。以上三點,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工會開展和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導致工會工作的實效性的大幅下降。
(二)工會干部能力素養良莠不齊
人才是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有能力,有實力,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搞工會工作也不能免俗。但由于目前石油企業基層單位在待遇、福利、晉升渠道、個人發展空間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石油企業基層工會干部的能力良莠不齊。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包括石油石化行業的國有企業的工會干部都是享有行政級別和相應待遇的,職工投身工會的積極性很大,也鍛煉培養出了不少素質過硬的優秀工會干部,對企業和自身的發展都有相當助力。但隨著企業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營和生產效益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政企分離也逐漸被提上日程,工會作為一個非核心生產經營部門,其從業者的被重視程度難免受到影響。然而,越是這樣的新形勢和任務下,基層企業對工會干部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實際工作中,如何提升工會干部的能力素養,培養其踏踏實實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待遇和能力中尋求平衡,也是新形勢下工會工作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三)企業支持和配合程度有待提升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石油石化行業及其相關企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一定貢獻,這和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正確領導密不可分。包括石油企業在內的各行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作為新的社會階層,在推動市場經濟建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和員工之間互利互惠的積極關系。
工會作為溝通工人階級和企業組織者的橋梁和紐帶,其潤滑作用前所未有的凸顯。理論上講,基層工會各項工作和活動順利開展,離不開企業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但矛盾的是,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的經營機構,必然要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絕大部分的經費投入都是為了盈利,而工會的大部分工作,對于企業盈利的效應并不直接,也不太明顯。所以不可否認,有些生產一線部門對工會的存在持曖昧和懷疑態度,對工會組織安排的工作也陽奉陰違。因此如何全面提升企業各級部門的社會責任感和企業道德倫理感也是提升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挑戰。
二、基層工會如何迎接挑戰,解決問題
基層工會是石油企業工會工作開展的基石,也是激發工會活力的重要力量。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可能會使石油企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于經營不樂觀的局面。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和方案,才能充分履行基層工會的職能需要,重塑職工信心,以飽滿的熱情來應對長期低迷的外部市場,是當下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一)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了解職工需求
新形勢下基層工會工作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和以往大有不同,不能盲目沿用傳統的老辦法、老路子,應當積極主動深入生產生活一線,開展廣泛的調研,全面了解掌握基層職工最真實最直接的需求,創新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我國《企業工會工作條例》中,在第二十條明確指出 :“按照會員和職工群眾的意愿,依靠會員和職工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工會活動”,也就是說基層工會必須做到以民為本,堅持群眾路線,切實解決企業員工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具體工作手段可以多樣化,通過問卷調查、情況匯報、座談會等各種形式的基礎數據和實事依據收集,有助于精準定位和分析問題,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關注生產生活的真是訴求,切實處理好涉及到每一名企業員工自身利益的“細微小事”。基層工會的工作范圍,應當全面涵蓋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療養休假,及業余文化生活等企業職工日常中方方面面的困難和訴求。堅持以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真正做到實打實的了解基層職工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企業和職工服務。
(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激發工會活力
為了更好地適應產業變革的新形勢,在相對低迷的國際經濟下,確保石油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穩定收益,同時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基層工會工作為代表的石油企業內部機制的自身完善,改革,創新和開拓是必不可少的。
全面激發工會活力,改革創新,必須從石油企業的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廣大干部職工最為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化解矛盾,梳理情緒,解決困難。發揮每一名工會干部的主管能動性,掌握工會組織活動的精髓,積極探索出即有利于企業發展,又能切實服務職工群眾的實踐道路。同時應當在企業層面建立起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通過宣傳、考核等方式保障基層工會的工作落到實處。
基層工會的工作中注意各方的協調溝通,樹立積極端正,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盡自己最大努力去解決基層員工反映困難和問題。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不只僅僅是辦幾場講座,開幾場聯歡會那么簡單,應當同時通過各項活動的組織安排,實現對企業員工思想上的升華和培訓。既能潛移默化的傳播企業文化,企業認同度,又能提升全體干部職工的職業責任感和自豪感。
(三)提高工會干部自身能力,建設高素質隊伍
適應國際形勢,找到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路和辦法,離不開廣大工會干部職工在實際工作中的融匯貫通。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同志曾經對廣大工會工作者提出了明確的指使:工會干部要懂得政治理論,懂得社會活動,還要懂得協調方方面面的勞動關系。
這就要求基層工會的工作人員必須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注重個人素質培養,以保證能夠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充足的實踐經驗。這樣,在指導和落實基層工會的實際工作中才能如魚得水。一只高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不僅能各級干部職工滿意,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更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工作氛圍,為整個石油企業的長足發展添磚加瓦。
綜上所述,基層工會是石油企業直接聯系和服務企業職工家屬的橋梁;是企業工會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是推動各項政策穩定落實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整體工會工作的核心力量所在。因此,基層工會工作者應當具備穩定進步的思想,在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促進作用,著力于努力完善自身工作建設,不斷激發工會活力,密切企業和員工的血肉聯系。爭取做到,充分發會基層工會的凝聚力、創造力,妥善應對新的社會形勢,為黨和國家提供強有力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