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飛

【摘 要】目的 針對降鈣素原對小兒重癥手足口病使用抗生素的指導作用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50例,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家用抗生素治療。針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癥狀(發熱、呼吸/心率加快、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細胞升高、易驚、肢體抖動)與對照組比較,得到明顯的改善,且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中,降鈣素原可以幫助提高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辨識度,提高治療效果,所以降鈣素原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降鈣素原;手足口病;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22-02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很多種,A16型(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A71型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表現為厭食、低熱、手、足和口等部位有小皰疹,一般情況下患兒一周就可以自愈,部分病情較嚴重的患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和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1]。早期發現手足口病的危險因素,可以進行干預和阻斷病情的發展[2]。人體健康生理情況下,降鈣素原(PCT)是由甲狀腺旁C細胞產生的,含量極少,可經內切酶裂解生成降鈣素。當人體感染細菌后,PCT會增加。所以其鑒別細菌感染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采用抗生素治療手足口病能改善患兒的癥狀,降鈣素原對抗生素的使用有指導意義。本文針對降鈣素原對小兒重癥手足口病使用抗生素的指導作用進行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5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6個月~10歲,平均(4.34±1.22)歲。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5個月~10歲,平均(4.37±1.24)歲。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且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均進行降鈣素原、外周血白細胞等指標的檢測。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本組的手足口病患兒實施常規治療,在治療中密切的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并進行實驗室檢查,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必要時給與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等。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抗生素治療,治療時間為5天。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計量資料以 x±s表示,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c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臨床癥狀與對照組比較,得到明顯的改善,且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少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手足口病的發病主要是因為腸道病毒等造成的,常見的病原體就是細菌和病毒[3]。降鈣素原是一種會在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升高的標志物,發生嚴重細菌感染時,早期檢測降鈣素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作為區分細菌感染的標志物[4]。在炎癥的刺激下,降鈣素原比C反應蛋白反應快,而且降鈣素原不會受到免疫機體的抑制影響,所以將降鈣素原作為小兒重癥手足口病臨床檢測的一個指標非常重要[5]。
高濃度的降鈣素原對細菌炎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而且在重癥感染性疾病的檢測中有較高的預測意義,可以準確的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6]。所以降鈣素原水平的高低與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也直接的影響著抗生素的開始使用和持續使用情況,在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抗生素使用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7]。文章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發熱、呼吸/心率加快、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細胞升高、易驚、肢體抖動)與對照組比較,得到明顯的改善,且優于對照組,P<0.05。對患兒實施抗生素早期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均得到顯著的改善,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治療中,檢測降鈣素原的水平,對患兒病情的控制和臨床癥狀的改善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賀巖,楊光,張曉威,等.1111例手足口病患兒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結果[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3):475-477.
[2] 胡禮濤,鄢富貴,李靜.降鈣素原水平的變化與手足口病患兒合并細菌感染的相關性[J].抗感染藥學,2018,15(6):979-981.
[3] 張倩.小兒重癥手足口病治療中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VIG)對炎癥因子的改善作用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55):18.
[4] 張瑩, 李紅, 尹吉東.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療的指導價值及對血清WBC、CRP和ESR水平的影響[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8, 025(005):630-633.
[5] 都海明, 陳寶龍, 張立南,等. 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血清淀粉樣蛋白水平指導急性膽管炎患者抗生素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8, 021(001):129-130.
[6] 張中馥,張楠,李清華,崔玉會,常海霞,李文輝.動態監測血清CRP、PCT水平對手足口病病情轉歸時的監測意義[J].河北醫藥,2018,40(13):2030-2032.
[7] 王少華,周信英.降鈣素原在兒童感染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3):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