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友珍 李爽 侯德風 黃媛琛 曹莉


摘要:目的:探討降鈣素原(PCT)對Icu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肺部細菌感染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將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Icu醫院獲得性肺炎肺部細菌感染患者69例,及單純隨機選取同期該院非細菌性肺部感染患者71例,對其血清、痰液PCT在入選時、2 d、7 d、治療結束時的水平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ICu醫院獲得性細菌肺炎組與非細菌肺炎組痰液降鈣素原在入選時、2 d、7 d、治療結束時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ICU醫院獲得性細菌肺炎組與非細菌肺炎組血清降鈣素原在入選時、2 d、7 d、治療結束時水平比較依次為:(0.167±0.283)比(0.152±0.268)ng/ml(t=0.331,P=0.741)、(2·271±4·644)比(0.136±0.247)ng/ml(t=3.868,P=0.001)、(0.231±0.617)比(0.182±0.323)ng/ml(t=0.595,P=0.261)、(0.114±0.179)比(0.103±0.169)ng/ml(f=0_358,P=0.752)且2 d血清PCT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2l(P=0.001),靈敏度為87.5%,特異度為93.7%。結論:血清降鈣素原在ICU醫院獲得性細菌性肺炎診斷中有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血清降鈣素原在鑒別診治醫院Icu獲得性細菌性肺.炎中有較高臨床價值。
關鍵詞:降鈣素原;ICU;獲得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f2016104—0017—03
重癥醫學科(ICU)患者往往存在基礎疾病多,病情危重,且大多數接受侵入性診療,如使用呼吸機、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等,易患醫院獲得性肺炎,一旦發生肺炎,容易加重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甚至直接導致死亡。因此研究分析醫院ICU獲得性肺炎的病原菌情況,鑒別診斷ICU醫院獲得性肺炎,對指導醫生合理正確用藥有較高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探討降鈣素原(PCT)在ICU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覡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實驗組隨機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該院ICU診治的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患者69例,肺部感染評分(CPIS)8.1±1.3,其中男36例,女33例;最大78歲,最小27歲,平均57.1歲。對照組為該院隨機抽取非細菌感染肺炎患者71例,肺部感染評分(CPIS)7.9±1.5,其中男41例,女30例;最大79歲,最小26歲,平均56.2歲。
1.2入組標準
實驗組明確為ICU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患者,對照組為該院非細菌性肺炎患者(包括真菌、支原體、寄生蟲、立克次體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
1.3研究類型
本研究為非干預研究,疑似感染者在第一時間給予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藥物選擇參照指南及流行病學,初次療效評價后根據臨床反應或藥敏調整。研究期間懷疑合并其他感染部位時根據需要完善檢查并調整治療。器官功能支持治療結合指南推薦及ICU工作常規。
1.4肺部感染病例病原菌檢出情況
69例ICU醫院獲得性肺部細菌感染患者行痰培養檢出革蘭氏陰性菌73例,包括鮑曼不動桿菌24例、肺炎克雷伯菌13例,銅綠假單胞菌11例,大腸埃希菌9例,陰溝腸桿菌3例,流感嗜血桿菌2例,摩根摩根菌2例,其他陰性桿菌9例;合并革蘭氏陽性球菌31例,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14例,溶血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其他葡萄球菌7例。71例非細菌性肺部感染患者共培養出真菌6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39例,熱帶念珠菌22例,其他霉菌6例。
1.5實驗室檢測方法
1.5.1實驗流程及檢測方法 ①呼吸道分泌物采集:采用支氣管吸引物或對有條件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操作,取出痰液。②同時抽取研究對象靜脈血分別檢測痰液及血清PCT(電化學發光法)。
1.5.2儀器試劑 羅氏FA11檢測儀、白洋低速離心機(河北白洋離心機廠)、PET試劑盒(羅氏生物制劑公司)。
1.6統計學方法
在計算機上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采用計量資料的f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ICU醫院獲得性細菌肺炎組與非細菌肺炎組痰液PCT、血清PCT在入選時、2d、7d、治療結束時水平比較(x±s)見表1。
2.2 ROC曲線分析:確定2 d血清PCT的臨界值為0.061 ng/ml其診斷靈敏度為87.5%特異度為93.7%,其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21。詳見圖1。
3討論
醫院獲得性肺炎是醫院感染中最常見的類型,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定義為患者入院時不存在肺部炎癥感染,在入院后48 h內發生由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導致的肺實質性感染性炎癥,醫院ICU科室是獲得性肺炎高發部門,往往因感染導致原本疾病(如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恢復甚至進一步惡化,所以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較差。據調查危重患者特別容易合并感染,肺源性感染位居首位。
PCT是一類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當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以及膿毒血癥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時其在血漿中的水平升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以及過敏時不會升高,因此在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時有重要臨床意義。文獻報道,在病理狀態下,PCT大部分由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如肝、肺、腎上腺等產生與分泌,整個生成過程受細菌毒素和多種炎癥因子(如IL-1、IL-6、IL-10和TNF-a等)刺激,目前具體誘導機制和產生部位還不清楚。本研究顯示兩組痰液中降鈣素原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水平較低,均小于0.05ng/ml(目前國內公認的檢測陽性臨界值),表明目前痰液中降鈣素原對于檢測肺部感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欠佳,不是較好的監測肺部細菌感染的途徑;而兩組血清中降鈣素原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及2d兩組血清降鈣素水平差異顯著,表明早期監測血清降鈣素原對鑒別診斷ICU醫院獲得性肺炎有較高臨床價值。本研究顯示降鈣素原在血清中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而痰液中降鈣素原含量檢出率較低且不具有較好靈敏度和特異度,PCT血清水平高而痰液水平較低的相關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表明2 d血清PCT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確定2 d血清PCT的臨界值為0.061 ng/ml,其診斷靈敏度為87.5%,特異性為93.7%,其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21。
綜上所述,血清PCT在早期鑒別診斷ICU獲得性細菌肺部感染診治中有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在早期鑒別診治醫院ICU獲得性細菌性肺炎中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