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嬰 劉永



摘要:目的:觀察被動口腔訓練結合基礎語言康復對腦癱合并語言障礙兒童語言能力和構音能力的影響。方法:將60例腦癱合并語言障礙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兩組患兒均接受基礎運動康復訓練和基礎語言康復訓練,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再接受被動口腔訓練。在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分別進行語言發育遲緩和構音障礙測試。結果: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語言能力和構音能力,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結論:被動口腔訓練結合基礎語言訓練對腦性癱瘓合并語言障礙兒童的療效比單純進行基礎語言訓練的療效更為顯著。
關鍵詞:被動口腔訓練;腦癱;語言障礙
腦癱是導致兒童殘疾的最嚴重疾病之一。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腦癱兒童的綜合康復逐漸受到全社會的重視。有資料顯示,近70-75%的腦癱患兒伴發語言障礙的問題[1]。語言發育遲緩和構音障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語言障礙,造成患兒出現害羞、退縮、孤僻等情緒和行為問題,以及語言理解、表達、交流等障礙,使其學習能力大大降低,再次加重其運動和智力殘疾,嚴重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觀察被動口腔訓練結合基礎語言康復對腦癱合并語言障礙兒童語言和構音能力的影響,探索臨床治療腦癱合并語言障礙的有效方法。
1???? 研究對象
1.1? 病例來源
選取青島市某三甲醫院2019年 6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2-6歲腦性癱瘓合并語言障礙患兒60名。
1.2? 納入標準
①腦性癱瘓合并語言障礙診斷成立的兒童[2];②年齡在2-6歲;③GMFCS功能分級為Ⅰ級-Ⅲ級;④Gesell量表分值為45-70分(輕中度智力低下);④自愿參與本對照實驗,患兒監護人知情且同意。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聽力障礙者(聽力排除標準: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雙耳聽力反應值>50dB);③因外傷以及其他各類原因導致的口腔局部解剖結構異常者。④有嚴重吞咽障礙者;⑤遺傳基因明顯異常者。
1.4? 終止標準
①患兒家屬打斷次數高達10次以上,且患兒是無法完成治療;②治療途中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或者突發重病的患兒;③患兒家長主動撤回知情同意書的病例;④治療途中嚴重不配合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制定的語言發育遲緩“S-S”法評估量表和構音障礙評定法。
2.2? 分組方法
遵循隨機、重復、對照的原則,將60例患兒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
2.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基礎運動康復訓練和基礎語言康復訓練。實驗組接受基礎語言康復訓練后,每次再進行30min的被動口腔訓練。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每次30min,總療程為6 個月。治療開始前與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兒進行評估。
2.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2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Ridit檢驗和T檢驗,P>0.05表明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具有顯著差異。
3???? 研究結果
3.1? 一般資料分析
對兩組患兒的性病、年齡、GMFCS分級在Ⅰ~Ⅲ級、語言障礙類型、腦癱類型進行t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組患兒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3.2語言能力療效分析
兩組患兒在治療前、后用S-S法評估的語言能力均明顯提高(P<0.05),提示兩組治療語言發育遲緩均有顯著療效。詳見表2。
實驗組患兒治療前、后語言能力療效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的患兒治療前、后語言能力療效的總有效率為87%,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詳見表3。
3.3構音障礙療效分析
兩組患兒在治療開始前、后用構音障礙檢查法評估的構音能力均有明顯提高(P<0.05),提示兩組治療構音障礙均有顯著療效。詳見表4。
實驗組患兒治療前、后構音能力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兒治療前、后構音能力的總有效率為8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詳見表5。
4???? 討論
4.1? 被動口腔訓練的作用機制
腦癱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以及智力水平低下,而肌肉骨骼的發育異常是導致腦癱患兒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這一類患兒獲得運動的能力比正常兒童相對落后。伴有語言障礙的腦癱兒童存在口周肌肉的肌力減弱、肌張力異常、下頜關節運動異常等問題,被動口腔運動可以增加肌力、改善異常肌張力和下頜等關節的異常位置。
4.2? 被動口腔訓練與患兒整體機能的關系
腦癱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智力與語言能力之間相互影響,語言能力的改善,對智力的提高也有積極作用。通過口腔外部刺激,患兒對信息的接受能力也更加敏感,從而對社交能力的提高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智力、社交、語言能力的提升,對大運動也有一定的療效。因為實驗組較對照組的語言能力效果更加顯著,由此可得,被動口腔訓練對腦癱患兒的大運動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等整體機能有一定療效。
參考文獻:
[1]?? 唐久來,秦炯,鄒麗萍,李曉捷,馬丙祥.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07):747-754.
[2]?? 李曉捷.兒童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6.
作者簡介:胡景嬰(1998-),女,山東協和學院康復治療學2016級學生;
本文通訊作者:劉永(1982-),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治則治法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
基金項目:山東省本科教改項目立項項目“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應用型康復治療學本科生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編號:M2018X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