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縣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一)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金融環境優良。一是農村現金服務點覆蓋率高。人行寧縣支行指導涉農金融機構通過在便民金融服務點懸掛“便民現金服務點”牌、網點和服務點簽訂現金服務協議等方式,在廣泛農村地區設立了現金服務點。截止2018年底,寧縣農村合作銀行在全轄18個鄉鎮各設立1 個現金服務點,達到全轄鄉鎮全覆蓋的目標。二是農村助農服務點建設規范,農村支付環境優良。2019年 12月 10日寧縣農村地區設立的第376個助農取款服務點掛牌成立,寧縣助農取款服務點實現行政村100%全覆蓋,有效填補了偏遠地區村鎮金融服務缺失的空白,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改善了農村貧困地區支付環境、有效對接精準扶貧,通過分解任務、責任到行、優化布局等措施引導縣域涉農金融機構完善了貧困村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建設。
(二)信貸支持力度強,普惠金融服務有保障。一是信貸對涉農產業的支持力度強。寧縣農村合作銀行下沉服務重心,優化授權授信機制,持續開發多元化、特色化鄉村金融產品,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獲取性。截止2019年末,全年共發放涉農貸款50.54億元,同比增長180%。二是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大,助力小微企業蓬勃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寧縣支行組織召開全縣金融工作會議,分析轄內當前面臨的經濟金融形勢,要求各金融機構要聚焦金融扶貧攻堅,著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組織召開了貸款總量下降行分析座談會,要求貸款出現下降的金融機構要早謀劃、早部署,確保貸款同比多增。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統籌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召開全縣信貸工作推進會,要求各金融機構“對標對表”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年度指標,積極對接金控、農擔、“互助貸”等融資擔保機構和基金,做到“見保即貸、見貸即保”,持續增強企業信貸可獲得性。截止2019年末,境內小型企業貸款合計2.76億元,同比增長43%,微型企業貸款合計6965萬元,同比增長141.42%。
(三)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力度大,鞏固脫貧攻堅戰效果顯著。為了通過金融手段的引導和調節,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從而使貧困戶通過扶貧掌握種養業基本技能和科技致富本領,培育和蓄積其自我發展能力,寧縣政、銀、企、農聯動,以政府主導、技能引導、信用先導、金融扶持的“三導一扶持”為主要抓手,做好金融扶貧攻堅工作。在金融扶貧攻堅中,把群眾放在扶貧開發的主體位置,為了引導培養貧困戶產業發展意愿,提升致富能力,依托“143”技術到戶培訓機制(一個致富產業,農民技術總負責、明星示范戶、農民技術員,技術明白人四類對象,提高培訓、普及培訓、田間地頭培訓三種培訓方式),加大金融知識和致富技能培訓,在全縣開展“143”技術到戶培訓394場次,培訓群眾48991萬人次中,金融信貸知識、征信知識、支付結算知識、人民幣反假知識等培訓25場次,培訓群眾6542萬人次,編印征信知識讀本6.6萬冊,發放支付結算手冊、人民幣反假等22.1萬本。
(四)移動支付場景普及率高,便民服務措施完備。人行寧縣支行圍繞“引導支付產業回歸本源,服務民生改善實體經濟”的工作思路,多次就公交實現“云閃付”支付和手機二維碼支付,赴寧縣公共交通公司和寧縣建行進行協商。在各方努力下,2019年 1月 18日,寧縣公交全面實現“云閃付”APP掃碼支付功能。截至2019年 11月底寧縣轄內共拓展“云閃付”商戶1.32萬戶;寧縣甘行完成MIS商戶2 家,分別是早勝鎮百佳超市、和盛鎮百佳超市;便民應用場景建成3 家:分別是寧縣建行辦理的智慧公交,寧縣9 輛公交全部上線;2家銀校通:寧縣工行通過移動支付,為寧縣職業中學代收學費274筆,金額82200元;寧縣建行通過移動支付,為寧縣四中代收學費800多筆,金額40多萬元;寧縣郵儲銀行在寧縣轄內共建成13家菜場場景移動支付受理環境建設工作。
二、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場助農服務點閑置較多且效率低。如寧縣轄內現存助農取款服務點中閑置及低效服務點共計182個(寧縣合行107個;寧縣農行75個)。一是部分服務點布設距離鄉鎮街道較近,客戶均前往物理網點辦理業務;二是部分服務點業務人員目前年齡較大,對操作業務存在困難;三是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軟件的沖擊,導致辦理業務的客戶逐漸減少。
(二)金融消費者知識和素養不高,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寧縣是一個以第一產業為主產業的農業城市,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的八成以上,群眾文化素養低,金融知識基礎薄弱,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導致金融知識宣傳的效果不佳。縣域企業、農民對金融政策、融資程序的不了解、貸款過程繁瑣也會影響其貸款意愿。
(三)金融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金融機構沒有應時而生的推出更加適用于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金融信貸無法提供有效資金供應,缺少資金供給渠道,縣域經濟猶如無源之水,缺少活力。
三、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創新產品服務體系,強化多樣化金融服務。一是要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網點布局,提高營業網點的覆蓋率和使用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優化業務流程。二是金融機構要因地制宜的創新金融產品,有針對性的設計開發適合縣域村金融需求特色的金融產品,推出特色涉農信貸產品。三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推行創新型服務方式,借助電商平臺、支付中介、手機銀行等線上支付方式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通過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降低服務成本,擴大金融服務面。
(二)推進信用體系和支付環境建設,凈化普惠金融環境。積極配合政府及金融機構等相關部門,大力推進寧縣信用和支付環境建設,凈化金融環境,為“普惠金融”高質高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切實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助農取款點建設,豐富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功能。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彌補金融消費者金融基礎知識缺失短板。針對不同人群金融知識的薄弱環節和金融需求,通過微信、微博、互聯網等多種新媒體平臺或傳統媒體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面向金融消費者,尤其是低凈值人群,提供獲取金融知識的突進和防范風險的技能。通過金融知識的普及緩解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有效化解金融消費者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
作者簡介:
姓名:呂鑫,出生年月:1996年 02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甘肅慶陽,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