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樂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110-02
摘 要 當前已進入脫貧攻堅的決勝期,國有企業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扶貧工作中應充分發揮政治、經濟和資源優勢。本文從國有企業的基層扶貧經驗出發,探索國有企業如何通過基層調研、資源對接、黨建扶貧、教育幫扶等方式建立長效脫貧扶貧機制,助力國家脫貧工作。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基層 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國上下統籌協調、團結合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國有企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力量,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踐行國企擔當,參與扶貧工作。但國企作為基層組織應如何發揮其優勢,扎實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讓貧困戶在物質和精神上做到真正的脫貧呢?本文主要以基層扶貧工作經驗為出發點,結合日常工作實際,對國有企業如何做好扶貧工作進行研究。
一、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踐行上級政策方針,調研地方實際情況
國有企業作為基層扶貧組織,是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的最終執行者。企業要認真學習和研讀上級關于扶貧工作、脫貧攻堅的政策和部署,嚴格依照要求開展扶貧工作,確保扶貧政策落地“不走樣、不變形”;同時要協調配合好上級要求,了解政府對精準扶貧工作給予的優惠政策和支持,確保在開展扶貧工作時能最大程度整合所有資源和快速找到創新突破口,幫助對口幫扶地進行脫貧[1]。
在扶貧工作前期,企業要扎扎實實深入貧困地區,通過查詢閱讀相關資料、實地調研走訪貧困地等了解幫扶貧困地區的人口構成、地區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情況,特別是通過對貧困地區居民進行走訪談話,了解當地居民的目前面臨的困難和自身的需求;與當地的政府進行扶貧措施的研究商討,明確扶貧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幫扶措施,通過實實在在的考察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將情況進行匯總梳理,因地制宜進行扶貧措施的制定。中交四航局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對口扶貧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金頂鎮、啦井鎮,通過前期多次調研與實地考察,精準對接地方需求,在教育、培訓、醫療、勞動力轉移就業、消費扶貧等方面推進各項扶貧項目落實落地,助力蘭坪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扶貧工作開展時,企業領導要前往當地了解任務落實情況,確保措施能在當地有效推進,幫扶工作扶到點子上、扶到根源上。中交四航局領導多次率領調研組赴云南省怒江州幫扶地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扶貧責任書各項具體任務的落實;與駐村工作隊員交流座談,了解扶貧措施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及時補齊脫貧中存在的短板,加快脫貧速度。
二、發揮引領凝聚作用——以黨建工作促脫貧攻堅,激發戰斗堡壘作用
國有企業組織開展黨內關懷幫扶工作,率先實現企業內部黨員的脫貧。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制定黨內幫扶長效機制,摸查企業的各類困難黨員情況,以老黨員、退離干部、生活困難黨員、生病住院黨員等為重點,通過黨員談心、設立黨內關懷幫扶資金、“三會一課”等幫扶身邊的困難黨員,從思想、生活、工作上關懷黨員,讓黨員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營造黨內互助互愛、團結奮進的氛圍,為扶貧工作貢獻力量。
找準黨建與扶貧工作的結合點,用黨建工作促進扶貧工作。中交四航局統籌領導和相關扶貧干部簽訂扶貧責任書,明確扶貧實現目標、規劃扶貧工作開展階段、明晰扶貧工作的主要責任人等,通過壓緊壓實領導責任,確保后續工作的順暢開展。把有奉獻精神、能吃苦耐勞的黨員干部派出駐村扶貧,通過對派出干部進行一系列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懂扶貧、會發展、作風硬的國企扶貧干部隊伍,更好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如中交四航局精選了一批能吃苦耐勞、能力優秀的干部駐村,駐村工作隊員在村里吃住,負責溝通協調企業與幫扶地兩邊的扶貧工作,與當地居民進行深入的接觸和了解,推進各項具體任務的落實。
通過幫助當地黨建工作,助推當地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發揮出來。國有企業與幫扶村雙方基層黨組織進行結對共建,從組織、制度、活動三個方面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形成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互通協調運行機制,保障扶貧措施的正常有序落實。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聯系、宣傳和組織的作用:一是發揮聯系作用,基層干部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構建有效的信息互動機制,把群眾的意見建議收集上來,了解群眾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動態,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二是發揮宣傳作用,通過宣傳陣地等把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宣傳下去,增強當地居民脫貧攻堅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三是發揮組織作用,基層黨組織可以發揮辦大事的能力,組織各項活動助力扶貧。中交四航局本部黨委工作部、四航局二公司本部分別與金頂鎮大龍村黨總支、啦井鎮啦井村黨總支簽訂“村企黨建共建”協議,通過“村企黨建共建”,有效開展“捐贈一批圖書、轉移一批勞動力、資助一名困難學生、同過一次組織生活、開展一次調研互訪”“五個一”共建活動,堅持抓黨建促脫貧、以扶貧攻堅促黨建,形成央企基層黨組織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同心合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探索“村企黨建共建”新路子,既把“村企黨建共建”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又增強中央企業員工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三、實現資源有效對接——打造國企“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扶貧
國企擁有資金、產業、技術、基礎建設等一系列優勢,在開展扶貧工作時,企業要設立專項扶貧資金,梳理企業自身的情況,結合扶貧地的實際,通過資源對接不斷提高幫扶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國有企業要以自身擁有的特色業務鏈條為出發點,找準幫扶地的產業商機,將企業的特色業務與扶貧地的現有資源進行對接與融合,拓寬幫扶地的發展路徑。要用工業化的思維方式,發揮好企業在資本、市場、技術、經營運作等方面的優勢,與當地的現有工廠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市場對接等,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中交集團在幫扶地成立中交怒江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結合怒江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區位優勢,創新扶貧思路和模式,推進怒江香料產業園、旅游特色小鎮以及中交怒江連心橋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火龍果種植、飼草加工及肉牛養殖、中華蜜蜂等產業扶貧項目,發揮當地農產品生產優勢,規避發展劣勢。同時大力改善幫扶地的農產品附加價值少、銷售渠道單一、基礎設施不佳等問題,企業要與幫扶地加強溝通,強化對接,充分發揮雙方優勢,促進消費扶貧。通過向農戶了解產品種植流程、加工流程、產品功效等情況,針對農產品特色,創新銷售渠道,一是通過公司食堂采購、鼓勵員工購買等方式打開當地的銷售路徑;二是通過打造線上線下平臺,如搭建線上扶貧電商平臺、線下設置扶貧產品銷售展示專區等多種方式開展消費扶貧,把田間地頭的農產品變成可以銷售的商品,切實幫助貧困村農民增收[2]。
就業幫扶助力收入增長。建立當地人口情況檔案,對無固定工作的居民進行建檔跟蹤,深度挖掘扶貧對象的致貧原因,做到對癥下藥、固本培元,為扶貧對象量身定做脫貧方案。發揮好企業在技能培訓、勞務輸轉、人員就業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居民的職業技能,幫助當地居民通過自身勞動獲得收入的增加。企業可以在當地進行一系列的職業技能培訓活動,鼓勵當地年輕人學習新技能、新技術,增加外出務工獲得就業崗位的機會。中交四航局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二號項目部根據業務需求,進一步豐富崗位,通過與幫扶地政府的對接,積極聯系外出務工人員,同時落實宣講和勞務工招聘工作,事先詳細介紹招聘崗位情況、工作環境、注意事項等,減少務工人員的焦慮與擔憂。把幫扶地怒江州蘭坪縣的務工人員接到項目部后,項目部通過召開座談會、配備“一對一”導師、開展城市生活應知應會等,幫助務工人員快速融入城市、融入公司、融入崗位,特別是開展多次技能培訓和思想交流,細致講解工作內容和規章制度等,了解務工人員的思想動態,貫徹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理念。對于不愿意外出務工的居民,通過幫扶當地工廠發展、輸入技術、建設基礎設施等,激發崗位需求,或者積極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幫助解決這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四、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注重人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降低返貧風險
扶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企業在進行扶貧時應注重探索建立長效機制,避免居民返貧,因此在企業開展扶貧工作時更要注重對“人”的扶持,堅持把幫助貧困戶解決眼前困難與解決長遠發展問題結合起來,把送教育、送就業崗位、送實用技術、送發展項目和解決貧困戶子女入學等問題作為幫扶的重點項目,從根本上防止出現返貧現象,使當地居民穩步實現脫貧致富。
增強當地群眾的脫貧意識,變被動為主動,找準發力點,持續激發貧困居民的內生動力。企業的派駐干部要深入貧困群眾,多與貧困群眾談話,多舉辦文化教育活動,引導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打破“甘于貧困”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等。總結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樹立脫貧典型,從個體、家庭以及社區等的角度營造奮發向上的良好環境,激發當地居民的信心和動力,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創造性。
注重提高群眾的自身能力,通過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介紹引入新技術等,幫助當地貧困居民掌握一技之長,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如我司會將技術人員送往幫扶地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幫助當地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從過去“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轉變,逐步建立企業扶貧幫扶的長效機制。幫扶當地的教育事業,降低居民陷入貧困的風險,如我司深入了解幼兒園的教學一體機需求、中學學生直飲水設備需求、建立學校等,針對具體需求幫扶解決實際困難,全面改善和提高蘭坪縣教育資源配置,解決當地居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同時,幫助促進貧困人口更好地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對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進行幫扶。我司開展了對幫扶地衛生院的健康扶貧項目,確保當地居民獲得較好的衛生健康服務。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越是到吃勁的時候,越要響鼓重槌。國有企業應全面、深度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在扶貧工作中自覺提高政治站位,發揮政治、經濟和資源優勢,用切實行動和扎實成效充分展示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李健.淺談國有企業的扶貧責任與擔當[J].現代國企研究,2019(06).
[2]魏志勝.關于國有企業助力脫貧攻堅的思考[J].共產黨人,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