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134-01
摘 要 安全生產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福清核電作為核電運營和建設單位,堅持以安全為核心價值觀,秉持安全為企業生命線理念,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設,追求卓越安全管理,積累了系列安全管理良好實踐和業績。
關鍵詞 核電卓越管理 安全文化
安全始終是各項生產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福清核電堅持以安全為企業核心價值觀,以安全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理念,從責任擔當、科學管理、追求卓越等角度全面推動建立全員良好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公司通過設立統一的安全文化建設目標,不斷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公司全體員工認同的行為規范,通過責任分解、觀察指導、檢查考核、內外評估等PDCA過程,逐步實現全員安全有態度,落實在行為,固化為習慣,強化統一文化氛圍,最終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卓越安全文化體系。
一、堅持安全發展深化安全責任體系
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明確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實施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配套建立共性和個性的責任制督察考核體系,通過黨建聯建、季度月度評比等創新方式深化班組安全建設,形成標準化安全班組規范標準。干部任用和考核引入安全履責評價機制,實施安全“一票否決”制,助力各級管理干部扛實安全責任;同時建立生產安全事故責任單位、責任人、違章人員“黑名單”制度,督促各級管理者履職盡責[1]。
明晰安全監督考核責任。堅持公司黨政一把手為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黨政會議中將安全生產工作列為首個議題,調配優勢資源、決策重要事項。通過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明確規范各安全監督部門定位和分工,公司安全綜合管理及監督部門抓體系、定標準、設目標,代表公司實施總體監督,各職能領域監督部門和生產部門負責本領域安全監督和生產,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消除監督盲區和漏洞。
二、堅持依法治理強化責任落實
完善安全生產程序體系。通過法規標準清單的定期梳理發布,緊跟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的銜接融合,強化依法治安。強化程序體系頂層設計,以業務流程梳理為抓手,實行安全生產程序執行效果PDCA評估機制。以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級為抓手,實施管理標準、制度規范、作業行為和環境、本質安全等對標管理,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以國內外同行最優實踐為補齊短板、追求卓越,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程序體系。
提高安全生產監督效能。生產現場實施網格化安全責任管理和監督機制,按廠房、樓層、區域設定各級責任人和監督人,實現現場安全生產監督人員網絡化管理。嚴格安全監督人員資格管理,制定安全監督人員崗位培訓計劃,嚴控入口;實施安全監督人員專項激勵機制,鼓勵卓越,依法依規監督。
三、堅持科技保障抓好本質安全基礎
抓好本質安全基礎保障。始終將本質安全作為安全管理的基礎,對標業內外最優實踐,通過設備和系統管理監督體系,定期評估安全相關系統、設備和裝備性能,通過缺陷處理、變更改造等形式及時處理、更新不和最優標準的安全生產相關工藝、設備和裝備,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實施安全重點項目的優化和改造提升專項管控,引入TOP10機制,實施公司領導、領域負責人等跟蹤督辦機制,安全監督部門定期評估評價,切實做好本質安全提升的基礎工作。
注重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通過安全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實現安全精準管理提供數據基礎。現場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高風險作業管控、安全人員管理等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相繼投用,實現安全隱患發現、報告、處理、評價閉環管理和精準監督機制,實現現場高風險作業標準風險庫和評估的在線管控等,大力提升安全監管效能[2]。
四、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卓越安全文化
完善安全培訓和考核體系。實施規范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和嚴格的分級崗位授權體系,創新建立安全教員庫、特色安全課程體系,推行技能工作室機制,強化一線技能人才安全生產培訓,健全全覆蓋、多層次一線技能人才安全生產培訓體系。
營造濃郁安全氛圍。積極倡導、培育、踐行安全文化,營造人人敬畏安全、共同守護安全的工作氛圍;建立公司融媒體專業工作室,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強化公司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知識,開展案例警示教育,宣貫落實“違規操作零容忍、弄虛作假零容忍”。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文化建設評估,共享良好實踐,查找弱項補齊短板,不斷提升安全文化建設水平。
卓越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福清核電始終將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秉持安全為企業生命線理念,以安全文化作為事業取得成功的保障的高度堅持不懈培育全員安全意識,通過實現安全意識態度的轉變,再落實在行為,固化為習慣,最終形成全員卓越安全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森著.核電企業的靈魂[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2]鄒正宇,蘇魯明.淺析核電企業的安全文化[J].北京:中國核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