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某型罐式集裝箱試驗進行失效分析,用非線性有限元算法進行了模擬,揭示了失效的本質為罐體彈性失穩導致了最終的塑性垮塌,排除了人孔開閉對試驗的影響,并指出現有試驗方案存在缺陷,進而對試驗方案進行了優化,優化后的試驗方案有效避免了罐體損傷發生。
關鍵詞:罐式集裝箱;失穩;有限元
某型罐式集裝箱在進行吊頂試驗時[1],發生了罐體損傷。如圖1,表現為罐體人孔區域塌陷,遠人孔區產生褶皺。在試驗時,人孔處于打開狀態,試驗員認為人孔未關閉導致了失效發生。
到達現場后先進行背景調查,其試驗載荷為:集裝箱試驗總載2R,罐體加載W=2R-T=W1+W2;集裝箱額定總重R=36噸,額定皮重T=2.5噸;試驗條件下,罐體內液體重量W1=21.67噸,其余載重W2=47.83噸由4 條綁帶提供,綁帶寬度300mm。經檢驗,罐體建造合格無缺陷。
試驗操作過程如圖2,先將四個液壓缸插入罐式集裝箱四個頂角件并向上提升,使箱體離地一段距離。再通過地坑里的四個液壓缸向下拉緊綁帶來提供W2。地坑里的四個液壓缸未加載至目標值時,罐體人孔區域突然塌陷。
四根綁帶為罐體帶來了外壓條件,人孔和周邊的法蘭又導致了罐體中上部剛度不連續、存在較大剛度差,再結合罐體人孔區域的塌陷和周邊褶皺,初步判斷為外壓失穩。
為進一步驗證失效原因,采用有限元法對加載過程中人孔區域的變形穩定性進行計算。為確保分析結果可靠,采用了幾何非線性算法,對每一個載荷步的剛度矩陣進行更新,以準確跟蹤失效區域在加載過程中的剛度變化情況[2]。
1???? 分析模型的建立
1.1? 有限元分析模型
在ANSYS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3,角件和后端底梁連接橋板采用實體單元,共20,590個單元;其余零部件均為殼單元,共228,248個單元。
1.2? 約束與載荷
約束:頂角件頂孔約束所有自由度。
載荷:重力加速度9.8m/s2;罐體內壁液壓呈線性分布,最大液壓0.0219MPa,分布如圖4(a);綁帶對罐體外壁壓強呈線性分布,最大壓強0.223MPa,分布如圖4(b)。
對試驗時人孔打開和關閉兩種情況分別進行了計算,以確認人孔開閉對塌陷的影響。
2???? 分析結果
2.1? 試驗時人孔打開
當載荷加載至目標值的91%時,非線性計算開始不收斂,如圖5,這意味著罐體人孔區域開始出現幾何不穩定。
如圖6,該載荷值下Von Mises應力云圖(變形放大80倍)顯示,在人孔區域開始出現不穩定時,人孔區域有塌陷趨勢,這和試驗結果一致。此時, 人孔 區域 最大 應力 138MPa,并 未超 出材 料的 許用 應力(316L,170MPa),此外人孔周邊有四個花瓣形大應力帶。
如圖7,該載荷值下第三主應力云圖(變形放大80倍)顯示,在人孔區域開始出現不穩定時,最大第三主應力為-138MPa。通過和Von Mises應力云圖對比,發現人孔周邊的四個大應力帶均以壓應力為主。驗證了先前的判斷:人孔區域發生了失穩[3],更進一步的,人孔區域的垮塌是由彈性失穩引起的。
2.2? 試驗時人孔關閉
2.3? 試驗方案優化
目前的試驗方案實質上偏離了罐式集裝箱驗箱標準初衷。根據驗箱標準,2R-T的載荷應加載至罐體內部,對罐體產生的是內壓。如果采用綁帶對罐體外部加載,顯然改變了試驗時罐體的受力狀態,罐體由承受內壓變為同時承受外壓,產生失穩隱患。
如果要順利完成試驗而不變更現有試驗設備,最佳的方式是用鐵砂替代水充裝罐體,但這種方式操作費時費力??紤]到本次試驗主要是為了檢驗與罐體配套的新框架強度,罐體強度不是關注點,故建議在罐體內打入1Bar內壓,來增強罐體外壓承載能力。通過再次模擬,打入1Bar內壓后,在原試驗條件下,罐體人孔區域不產生失穩。根據優化后的試驗方案,樣箱試驗順利完成,未發生罐體人孔區域塌陷。
3結語
計算模型和算法不變,將人孔封口模擬人孔關閉狀態。當載荷加載至目標值的91%時,人孔區域開始失穩,承載能力階躍式下降,參見圖8。故而人孔開閉對失穩臨界載荷無影響。
利用非線性有限元分析技術,對某型罐式集裝箱試驗進行失效分析,揭示了失效的本質為罐體彈性失穩導致了最終的塑性垮塌,排除了人孔開閉對試驗的影響,并指出現有試驗方案存在的缺陷,進而對試驗方案進行了優化。優化后的試驗方案保障了樣箱試驗的順利進行,未再出現罐體失效現象。
參考文獻:
[1]?? 集裝箱驗箱規范[S].中國船級社,2016.
[2]?? ANSYS有限元分析實用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李黎明,2004.
[3]?? 減壓塔大開孔結構穩定性分析[J].潘新偉,楊心理,閆思和.壓力容器,2013(08).
作者簡介:
沈彥杰(1985-),江蘇南通人,碩士,主要從事工程結構分析與優化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