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楊明 侯軍杰

摘要:以計算機類課程(C語言、操作系統等)為例,針對學生成績評定過程中考核內容過于單調、考核形式過于死板、考核過程過于簡單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多角色和多層次的計算機類課程考試改革方案,建立角色多樣化和層次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同時詳細分析本方案的具體措施及運行機制。
關鍵詞:多角色;多層次;考試改革
1引言
學生畢業后逐步走入社會,就業問題直面而來。學校培養的學生和企業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匹配,導致學生就業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高??己朔绞讲缓侠怼⒖己它c不全面等。由于學校的考核機制問題,計算機類課程多以期末考試定成績,學生為追求高分數,重理論輕實踐。然而,當今社會缺少的并不是理論型人才,而是“理論+ 實踐+ 創新”三種技能并存的復合型人才。基于上述情況,提出了一種基于多角色和多層次的計算機類課程考試改革方案。
2現有考核方式的弊端
目前很多高校僅僅注重紙面分數,并不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學生品德的教育。各大高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成績和平時表現為主,具體考核方式為:課程成績= 理論考試(70%)+平時表現(30%)。從考核方式可以看出,理論考試的卷面成績占比過大,這僅僅能夠體現出學生在課下有沒有認真復習,并達不到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效果。卷面上體現的題目過于死板,也無法檢驗出學生是否掌握了程序設計思維和動手編程能力。計算機類課程大多以編程為主,并不是用卷面就可以說明問題的,編程類課程需要大量的操作,只有在不斷地錯誤中磨練,才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掌握一門課程的技能。
從死板的考核方式可以體現出,學生的成績僅僅由本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所決定,這明顯有些片面,只有從不同的角度,才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引入多角色評價,更加公平公正。思想與技能并重,一心向國的人才更符合時下社會需求。
3考核評價體系設計
總成績=多層次評分(90%)+多角色評分(10%)??荚u體系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1)多層次。包含“自”學習“、擅”分享“、拼”實踐和“贏”期末四個模塊。(2)多角色。成績評定由課程教師、班導師、導員和同學四方共同決定。(3)考核過程增加德育評價[1]。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于多角色和多層次考評當中。隨著改革一輪一輪的推進,各部分所占比例和分數會進行動態調整。考評體系見圖1[2]。
3.1多角色評分
多角色包括課程教師、班導師、導員和同學,四種角度囊括我們學習的方方面面。課程教師考評專業知識,班導師考評思想動態,導員考評出勤,同學考評班級貢獻度和參與度。課程教師評分即多層次評分部分占90分,班導師、導員和同學評分占10分,比例為1:1:2。
3.2多層次評價
(1“)自”學習。(占10分)
“自”學習模塊考評點包括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學習行為與學習軌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討論模塊中的活躍度和團隊協作與貢獻度等。為了提升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教師需在教學平臺上定期發布討論題。“自”學習模塊德育部分考核人生觀、價值觀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擅”分享。(占10分)
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多以軟件公司為主,以項目團隊的形式參與工作。將分享、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考評指標。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和辯證思維;在課程討論中對論述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行評價;在翻轉課程中,以學生分享和講解能力作為評價指標。每個小組中每位同學擔當的角色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小組長分配與打分,組員全程監督。“擅”分享模塊德育考評點包括學生的愛國熱情、責任心、自信心和職業素養。
(3“)拼”實踐。(占30分)
將課程內容與實踐項目一一對應。學生在完成所有實踐項目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項目成果展示和答辯,以設計的獨創性和正確性為基本指標,以創新性和前瞻性作為加分項進行評分。環節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最后是教師的點評?!捌础睂嵺`模塊德育考評創新意識、工匠精神、獨立和團隊協作。
(4)“贏”期末。(占40分)
期末包含筆試和上機兩部分。筆試部分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原理掌握的情況。上機部分考核學生的編程與糾錯、算法與系統設計、探索與創新思維等方面?!摆A”期末模塊德育方面考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諧發展和理性求實的優秀品質。
4實施效果
為了驗證本次考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筆者在取得學校教務處同意的情況下,對我校計算機專業2017級本科生《操作系統》課程進行改革實驗。取得實效:(1)學生獲得感提升。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對參加考評改革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學生反饋獲得感提升,課程干貨滿滿,改革后的考評體系更公平、更公正,更能體現真正實力,滿意度較高。(2)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改革后的方法增加了創新和實踐能力所占比重,學生創新思維活躍,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取得喜人成績。(3)同行認可度提高。同專業、相關專業的教師、領導認可改革成效,改革方法可復制、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齊英,居瑞軍,王騰,張志紅,管潔,晁建平,彭效明,郭曉燕“.新工科”背景下專業課教學中課程融思政的改革與實踐[J].當代化工研究,2019(17):79-81.
[2]?? 鄺礫,于美琪,馮文韜,花宏宇.基于層次考核的計算機類課程考試改革研究——以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7(01):62-66.
作者簡介:
李丹,女,1983.01,漢族,吉林梅河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器視覺、高等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沈陽城市建設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JG201920)、沈陽城市建設學院2019年度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操作系統)、2020年度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操作系統)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