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爽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入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計90例,將其隨機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和研究組(實施個性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就護理后患者情緒控制度、社會適應度、體力適應度以及癥狀控制度評分對比來看,研究組較高,精神病癥狀評分對比,研究組較低(P<0.05)。結論: 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顯著,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用顯著。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老年精神病;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2 ? ?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46-01
精神病屬于心理障礙性疾病,患者患病后的認知功能、情感狀態以及行為均會出現異常,患者患病時間越長,行為異常情況會越嚴重,甚至出現自我傷害、毀壞物品、傷害他人、自殺等威脅他人健康的情況[1]。老年精神病患者患病后的治療難度與青壯年相比更加大,主要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均會合并發生各類慢性疾病,臨床治療中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除了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之外,還需要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2]。為此,我院就引入個性化護理,并圍繞護理效果展開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入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計90例,將其隨機分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女占比25:20,年齡跨度60-88歲,平均(69.41±2.53)歲,患病時長1-8年,平均(4.55±2.13)年。研究組男女占比21:24,年齡跨度61-87歲,平均(69.74±2.65)歲,患病時長2-9年,平均(4.93±2.78)年?;颊吣挲g均超過60歲且符合精神病的診斷要求[3];未合并心腦血管異常情況;無肝腎功能異常;無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相關要求以及注意事項均完全了解并自愿配合;90例患者就性別、年齡、患病時間分組對比來看,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根據其治療情況以及醫囑要求開展飲食護理、病情護理以及病房管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由于患者患病時間均比較長,各類不良情緒的發展也會比較嚴重,甚至會出現對治療喪失信心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升患者的歸屬感和被關愛的感受。與患者溝通中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根據患者的治療方案向患者介紹治療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加強對患者用藥的監督和觀察,提升患者對合理用藥的重視。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按照護理標準及時為患者進行病房床品的更換,如患者喪失生活能力需要輔助其進行進食和洗漱。定時為患者進行各項指標檢查,通過對各項檢查指標的分析判定患者的治療情況,以便于后期治療工作的調整。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癥狀改善情況[4]:①使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患者護理后情緒控制度、社會適應度、體力適應度以及癥狀控制度進行評分,各項評分滿分均為2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②臨床癥狀使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評定,分數越高精神病病癥越嚴重,分組計算護理前后評分均值后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用率(%)和R2描述,行x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45例患者護理后情緒控制度評分為(12.62±4.37)分,對照組為(15.25±4.16)分,經計算t=2.924,P=0.004;社會適應度評分為(10.43±3.91)分,對照組為(13.48±4.62)分,經計算t=3.380,P=0.001;體力適應度評分為(11.85±4.33)分,對照組為(14.18±3.84)分,經計算t=2.701,P=0.008;癥狀控制度評分為(10.35±3.62)分,對照組為(14.31±3.48)分,經計算t=5.290,P=0.000;就護理后患者情緒控制度、社會適應度、體力適應度以及癥狀控制度評分對比來看,研究組較高。
2.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評分情況
研究組45例患者護理前BPRS評分為(102.2±12.3)分,對照組為(103.4±12.5)分,差異不明顯,經計算t=0.459,P=0.647;研究組60例患者護理后BPRS評分為(52.4±5.7)分,對照組為(89.3±7.1)分,研究組較低,經計算t=27.187,P=0.000;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人口老齡化發展也在不斷加重,老年精神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老年精神病患者患病后自制能力比較差,對于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差,加上各類慢性疾病的發展,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體質量,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人性化護理在老年神經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與常規護理相比人性化護理對于患者自身舒適性的重視程度更高,在實際護理中充分考慮了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生活質量的增強,能夠提升患者的認知能力,為患者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增強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爭取盡早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幫助患者增強其對治療以及生活環境的適應[5]。
本次研究中,就護理后患者情緒控制度、社會適應度、體力適應度以及癥狀控制度評分對比來看,研究組較高,精神病癥狀評分對比,研究組較低(P<0.05)??梢姡瑢嵤┤诵曰o理的研究組患者護理效果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顯著,患者經護理后情緒的控制程度較好,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體力更好且各類疾病癥狀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顯著,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用顯著。
參考文獻
[1]喻楊. 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老年帶狀皰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1):88,97.
[2]陳燕.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23):3968-3971.
[3]叢素蘭.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7):191-193.
[4]陳麗花. 個性化護理促進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的效果分析[J]. 飲食保健, 2019, 6(18):240-241.
[5]楊桂芬, 樊森, 李雪冰.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躁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1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