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數字化時代,指的是信息技術和大眾生活全方位融合的過程。這是一個早已有之的概念,但在近幾年才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實。在互聯網應用初期,傳統商業銀行就已經積極開展業務的網絡化,推出網絡銀行以及智能手機流行之后的掌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這也對應著大眾對于網絡銀行的普遍認知。但經歷了數年互聯網金融的沖刷,加上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重要技術標志的數字時代的到來,網絡銀行的概念本身有所拓展。本文基于金融科技視角下互聯網銀行風險特征與發展制約展開論述。
關鍵詞:金融科技視角;互聯網銀行風險特征;發展制約
0引言
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商業銀行所遇到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多樣化,在此種情況下,銀行也需要學會及時處理和預防風險的發生,如此才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更好的發展。而傳統的財務風險應對措施已經無法匹配如今的形式,使得銀行中的部分工作受到了壓迫,不能夠有效的實行,只有努力減小風險的強度,才能夠相應國家的號召,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樹立更優質的銀行形象。
1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應對的重要意義
現如今的生活中,人們在生活方面主要偏向于網絡支付,這無疑促進了互聯網銀行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銀行具有更多的優點,能夠十分迅速的實現資金的轉移,相比傳統銀行資金取出資金較慢,已經略勝一籌。而互聯網銀行也有著缺點,即為不善于建立關系型的金融業務,其原因為關系型業務需要更多的數據為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擁有較高的操作水平,將數據進行準確處理,因此頗有難度。互聯網銀行雖能夠以低造價快速的經營起來,但根據銀行的長期目標能夠得知,互聯網銀行不具有較為準確的判斷能力,若客戶進行了不正當行為,互聯網銀行也不能夠及時的分辨,從而使銀行造成了損失。互聯網銀行在進行交易時,往往會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隨著客戶的增多,互聯網銀行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占據傳統銀行的更多客戶,從而導致傳統銀行失去存款等十分基礎的業務,也加強了商業銀行財務的風險。傳統的商業銀行應盡力保留原本的業務形式,不能夠因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就自亂陣腳,雖然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造成了一些沉重的打擊,但商業銀行不能從此失去信心,應及時認清自身的不足,提高企業的業務水平,打造更多的服務業務,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福利,進一步實現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2互聯網銀行業務的風險理論分析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網絡銀行也已經走入老百姓的生活,投入大量精力掌握互聯網技術,網絡銀行的金融業務經營成本低廉、不受地域和時間因素的限制、服務自主化等優勢。近年來手機移動端支付機制的蓬勃發展,致使銀行業越來越重視互聯網銀行。新興項目的推廣會伴隨著風險的發生,在互聯網銀行業務推廣過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以及技術風險,并且對三種風險進行了成因分析和評價:在三種風險中,市場風險最為多樣化,市場調查不足、市場定位不準確,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管理風險,即管理包含很多復雜的學問,對項目的推廣和運營起著重大作用,如果在實際項目推廣中,從事管理工作的職員缺乏專業管理能力,會直接影響項目正常的推進。
3制約我國互聯網銀行發展的因素
3.1? 業務發展競爭加劇
一是傳統銀行加快金融科技發展。傳統銀行正加大對金融科技資源投入,積極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快網絡化發展,在渠道、客戶、產品等方面與互聯網銀行進行競爭,將削弱互聯網銀行的現有優勢。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陀螺”評價體系評價結果顯示,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17%、2.21%和2.11%,最高的平安銀行占比達2.98%。二是客戶獲取難度增大。隨著互聯網銀行規模逐步壯大,客戶覆蓋面穩步擴大,傳統商業銀行網絡化發展擠壓互聯網銀行市場,潛在有效客戶將逐步減少。三是業務拓展難。由于互聯網銀行成立時間短、網絡欺詐案例頻頻發生,客戶對互聯網渠道的信任度偏低,使得互聯網銀行在向其它金融業務拓展時困難重重,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利息收入。
3.2? 網絡安全風險
目前,我國銀行計算機常用的操作系統主要有UNIX和Linux兩種,都是開放的系統,導致銀行系統容易受到攻擊。近年來,黑客入侵銀行和企業而造成巨大財產損失的案例比比皆是,央視315晚會曾經曝光了一名叫“頂狐”的電腦黑客,他通過編寫木馬程序,盜取了大量用戶網上銀行信息,危及賬號與資金安全。此外,能夠自我繁殖、互相傳染和激活再生的計算機病毒,也容易給網絡銀行的電腦系統及用戶終端帶來巨大威脅。2019年 9月發布的《計算機病毒和移動終端病毒疫情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有64.59%的計算機被病毒感染,是2017年的2 倍。同時,騰訊安全中心監測到,僅2019年上半年,針對手機銀行的惡意軟件數量就比2018年全年增長50%,這些軟件很容易傳播到移動設備上,能夠自動尋找支付數據、憑證以及金錢方面的關鍵詞,并且會融入隱蔽技術,讓人防不勝防。
3.3? 互聯網銀行發展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
一是缺乏完善的征信體系。征信系統是互聯網銀行進行風險控制重要的數據來源和參考依據,但目前我國征信系統存在主體和服務相對單一,缺乏成熟市場化運作等問題,還存在大量信用白戶,對互聯網銀行發展形成制約。二是人才缺失。互聯網銀行高度依賴高新技術,目前國內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科技上的人才儲備與互聯網銀行的發展需要還存在差距。三是要素鑒權市場基礎建設不完善。隨著國內互聯網銀行及相關金融業務的發展,Ⅱ類賬戶開立需求不斷增加,但傳統銀行為留住客戶不愿鑒權,市場缺少相應機構,完善賬戶五要素鑒權渠道,成為互聯網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4相關措施
4.1? 建設網上商城,提高互聯網銀行使用率
積極有效的宣傳,將為青島銀行吸引眾多優秀的企業,推動網上商城的建設。在宣傳建設方面,青島銀行一直有在堅持的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成為了銀行的隱性優勢。銀行成立五年來,已經擁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體,享有政策的支持,如若在各大高校、大型商場等場所進行營銷,再配合上設計的促銷活動一定能產生巨大反響,增大互聯網金融的使用效率
4.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網絡安全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撐。對此,銀行系統要建立安全操作中心(SOC),對使用的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軟件設備安全性能進行評估優選,選用性能可靠的硬件設備,防止留有后門或被植入木馬程序。實踐表明,建立SOC能夠捍衛90%的安全威脅。同時,銀行要建立專門的數據處理中心,健全容災備份和安防措施,采用防火墻技術將銀行內部局域網與互聯網隔離開來,銀行使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要及時升級,強制加裝安全防護軟件,防止用戶信息被泄露竊取。
4.3? 對互聯網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
我國在互聯網金融的很多方面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成果來之不易。在這關鍵的核心領域,國際競爭極為激烈,要保持領先地位,就需要不斷創新。同時從近年來P2P、網貸平臺頻繁爆雷的問題來看,對推動互聯網金融又要十分謹慎。在金融排雷、嚴堵“后門”的環境下,應該疏堵結合,把風險可控、規范經營的“前門”開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讓社會資本投資有出路、小微企業融資有渠道。互聯網銀行模式就是一個可謹慎擴大、有限復制的成功模式。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互聯網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如按傳統銀行“一刀切”式來監管,會極大地制約其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為此建議,可以以“監管沙盒”試點方式,在以下這些領域進一步調整對互聯網銀行的監管。如成功,則可將此監管方式制度化地向更多的金融機構推進;如有問題,也可以把負面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更靈活地對待互聯網銀行增資擴股。過去五年的經驗表明,資本金不足已成為互聯網銀行發展最大制約。按目前對民營銀行的規定,單一大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30%,與一般的商業銀行的有限責任不同,民營銀行股東還要承諾承擔剩余風險,在承擔了更大責任的情況下,卻無法充分分享銀行發展的紅利,造成權責不對等。經過了五年的考驗,可以考慮對相關規定進行一定的調整。對于互聯網銀行來說,大股東不僅提供了資本金,還開放了其生態體系內的客戶資源、數字技術和大數據風控能力等,過低的大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的限制,造成投入產出不平衡,不利于大股東加大投入資源,建議可以讓互聯網銀行大股東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
5結束語
互聯網機構“開銀行”具有明顯優勢。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方面,互聯網巨頭們相比一般的科技公司甚至大中型銀行都更具前沿的科技能力,它們根據各自開展的不同業務沉淀的數據,開發獨具特色的產品,協助銀行打造基于互聯網的一整套管理體系,提升業務發展的多元化和穩健性,相信在未來,具有開放、包容、創新因子的徽商銀行直銷銀行,在大數據、云計算、5G、區塊鏈等新技術方面的探索也不會停止。同時,徽商銀行直銷銀行將不斷完善自身能力,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數字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努力打造輕資產、平臺化的互聯網銀行3.0,開啟互聯網銀行發展新紀元。
參考文獻:
[1] 倪姍.從金融服務觸達問題的視角看互聯網與普惠金融創新案例[J].產業創新研究,2019(12):70-72.
[2] 孫中東.互聯網銀行為中國銀行業開拓發展新模式[N].金融時報,2019-12-09(009).
[3] 李秀生.開放格局下的銀行數字策略——四川新網銀行數字化運營實踐[J].中國金融電腦,2019(12):32-35.
[4] 李瑩,唐建偉.互聯網銀行年報分析:盈利高增長模式待觀察[J].中國銀行業,2019(10):68-70.
[5] 蘭可雄.與互聯網銀行開展聯合貸款的合規風險防范——基于農村商業銀行視角[J].福建金融,2019(09):69-72.
[6]王亮.互聯網銀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訊,2019(25):172-173.[7]郭立業.互聯網銀行的風險管理研究——以微眾銀行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7):89-92.
作者簡介:
錢坤,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