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毅
【摘? ?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正確地使用網絡,就要看網絡使用者如何把握了。因此,在當前移動智能端大量普及的背景下,需要認清微網絡給初中德育帶來的挑戰,并且也要研究出相應的對策,這也是初中德育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微網絡;初中德育;困境;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7-0041-02
【Abstract】The Internet is a double-edged sword,how to use the Internet correctly depends on how the Internet users grasp it.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widespread popularity of mobile smart terminals,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challenges that micro-networks bring to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also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Micro-network;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Dilemma; Educational path
德育主要指的是對初中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等進行素質教育,以及確保初中生培養的社會主義方向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社會主義的德育主要以愛國、集體、社會、道德和勞動等為主要內容,其目的就是在于促進社會主義德育的發展,并培養實現共產主義的接班人。
一、“微網絡”青少年德育新特點
在這個“微網絡”的時代,初中生的德育也受到了很大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微媒體”也借助了當今的互聯網技術,將初中生卷入了多個“微空間”中,“微空間”中有著大量的信息,并且這些信息的分享和使用都具有隱秘化和個人化等特點,這一點就對德育主體的初中生產生比較復雜的影響,然而這種影響不僅會表現在生活的層面上,還會體現在認知、情感、心理等多層面中,因此初中德育也呈現了很多新的特點,具體來講,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
第一,初中德育信息內容多樣性。“微媒體”是以計算機中PC機和手機為代表,也為個體化的每個主體帶來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同時在全球化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達,包括全球的資訊也在飛速流動,然而和初中生緊密相關的德育信息也趁機“嵌入”在這其中。
第二,德育信息溝通互動性。在當前的“微網絡”時代中,網絡中的信息傳播者和傳播對象是不能確定的,并且所有的網絡媒體與其他相關的使用者都可以聚集和傳播不同的信息資源,然而不同的主體通過網絡以信息為媒介也都形成了一種互動性的關系。因為互動而產生了平等的地位,并確保了參加的積極性和廣泛性,然而很多初中生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認知方式等都會產生交互式的碰撞,而傳統的德育教師就是一種具有單向性的教學方法,思想教育者也會結合自己的工作意圖收集和制作傳播信息,大部分受教育者都只能在規定的實踐和空間中篩選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像這種單向性的教育方式,就很難確保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德育信息溝通的互動性主要特點是為社會主義德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微網絡”青少年德育提升的路徑
當前“微網絡”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出現的新特點和初中德育將面臨的挑戰,需要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微網絡”初中德育發展的規律,并積極面對德育實踐中所出現的新型挑戰,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進一步提升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便于適應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要求。
第一,調整德育目標,當今我國的德育是由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禮儀結合于一體的,由于當前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德育所強調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然而我國初中的德育和國家德育發展的戰略是密切相關的,并且在不同時代也會有不同時代的目標,在早前的革命時期,德育目標就是要培養一代代的革命事業接班人;在建設時期,德育的目標是培養千萬個具有專業知識的青年;在改革時期,德育目標是培養出“四有”新人去實現四個現代化,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以上角度可以看出,初中德育是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并且德育目標也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行調整。“微網絡”初中德育目標在和國家總體的德育目標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需要結合時代的特征進行不斷調整。
具體來說,從保持德育社會主義方向的前提,和改革時代德育的時代屬性之外,“微網絡”初中德育目標一定要和德育目標的價值選擇和德育進程內容等相結合,之后再通過優先發展的科學方法,確保德育進程的全方面發展。所以,調整初中德育目標時,在堅持德育社會主義方向的同時,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和初中生成長階段及心理特征,注重青少年對德育目標的自我設定,還有個體自由意識的塑造,需要將政治目標和自我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以便實現國家的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協調。
第二,德育模式轉變。傳統的德育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的“認知發展型模式”,而“認知發展型模式”是將德育情感和德育行為都歸納為德育的認知結構,也將德育中的主體情感以及行為,都看作是理性道德認知的結果,因此忽略了初中生情感和意志在德育中的重要性,而在初中生德育實踐來講,初中生認識水平和價值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認知發展型模式”知識將表層的德育現象呈現出來,并沒有辦法深入反映青少年的整體面貌,并且呈現的德育現象也具有一定片面性特點。
三、結語
初中德育是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艱巨任務,并且初中德育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在“微網絡”發展的背景下,“微媒體“的興起使初中生德育出現新的特點,然而這些新的特點也集中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初中生在德育時代發展的規律,同時也要對我國初中的德育目標和德育模式等提出新的要求。在面對初中德育出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時,社會主義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微網絡“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特征,以及初中生成長階段和個性發展的規律,進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和人才。
參考文獻:
[1]阿扭衣哈.“微網絡”時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戰和新對策[J]. 神州,2019(1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