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會云
筆者從教以來,一直在學校帶著所謂的“后進班”,很多學生在紀律、學習和素質發展方面跟不上。有些人覺得教這些學生沒意思,還有些人會因此低估筆者的工作價值。但筆者始終認為,這部分學生有的頭腦靈活、有的善于交際、有的踏實有耐心……都是潛在的“好苗子”,卻也很容易因為外界的有色眼光出現問題、誤入歧途,如果不好好引導,很可能會給教育和社會帶來麻煩,因此,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筆者曾為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郁悶不已。但隨著一次次跟學生“交手”、交流,筆者努力走近每一個學生的內心、理解當下學生的身心特點,清晰地看到了孩子們學習內驅力的提升和班級凝聚力的增強,而筆者自己也不斷地突破、創新、提升,獲得了職業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筆者所教班級的班訓是“努力做一個溫暖善良的人”。這句話已陪伴了筆者的三屆學生,寄托了筆者對他們的期望——不一定要出類拔萃,但無論將來走上什么樣的崗位,都能熱愛自己的事業,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努力做一個溫暖善良的人。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標,筆者進行了諸多嘗試——
愛是教育的基礎。引導一名或叛逆、或調皮、或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回到成長的正常軌道上,需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與其他同學一樣獲得教師的關愛。只有摒棄偏見和歧視,對這些學生的教育才富有實效。因此,筆者在對學生表達愛時,并不會強調后進學生和其他學生的區別:在高一學生參加軍訓時,為他們買雪糕和棒棒糖;為班級低血糖的女生準備袋裝葡萄糖;會自掏腰包給班里配備空氣凈化器,讓學生在霧霾籠罩的北方冬天里,有一間自由呼吸的教室;會承諾學生,只要他們高中三年間不逃課去網吧,高考結束后就包下全市最好的網吧,跟他們一起玩游戲;會包場請全體學生看《戰狼2》《快把我哥帶走》《哪吒》《我和我的祖國》《八佰》等電影、包下火鍋店請全班一起吃火鍋;會帶著學生去偏遠農村慰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試著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明確自己的未來責任;會在高考臨近時,帶著學生們涂鴉全校177個下水道井蓋,讓他們在離開之前給自己和學校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年,筆者將對學生的愛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潤物細無聲。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很多學生有沉迷網絡、游戲的習慣,甚至會為了去網吧而逃課、為了購買游戲設備而做出不正當的行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和道德養成。而他們沉迷虛擬世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在現實生活里沒有獲得足夠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為了融入這類學生,筆者專門注冊了眾多大熱游戲的賬號,在休息時間和學生們一起打游戲,用請教的姿態和他們交流游戲中的技能和裝備。幾次之后,筆者和愛玩游戲的同學拉近了距離,開始嘗試和他們一起探討游戲設計與大學開設的編程等相關專業之間的聯系,鼓勵他們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報考相關專業,并向著這一方向努力。筆者想讓他們明白,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走出獨特的人生道路。
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高中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尚未完全成型,要想轉變部分學生的消極觀念、抵觸情緒和敏感心理,就必須幫助他們處理一些現實問題,用實際行動去關愛學生。很多學生走出校門看世界的機會少、眼界窄且容易囿于自己的一方狹窄天地,為此,筆者自費在班級設置大型書柜,并購買了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讓他們通過閱讀看到大千世界;會在班級學生生日當天,寫一封滿是祝福和期待的長信,同時送上一本依據這名學生的性格精心挑選的書作為生日禮物,讓他們感受到被愛,并以此引發他們對自己興趣和特長的探索、挖掘,為他們的未來奠基。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各不相同,性格和行為習慣也千差萬別,對于一些需要特殊關懷的學生,要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如當一些自尊心強、桀驁不馴的學生犯錯誤時,筆者不會不論緣由地責備他們或者當眾責罰,而是單獨找他們溝通、談話,了解他們的內心,糾正或者懲罰時也會照顧到他們年輕而敏感的心。
擁有穩定的情緒,才能智慧地教育學生。班級整體氛圍的穩定,需要教師情緒的穩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控制情緒,另一方面利于尋找合適的教育方式。我班曾有一個內向的姑娘,因為宿舍垃圾未倒而使班級扣分,筆者告訴她,以后注意細節就好,不用放在心上。但等回到教室,發現這個姑娘趴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嘩啦。筆者深感莫名和郁悶,不知道自己哪句話或者哪個行為不當而惹哭了她,但轉念一想,她可能是因讓班級扣分而自責,也可能最近遇到了不開心的事,還可能是因壓力大需要個發泄口。筆者迅速調整好自己的郁悶情緒,考慮到她性格內向,沒有當眾詢問她哭的原因,而是溫言將她叫出教室。路上買了兩根棒棒糖,兩個人含著糖在操場的跑道上散步。女生情緒平復后,筆者沒有問她為什么哭——因為她已經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了,沒必要再因回顧傷心而徒增煩惱,而是指著夜空教她認識各個星座、給她講述星座的故事。最終她安心回了教室。之后,筆者發現她笑容變多了,和別人的交流也多了,還經常和班級同學討論星座故事。如果筆者當時被郁悶情緒支配,當場詢問她哭的原因或者態度強硬地將她帶出教室,很可能會給這個內向的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能讓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調整心態,直面挫折與挑戰,從而從根源上改善某些學生因一時的不順心而遷怒他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可減少部分學生犯錯誤的情況。在8年的教師生涯中,筆者一直在試圖從細微的小事入手,教給學生們贊賞美、表達愛的方法——教導他們在校外遇到建筑工人時,要觀察他們的言行,欣賞他們的力量之美和勞動之美;下雨時,組織學生到操場雨中跑步,感受半干旱地區的“好雨知時節”;冬雪紛飛時,和學生一起打雪仗,享受北方時令之樂——即使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中也應有一顆感受生活之美的心。今年上半年,高三學生復課后,都處于緊張的備考復習狀態。一天晚自習,有人在校外放煙花。很多教師要求學生關上窗戶、安心學習,筆者卻打開窗戶、拉開靠窗的桌凳,讓學生能夠趴在窗臺上觀賞黑夜里綻放的煙花。看著那一張張仰望煙花的笑臉,筆者相信,隨著歲月流逝,他們會慢慢地忘記很多事情,但會一直記得這場煙花。學會感知生活中的這些點滴美好和細微之處,是獲得幸福的前提。
教育學生,應該把重點和最終落腳點放在他們的健康成長上。只有當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以正面的價值標準調整自己的言行時,真正的教育才會發生,學生才能充滿活力和陽光。
每一朵花兒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名孩子都有成長、向上的需求。每個學生的發展軌跡和速度是不一樣的。教育是一個過程,需要教育者耐心、寬容,營造寬松而溫暖的環境。做到這一點,即可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山西朔州朔城區一中)
責任編輯:孫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