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

摘 要:在國內、國際社交媒體上,李子柒的中國傳統鄉村生活Vlog贏得全球粉絲的持續關注,成為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播案例。本文以新浪微博平臺李子柒Vlog的為研究對象,審視Vlog里蘊含怎樣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以及文化傳播現象產生的原因。研究發現,Vlog中引發熱議的認知符號依舊是傳統中國文化符號,并建立在Vlog基于日常生活所表征的人類共通情感和價值理念上,這是實現世界民心相通的表現之一,這是新時期更值得期待的一中文化傳播力。
關鍵詞:李子柒;(Vlog)Vlog網絡日志;跨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8-0017-02
一、引言
當今最引入注目的傳播現象之一的Vlog(Vlog網絡日志),已經超過電視、網絡Vlog直播,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Vlog傳播載體[1]。2019年,國際社交媒體網絡中“李子柒”這樣一個非官方賬號猶如一顆新星突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名東方女孩“李子柒”因為自己的Vlog網絡日志而被海外網友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成為國際社交媒體上的“網紅”。
筆者對2019年6月8日至2020年6月19日近一年李子柒在新浪微博里發布的30條Vlog內容,包括發布時間、時長、點贊量、評論量、轉發量、觀看次數進行了數據整理。可以看出Vlog主題以中國農村的飲食為主,也有三次服飾的嘗試(制作藍印花布、彈棉花制作棉被和棉衣、蜀繡制作漢服)、三次傳統手工制作。Vlog里傳達的優秀傳統中國文化符號,讓我們看到新時期社交媒體跨文化傳播的潛力。
二、Vlog里傳播的“中華至美”
(一)錦繡山河
李子柒的Vlog,給人感受最深的,是她在不同時節自然的環境之中,利用小小鏡頭,呈現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自然風景。在美景之中,與人們分享著她的平凡與樂趣。她的Vlog沒有多余語言和文字就受到國外網友的喜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在傳達中國錦繡山河的美時,傳遞出中國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李子柒的Vlog讓快節奏生活在都市的人們,看到了心靈的片刻安寧。中國地域遼闊,物產富饒,風景優美,這些都是Vlog內容表現對象,一張或一組美圖,能夠跨越語言的障礙,成為對外傳播的有力載體。
(二)百花齊放
中國文化中的時令節氣、傳統節日、民風民俗,始終是貫穿李子柒選題的時間主線[2]。傳統手工藝也經常“露面”,為弘揚“蜀繡”,她向非遺傳承人求教,橫跨近一年的時間終于以嚴苛的標準制作出“藍花布底蜀繡衣”。世界各國人民雖然語言不通、習俗各異,但面對一個極其豐富的畫面,往往會產生同樣的情感共鳴。正是因為人類有著相似的心靈,文化的傳播及交流才有可能實現。
(三)人間真情
李子柒的Vlog里,不僅展現了中國萬里的錦繡山河和值得傳承與發展的傳統優秀文化,還有一種人民百姓的樸素情感在其中。李子柒和奶奶生活在農村,院子里種滿了瓜果蔬菜,家里養著小狗、小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國網友通過李子柒做飯、造紙、刺繡等場景,發現在一個中國女孩子身上,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創造力和對美好生活的真摯追求,傳達著把自己那份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就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景。
三、“李子柒”Vlog文化傳播的形式
根據李建軍(2016)總結的傳播形式的新“二分法”[3]。我們可以看出“李子柒”Vlog屬于新時期的傳播形式。
(一)“李子柒”短Vlog的柔性傳播
李子柒的Vlog沒有多余的文字,用最簡單易懂的畫面去詮釋最難用語言傳達的的文化,例如2019年12月2日的Vlog,Vlog本身講述了“李子柒”種植、收割黃豆并且用黃豆制作中國萬千人家廚房必不可少的調料“醬油”。它傳達文化內容曲折、行為內斂、目的暗指,這就和柔性傳播的特點不謀而合。
(二)“李子柒”Vlog的情感傳播
李子柒的Vlog以展現中國最樸實的美食生活為視角,吸引天南海北的人共同感受這一視角,形成了面向精神層面的交流。像極了紅極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但兩者又有所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偏向于具有語言的精確性、內容的客觀性、行為的理智性、目的的工具性的理性傳播。然而,李子柒的Vlog更偏向于語言可有可無的適配性、內容的主觀隨機性、目的不具有強烈的跨文化傳播性的情感傳播。情感傳播具有語言的感染性、內容的主觀性、行為的親近性、目的的價值性[5]等特點,然而我們從李子柒的短Vlog中能看到的就是強烈的情感傳播。
(三)“李子柒”短Vlog的間歇傳播
從傳播過程或者活動的時間取向可將傳播分為韌性傳播和間歇傳播,為一種新的傳播向度[5]。間歇傳播含有語言溝通的便利性、傳播過程的間隔性、行為的非持續性[6]。語言的便利性在Vlog中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的,在“李子柒”的Vlog中沒有很多的語言進行鋪墊和描述,只有文案幾句簡單的語言進行主題的概括,傳播過程也是間隔的、行為也是非持續的。“李子柒”近一年里發布了30個Vlog,平均每月一個Vlog,而就在2019年的11月李子柒的Vlog產量就高達四個所以說李子柒的Vlog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長度,更偏向間歇傳播。
(四)小結
事實上,李子柒的Vlog的傳播形式不止一種,它既具有柔性傳播的特點也具有情感傳播和間歇傳播的特點,它們之間沒有一個固定搭配。有時即便是采用以強勢傳播為主、強勢傳播與柔性傳播相結合的方式(像剛柔相濟),也可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2]。
四、“李子柒”Vlog文化傳播成功的原因
英國文化研究學者雷蒙德·威廉斯曾把文化分為三種類型或者三個方面,即“理想的”“文獻的”和“社會的”文化。[7]可以從雷蒙德·威廉斯的理念中看出,“李子柒”Vlog,這種傳播的文化屬于“社會的”文化,也能夠分析出“李子柒”Vlog傳播文化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符號之間相得益彰的構建
在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中,人際傳播中的符號大致被分為了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類。在李子柒的短Vlog中,視頻中所傳達的符號更多地呈現為非語言符號,這是其成功打破不同國家地域的隔閡并實現跨文化傳播交流的第一步[8]。
1.飲食符號
李子柒Vlog的主題大多為食物的制作,食物是原生態中自然生長的季節性食材。食物取之自然,烹飪方法也回歸自然,把食物的發酵過程交給自然中的空氣、水分和風,把食物的煎炸交給枯木中的煙火,根據時令制作佳肴,反映了李子柒嫻靜、自由而曠達的心態和傳統“尊重、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農時、不時不食”的觀念。
2.服飾符號
李子柒在Vlog中展示了不同場合皆具備中國風特點的服飾,這些服飾隨意不失優雅,含蓄不失風骨。在李子柒的生活服飾中大多是藍印花布所制作的農服,這也很明顯地體現出傳統生活在農村的大多數人民是以棉麻為主的服飾。但她也不乏有很多連衣裙,例如,她曾用一年時間制作“蜀繡衣”展現了“千年歲月易逝,蜀繡之美依舊”。這服飾符號也象征著熱忱、樸素與奮進的民族品格。
3.音樂符號
李子柒Vlog中畫面的意境是美的,即使沒有語言也會有音樂的襯托。李子柒Vlog的背景音樂以中國風純音樂為主。選這樣的音樂為背景,曲調輕柔舒緩,娓娓道來,不搶Vlog畫面的風頭,嫻靜安逸的風格被強化,視覺畫面的感染力也會得到提示,觀看者也更容易沉浸在這訴說的“畫卷里”[9]。
(二)對和諧自然和“慢”生活向往的共鳴
李子柒將鮮花常伴、蟲鳴鳥歌、云霧繚繞、山清水秀的自然田園風光作為底襯,又將動物與人作為點綴,通過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凸顯了大自然的美麗與萬物和諧的生存狀態,這讓全世界的人都為之向往。中國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從古至今都秉著“和諧共生”的傳統理念,這也是本世紀人類共通的價值觀[10]。
(三)情感的互通
親情、友情和愛情是人類共通情感的關系。它可以是超越語言、文化和國籍,可以直達人類的內心,無需加以修飾的。視頻中李子柒的奶奶,鏡頭不多卻總是流露出開心的笑容,望著“李子柒”眼里是一片的溫柔,國內外尚無網友無不感嘆流淌于祖孫間的親情。
傳達著真情實感的中國文化故事是有利于拉近全人類之間的距離,能夠跨越文化的差異、打破文化隔閡,也是連接海內外網友的紐帶,情感的互通也就會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有利因素。
五、結語
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實踐中,我們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自媒體時代傳播生態的變遷,不斷加強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進而構建起與官方傳播渠道相呼應的民間傳播體系,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雙重保障和根本驅動,探索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中更多的時代可能。
參考文獻:
[1]張紅蕓.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實踐經驗和可行路徑——以YouTube李子柒短視頻為例[J].出版廣角,2020.
[2]李濤.潤物無聲,以影像講好中國故事——從李子柒現象看如何利用視覺呈現做好對外傳播[J].新聞戰線,2020(1):73-74.
[3]李建軍,劉會強,劉娟.理性與情感傳播:對外傳播的新尺度[J].江西社會科學,2015,35(5):240-245.
[4]李建軍.辨析情感傳播相關概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3-23(003).
[5]李建軍.對外傳播形式的新向度[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46-50.
[6]李建軍,劉會強,劉娟.理性與情感傳播:對外傳播的新尺度[J].江西社會科學,2015,35(5):240-245.
[7]辛靜,葉倩倩.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中國文化文化傳播的分析與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視頻評論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0(3):17-23.
[8]方林浩,李菡.李子柒Vlog文化傳播路徑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3):233-234.
[9]周潔.原生態類美食短視頻中的中國逸文化傳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9.
[10]辛靜,葉倩倩.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中國文化文化傳播的分析與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視頻評論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0(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