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婷
摘 要:電視節目一直是受眾獲得社會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近些年受網絡媒體等沖擊影響,電視節目收視率開始下滑。為了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影響力,電視節目制作方開始追隨時代發展步伐,通過深度研究受眾群體實際需求、積極引入先進技術進行運用、大膽組織創新及優化活動,促使電視節目結合時代技術及特征,開啟了互動形態。因此,本文將對電視節目互動形態與特征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節目;互動形態;互動特征;互動優點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8-0050-02
“社會互動”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齊美爾提出,即“多種因素彼此發生關系、相互影響的過程”,同時社會互動也可看做是“人類社會化的一個標志。”因此,電視節目互動屬于社會互動的一種,其中人是電視節目的主體,通過電視節目對現實生活、人和人的基本關系信息進行了傳播,這種互動使受眾清晰、精準地掌握了特定事物及概念,推動了時代發展。另外,電視節目互動主要由直接互動與間接互動兩種形式組成,在新媒體技術發達的新時代,電視節目通過借助各種科學技術、信息途徑展開互動的方式,有效地彌補了單向傳輸信息的不足,激發了受眾觀看的興趣、提高了節目收視率。
一、網絡媒體產生的沖擊和電視節目互動的產生
(一)移動互聯網技術促使交互模式產生改變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媒體主要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由于智能手機在社會中的廣泛推廣、運用,促使大眾觀看信息的渠道已經實現了多樣化發展。新出現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完善了傳統媒體業務,幫助其開拓了全新業務,除使節目內容更加飽滿、豐富外,也使發出源、接收源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另外,受交互成本減少、交互途徑增加等影響,致使和受眾的交流互動效果得到了傳統電視媒體及新媒體的高度重視。[1]
(二)興起的新媒體提高了觀眾發言權
媒體行業受新媒體沖擊、影響,內部競爭趨勢愈演愈烈,在觀眾爭奪方面,傳統媒介開始對自身和受眾的關系進行深度研究,認為有必要將信息傳播與接受中受眾的地位提高,致使傳媒行業由傳播者中心跨向了以受眾為中心的新時代。同時,新時代下受眾成為了接收、制造、傳播信息的三重身份疊加者。受此影響,以年輕受眾為代表,已經實現了由被動接收信息到按需主動搜集信息、主動發聲、制造自主信息傳播源形式的轉變,該現象的產生提高了受眾地位,促使電視節目開始加速發展互動形態。
(三)電視媒體行業工作者的互動意識、開放觀念顯著提升
最近幾年,電視節目行業的工作者、管理者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借助不斷地學習,更新了儲備的知識與理念,并通過順應新時代傳媒形式變化特點的方式,主動創新運行方式、提高數字電視產業規范化水平等行為,為傳統電視媒體行業節目的互動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二、電視節目互動優點分析
在電視節目制作中,通過融入互動元素,可拉近節目與觀眾距離,豐富節目形態。通過將互動元素融入電視節目,可以讓節目形態得到完善,還可借助互動發掘節目本身的要素,增加節目活躍性,為受眾提供更好的體驗、感受。通過與觀眾互動,使信息傳遞突破了單向傳播壁壘,電視節目和觀眾通過雙向交流,能在建設文化中融入群眾力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進程建設。同時,電視節目通過運用數字互動技術,提高了整合資源效率及節目內容多樣性、編排靈活性。[2]電視節目和觀眾關系緊密,加入互動環節,能讓觀眾融入媒體的要求得到滿足。另外,要將個性化服務理念引入互動環節在電視節目添加環節中運用,才能使受眾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獲得節目的忠實粉絲。
三、電視節目直接互動表現形態與特征
(一)現場互動
在電視節目發展期間,最早的互動形式以游戲為主,當前常在訪談類節目中使用?,F場互動通常由主持人和嘉賓、嘉賓和觀眾、觀眾和主持人三種互動形式?,F場互動能對節目現場氣氛進行及時、精準反應,對觀眾話語權十分尊重,模糊了節目與觀眾的主被動界限,實現了良性互動目標。
(二)室外互動
電視節目在吸引觀眾時,還會通過街頭民意調查、場外宣傳活動等實現預期目的;這樣可對主持人和觀眾的互動進行彰顯,還可體現電視節目影響力,獲得了觀眾的尊重與認可,激發了觀眾觀看節目的興趣。
一般在服務或教育類節目中采用直接互動,觀察直接互動電視節目可知,其特征表現為“為觀眾在節目中提供了較大空間,打破了傳和受的邊界,實現了節目和觀眾溝通、共鳴、體驗的互動目標,讓觀眾在節目中獲得了參與感與尊重感?!痹摲绞绞怪鞒秩撕蛠碣e、觀眾和主持人、來賓和觀眾彼此間的互動更加簡便、通常,對節目傳播的穩定性、長期性具有幫助,并且也提高了電視節目在競爭嚴峻環境下的生存力,實現了自我品牌打造。[3]
直播互動形式即便單調,不過依舊獲得了一大批專一的、忠誠的受眾群體,且受眾對節目忠誠度不斷提升,因此各地電視臺紛紛推陳出新、完善互動模式、精心布置舞臺效果,以此改善觀眾參與直接互動體驗感、賦予節目多元化特征,由此吸引觀眾目光。
四、電視節目間接互動表現形態與特征分析
(一)傳統互動模式形態與特征
1.信件
電視節目原始互動方式的一種,以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慢為主要特征。其中節目主持人、傳播媒介、信件內容構成互動方式主要內容;信件中提到的問題影響著電視節目傳播效果,不過投遞速度慢、數量龐大、無法第一時間進行統計、反饋,加之周期太長對交流、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
2.電話
在通訊技術影響下,電話互動形態快速形成,其中熱線觀眾、主持人、傳播媒介是電話互動形態組成元素,電視臺等可利用電話與受眾展開互動交流。
3.電報
電報的出現改善了信息傳遞速度,其中發報者、主持人、傳播媒體構成了電報互動節目主要元素,但存在成本高、普及面小等缺點。
(二)數字互動模式的形態與特征
1.短信互動形態分析
在傳統媒體行業里面,受眾非常喜歡短信互動形式。短信互動中短信內容至關重要,一般結合節目形態,可將短信互動內容分成短信投票、短信競猜與競答、短信評論、短信留言四類。播出電視節目時,節目制作方會利用短信滾動條、顯示內容等方式對受眾注意力進行吸引,由此實現節目互動。受手機被廣泛普及、運用影響,短信互動方式得到了推廣、運用,由于手機體積小、使用方便,所以短信互動的反饋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受環境影響小等優點得以迅速發揮。同時,也為電視節目和受眾的互動搭建了良好的橋梁,逐步發展成了具備人文精神的固化形式,有效地維護了受眾話語權。
比如,湖南電視臺舉辦的《超級女聲》節目通過短信互動的方式讓短信互動形式一時間響徹中華大地,無數觀眾紛紛利用手機為心愛的競選者投票,這使電視臺、通信運營商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的需求,可謂是一箭三雕。不過短信互動收費模糊問題,一直飽受詬病,若處理不當會使媒體聲譽受到損傷。
2.網絡介入互動節目形態分析
一是論壇。論壇為受眾提供了良好的網絡交流、互動平臺,受眾可在論壇中發表對時事熱點的個人見解,或借助平臺征求他人支持。論壇由以自由、主題性突出、自發為特點,電視節目制作方可挑選討論面廣泛的話題,吸引受眾討論,探知民意民心。比如,電視節目可按時制作新聞事件相關帖子,采用文字直播方式和受眾在網絡中跟帖互動,并實施播放論壇討論內容,和觀眾完成互動,該方法能讓電視觀眾了解網絡受眾心理想法,獲得大眾觀點。但是論壇交流現場互動真實性差,不過確可發揮輔助作用,為節目增添全新效果,從而吸引觀眾目光。另外,自由表達需要實時監管論壇發言內容,更要做好互動氣氛維護,否則會產生問題,影響電視節目互動形態發展效果。
二是特定欄目討論區互動。電視欄目可利用網絡平臺,設置存在評論、交流等功能的節目討論區,該模式提高了電視節目與受眾互動的針對性,有效發揮了互聯網利用價值,實現了受眾和受眾、節目彼此互動的目的。電視媒體利用此類互動模式可了解電視欄目在社會中開展的實際反響,可結合反饋信息整理受眾喜好、調整節目內容及方法,從而吸引受眾目光、增加收視率。
三是微博互動。即利用微博軟件在互聯網中發表評論展開交流。近些年國內微博用戶數量激增,諸多電視節目都開通了官方微博賬號,和觀眾互動。而且觀眾可結合自我喜好加入、組建圈子展開討論,形成了信息自發性聚合現象,借助信息載體實現了直接或間接互動。同時,媒體和受眾利用微博可提高互動效果、拓展人際關系圈、增加傳播信息的范圍。
四是電視社交運用。借助智能手機終端展開的電視互動形式。如電視節目線上線下活動經常使用;通過發揮智能手機方便的特點,采用新媒體技術,使節目互動時間得到增加,從而有效吸引受眾目光。如湖南衛視的《呼啦》節目,采用電視大屏與手機小屏連接的方式,給電視機前的觀眾打造了節目互動新通道。由于智能手機社交功能強,用戶可查詢添加更多好友、邊看電視便討論等,增加了互動的真實性、趣味性。
五是數字電視機頂盒互動節目形態。這是基于先進科學技術基礎制造的智能電視產品,數字電視存在諸多特色功能,如互動點撥功能,用戶通過點撥和電視產生互動。點撥功能的出現使受眾需求得到了滿足,受眾可合理安排時間、結合自我需求點撥想看的電視節目,還能通過快進、快退等方式加快瀏覽速度、節省瀏覽時間。所以,數字電視全新的功能使受眾和傳播者平等的需求得到了滿足。[4]
五、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環境中,強化電視節目和觀眾的互動效果依舊是電視節目未來主要發展趨勢。因此,不斷完善電視節目互動形態、模式、內容,才有助于增加節目收視率。
參考文獻:
[1]吳靜.中國電視節目形態演進的“五個層次”與深層動因[J].視聽,2019(3):17-18.
[2]趙靜,何雙.淺析電視節目形態創新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8(19):123.
[3]周愛.淺析電視節目形態發展中的融合現象[J].西部廣播電視,2019(6):24-25.
[4]劉真.從“我播你看”到交流互動: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互動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