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佩
摘 要:幼兒的教育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陶行知理論中提到過,在我們教育過程中離不開生活,通過生活對幼兒實施教育,為了生活可以向上向前的需求而進行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將陶行知的教育理論與實際的教育過程進行有效的結合,將生活教育與數學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幼兒在生活教育過程中學會數學實施,真正地將教育生活化,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豐富有趣,使幼兒可以快樂的學習數學。
關鍵詞:數學;生活教育理論;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8-0165-02
數學這門課程是依托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學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數學知識都隱藏其中,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與數學不可分割,在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也都包含著數學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教育只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才可以顯示出成效。所以,通過對幼兒思維特點的了解,我們對幼兒實施數學知識的教學時應更加注重生活化與啟蒙性,使幼兒可以在游戲與生活中了解事物數量的變化,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通過與幼兒生活環境的結合,按照幼兒對事物認知的特點,從已有經驗和知識出發,進行數學教學時創設生動的情境,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融合結合,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與具體,讓幼兒可以在體驗中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善于對生活中數學信息進行捕捉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有物品都以它自己的數量、大小、方位、形狀存在著,只要善于捕捉,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我們所需要的數學教學素材。例如,玩具的形狀、大小、類別等;餐具數量的大小、多少等;樹木的粗細、高矮等。這些事物都可以成為有意義于幼兒的教學素材。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讓幼兒觀察盤子與碗筷的形狀,對幾何圖形進行認知;在對玩具進行收集時可以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分類與集合的知識;在上樓時可以讓累犯數數臺階的數量,觀察欄桿的顏色交替以感知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可以對圖形進行了解,如:椅子是梯形、車輪是圓形、門是長方形、氣球是橢圓形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可以對數字進行了解,如:電話的號碼、自己家的樓層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可以對對應在關系的了解,如:吃飯時碗、勺與人數的對應等;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不斷地將數學知識加以滲透,讓幼兒在數學知識的學習時感覺十分的輕松、自然、有趣;通過多種多樣的生活素材,使幼兒可以在無意中學習到來自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幼兒消除學習數學的陌生感,使幼兒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這樣更加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二、善于對生活中數學材料進行運用
操作材料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是幼兒的思維物質基礎,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載體,生活中好多稀奇古怪的操作材料十分容易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更好地使幼兒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一)通過生活中教學的情境,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數學材料
我們應將數學教學大綱進行生活化,并創設適合的活動情景。例如:中班的幼兒學習排序時,可以通過如何入廁、洗手、喝水等生活中出現的混亂情境,讓幼兒想出好的解決方法,這時幼兒大多都會踴躍發言,有的會說男生、女生分開去,有的會說分組去等,其中有的幼兒會說出排隊去,這時老師對這種想法的幼兒應進行特別的表揚。這時老師可以接著提出生活中哪些時候需要排隊等相關的排序問題,這樣通過讓幼兒解決問題所引出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吸引幼兒的好奇心與注意力,激發出幼兒對數學學習與探索的意愿。
(二)幼兒互相交換材料,使幼兒可以多角度了解數學關系
幼兒從家里帶來相關材料種類繁多,其中包含的數學關系也非常廣泛。幼兒對于其他小朋友所帶來的材料大多會十分好奇,老師可以通過對幼兒好奇心的利用,引導幼兒通過其他小朋友帶來的材料學習數學知識。這樣互相交接材料進行操作不但使材料更加豐富與更好的進行利用,更可以使幼兒了解不同材料中所蘊含的數學關系。例如: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數與量的正逆排序活動中,紙盒、布娃娃、套娃等可以按從大到小進行排序;布娃娃、小動物玩具等可以進行從高到矮的排序;拼插玩具、小木棒等可以進行從一到十的排序等。在眾多的材料中幼兒會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未知欲,并從中得到樂趣,增強與小朋友之間的交往能力。而且老師也可以從繁重的材料制作任務中得到解脫,從而可以更好的對幼兒進行觀察與指導。
(三)記錄操作結果,從具體思維升華到抽象思維
由于材料多,反映出的數學關系也更多,完全由教師指定誰與誰進行交換,誰玩誰不玩哪種材料并不合適,這樣也會束縛幼兒的思維。而且,幼兒不同材料操作過程中得出的結果也不同,這樣教學過程都是教師進行安排和進行數學知識的進行記錄對幼兒沒有幫助。為了讓教學過程不會出現混亂的情況,我們可以對過程進行原則性的安排,讓幼兒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通過他們自己進行知識的積累和記錄,從而加深幼兒知識的記憶。如:要求幼兒自己記錄誰的算式多、誰的分類方法多、誰的排序方法多等。要求幼兒每進行一次操作就進行一次記錄。對于記錄方式和方法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的選擇,這樣孩子們可以發揮想象得出很多快速的記錄方式和方法。有的幼兒使用小木棒進行排序時每一次都畫一根木棒,會發現幼兒能夠將他們實際操作的排序過程通過畫筆畫出來。當排序學習的過程中幼兒遇到玩具汽車、恐龍等很難繪畫的材料進行排序時,車圖記錄又費事又費時我們要如何才好呢?這時老師可以找準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是否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進行記錄,如恐龍用三角形代表,汽車用豎線代表,或者用數字進行代表,老師讓幼兒自己選擇最快最簡單的方法,這時幼兒很快不會知道雖然用符號代表畫圖也很簡單,但數字記錄才是最快最簡單的方法。這種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幼兒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實際的意義。
三、善于將實踐生活化的情景進行模擬教學
在數學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的方法引入生活情境,并融入數學知識,使幼兒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更加自然、真實和輕松。例如,在學習倒數與順數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搭建活動,如“搭建樓梯”使幼兒知道樓梯想要搭建成功必須從高到低與從低到高的規律進行搭建;通過“小老鼠上樓梯”的情境,使幼兒在操作中動口動手,最終達到手口一致的進行倒數與順數;在生活中我們馬路上常見的“紅綠燈上的數字”可以讓幼兒課后進行觀察,形象的了解數序變化的規律。還可以在“美麗的秋天”室外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秋季游玩”這一活動,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合設計出“乘交通工具去公園”,引導幼兒通過“路線圖”對線段長短進行比較;在“購買車票”的生活情境中,對數的組合進行鞏固,對數的加減進行應用與練習。因為這些活動的內容都是來自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活動情境豐富有趣,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并滿足幼兒進行探索的意愿,使幼兒實現快樂學習的目的。
四、結語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過程密不可分,在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碰到數學,所以老師應將數學與日常生活巧妙的結合起來,從幼兒已知的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選擇適合的材料,材料的選擇上要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讓幼兒在設計好的數學教學中,得到數學的應用,并通過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能夠將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應用。陶行知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學活動指導意義十分重大,完全體現出日常生活與數學教學的聯系性,與幼兒好動的學習特點十分符合,這樣的教學方式并很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