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人們生活水平及質量顯著提升的背景下,逐漸增多了農產品需求數量,與此同時也日益加劇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在消費者開始高要求農產品質量、新鮮度、無害化等的基礎上,使得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要求也逐漸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當下農產品物流配送實際情況來看,因其自身具備的復雜化模式、不均勻的運輸網點分布情況、較多物流環節等因素,使得農產品在運輸配送過程中、往往會有大量損耗產生,同時在配送過程中往往會投入較高的成本資金,受上述問題影響,使得農產品物流配送實際情況難以與市場發展及需要相適應。基于此,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背景下,農產品經營過程中,應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進而對科學有效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加強建設力度,確保將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一突破,為農產品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基于電子商務;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分析探討
現代化社會中,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內容已然更傾向于電子商務方面,在這一現代化服務行業發展形勢背景下,為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發展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并指明了方向。最近幾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之勢十分迅猛,呈爆發式增長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切實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使得電子商務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電子商務的逐漸發展,使得農產品生產商開始對這一營銷模式積極探索,逐漸涌現的網站營銷以及產地直供、電商平臺等農產品銷售形式,切實解決了大量農產品滯銷問題,此時不僅農產品生產及消費的直接對接程序得以良好實現,同時物流運輸時間也相對減少,并且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咨詢及攤位、廣告等方面的成本費用也得到了有效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營銷過程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物流配送,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在加工并包裝農產品的同時,還需要將其快速送到消費者一方,在物流企業對農產品配送質量、配送效率提供充足保障時,才能夠將物流企業品牌知名度打響。
1、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物流配送特征
1.1 多樣性
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每年都會有數量龐大且種類繁雜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和生產,加之我國地域性因素較強,在農產品生產方面,各地域間差異化現象較為明顯,因此在進行農產品物流配送時,也往往會有多樣化要求,同時因地域交通及氣候等因素,在農產品配送時,不同地區配送條件便利與否差距也往往較大,此類農產品物流配送多樣化特征,極大程度影響了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加之現階段社會中人們日漸變化的產品需求,一些未經加工便流入市場的農產品,難以充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高的消費需求,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工作難度[1]。
1.2 風險性
對于農產品來說,尤其是生鮮農產品,其保存難度較大,在針對生鮮農產品進行物流配送時,外界一些污染因素十分容易影響到生鮮農產品質量,最終被污染的生鮮農產品難以銷售,產生大量產品浪費現象,因而說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素[2]。在當代社會中,人們開始愈發重視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此時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其面臨的要求往往會提高,面對此種情況,物流企業應對農產品配送路線進行合理設置,確保借助高效的配送方式及時向消費者送達農產品,進而為農產品價值及質量提供保障。
1.3 及時性
農產品具備較強的季節性,并且儲存難度較大,而這類特征在生鮮農產品中得到了更為顯著的體現,因此使得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面臨著更高要求,可以說對生鮮農產品具有較大影響的一個因素就是物流配送時長,對此相關物流企業應將農產品配送時間盡可能的縮短,保障生鮮農產品價值得以有效提升。為確保農產品短時間配送要求得以充分滿足,相應的物流企業應在配送網絡方面進行積極優化,確保農產品配送時間得以逐步縮短。此外,物流企業還應該對市場信息進行及時掌握,在清晰把握各地農產品需求量的情況下,對最短時間內將市場急需的農產品配送到位給予充分保障。
2、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配送過程的問題所在
2.1 較為緩慢的物流平臺發展
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基礎設施布置缺乏合理性、較為落后的物流運輸設備、不規范的現代化網絡等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我國多數物流企業實際情況來看,往往都是以傳統物流企業過渡為主,因而說這些企業的現代化且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及意識等并不具備,一些物流企業物流業務的開展、往往會在貨物運輸及存儲等方面過于局限,而針對產品加工及質量檢測等方面卻很少考慮,所以部分物流企業難以將綜合性較強的物流服務體系提供給農產品運輸配送,最終必然會阻礙物流平臺發展。
2.2 較為落后的物流配送設施
在電子商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動了物流行業發展,從具體情況來看,物流行業并沒有較長的發展時間,相應標準化建設也正在逐步推進、同樣這一方面也不具備較長的建設時間,因此形成了相對落后的行業發展標準化建設,使得多數物流企業中的設施建設不能保障現代化物流發展需要得以充分滿足[3]。如缺乏規范性的國內運輸企業包裝及運輸標準、過于模糊的細節性內容、較為籠統的條陳闡述、獨立形式存在的各標準等,因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物流運輸的整體環節難以進行系統性規范,同時難以有效銜接多個標準,就會導致在一項標準得以滿足的情況下違反另一標準。此外,從一些農產品物流企業情況來看,存在較為滯緩的加工及倉儲運輸情況,因而形成了不規范及不標準的物流配送過程。
3、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優化措施
3.1 逐步提升配送能力
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物流核心所在就是配送這一環節,為確保農產品大范圍及時準確的配送得以有效完成,就需要在國家級綜合性物流中心方面加強建立力度,進而對各地信息進行及時收集,為準確且良好安排配送奠定基礎。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物流企業以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為中心,對多樣化且廣闊的綠色通道積極開辟,同時將農產品相關運輸費用盡可能的減少;其次就需要政府對地域性農產品流通企業給予一定幫扶,可以從政策及資金方面大力支持物流企業開發并優化物流配送體系,確保物流企業的連點成線以及連線成網這一局面得以良好實現,進而為高效且國家級的物流網絡建立提供充足基礎條件[4]。此外,還應將綜合性農產品配送集散中心建立在合適位置,借此對物流配送過程一些城市性集中問題的產生給予有效緩解。值得注意的是,還需要物流企業大力開發農產品保鮮技術,為生鮮農產品更長保鮮時間獲取提供有利條件,進而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提升配送能力,最終促進自身品牌效益逐步提升。
3.2 選擇高效物流配送模式
在選擇物流配送模式的過程中,需要以企業發展進程、發展規模、實際情況等為依據,如果企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并且自身缺乏足夠配送能力時,十分必要的方式就是對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加以選擇,此種方式能夠保障物流企業能夠在企業優勢業務中集中大量的人力財力等資源,促使其能夠始終保持自身核心競爭力得以不斷提升,并且保障自身在市場中占據的地位。此外,因生鮮農產品具有一定特殊性質,在這一因素影響背景下,傳統物流運輸模式已經不能保障生鮮農產品配送需求,并且儼然已經有落伍現象出現,因此對于物流行業發展來說,其大勢所趨就是使用以綜合物流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運輸模式,這一模式不僅能夠更好的順應時代發展,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保障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配送需要[5]。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說物流企業要一直選擇此類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條件允許時可對物流體系進行自主建設,進而為經營及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時,保障對物流信息的及時獲取,進而更好的對客戶需求、客戶對企業產品評價等進行充分了解,為自身物流配送的逐步優化和改進提供支撐作用。
3.3 綜合性服務平臺積極建立
基于統一化的農產品物流園區進行良好建立,能夠統一管理農產品運輸整體過程,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如果核心所在側重于統一化的物流園區,就能夠實現對各綠色通道的逐漸開通,借此必然能夠保障物流配送效率有效提升,為農產品質量與消費者實際要求的符合性提供充足保障[6]。此外,這一過程還需要對統一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組織進行積極發展,借此確保其能夠向農產品電子商務有效交易平臺方面進行積極發展,在此基礎上對各地農產品生產者及加工者有效吸引,促使相關產品中介企業或技術支持型企業在產品物流園區中積極主動的加盟,基于合力對高效的農產品交易平臺積極打造,保障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的全過程能夠有可靠且高效的利益鏈條逐漸形成,為最大化的農產品實際效益實現營造良好環境[7]。
3.4 推動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
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能夠為物流企業的規范、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因此需要當前社會中的各物流企業在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方面予以高度重視。現階段社會中的物流企業,應在物流配送行業規范以及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強健全力度,確保農產品物流配送標準化建設體系得以逐漸構建,這一過程中,可以從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服務等標準方面加強完善力度,確保供貨方以及物流配送、收貨方等環節的無縫銜接得以良好實現[8]。如可對相應專家團隊進行積極組織,進而圍繞一些地區特色農產品、對相應質量標準及等級標準等進行積極制定,為消費者直觀且清晰的認知地域性特色農產品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能夠為地域性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此外,還可以圍繞一日達電商物流的有效建設為依據,對倉儲以及分揀等一站式物流服務積極推動,進而在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促進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結束語
從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未來營銷模式發展過程中,能夠始終占據重要地位的必然是電子商務,并且隨著電子商務不斷發展,必然會衍生出更加優秀的商務模式,此時對于農產品物流配送來說,也應該在配送模式方面加強優化建設力度,在進行具體優化建設的過程中,可在考慮電子商務下農產品物流配送特征基礎上、從現階段自身實際問題方面為出發點,進而圍繞問題探索優化改進措施,確保現有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得以有效優化和改進,將電子商務快捷性特征充分凸顯的同時,構建具備科學性、合理性、標準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參考文獻:
[1] 何園園.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畢節試驗區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06):9-11.
[2] 王艷.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主導的物流博弈定價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20,40(02):109-113.
[3] 胡非凡,張婷.電子商務背景下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以每日優鮮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2):11-13.
[4] 謝倪倪,田玲.“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構建研究——以襄陽地區為例[J].甘肅農業,2019(11):68-70.
[5] 李家華.互聯網背景下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升級路徑[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3):24-28.
[6] 趙元琦,王茂春.基于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9(21):34-35+42.
[7] 余娟.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成本體系研究[J].價格月刊,2019(04):54-58.
[8] 張顏.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8):157-158.
作者簡介:段延鋒,碩士,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