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庫特 余強明 朱小棟 張鈺
摘要:自古以來,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在物流、經濟、政治等多個方面展開了全面的合作與對話,并取得了眾多成果,但也存在著糾紛與矛盾。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在交通上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中國到歐洲國家之間的一個連線點。本文通過對吉爾吉斯斯坦物流行業的分析,深入剖析物流發展中的問題,研究物流發展是否能實現沿線國家互利共贏,這對于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并借此機會振興經濟。
關鍵詞: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一帶一路;物流發展
★基金項目:上海高校智庫內涵“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背景下上海布局的新思維與新舉措”。
引言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國際物流發展研究是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所展開的。根據世界經濟網的調查,2017年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在復蘇,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將持續發展。為使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國際物流更加繁榮的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進行,使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有一個質的飛躍,因此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研究的意義,第一,有利于加強沿線各國的經濟合作,促進優勢互補。第二,有利于沿線各國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首先通過查詢和收集資料了解目前的研究現狀,再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等總結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并提出研究問題。其次建立研究框架,再次通過各種研究方法進行課題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結論和研究的啟示。研究方法有:文獻查詢法、實地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
1、 國際物流發展的動因及體系
1.1 國際物流定義
國際物流指的是商品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合法流通,本質是借助于國際物流網絡、物流設施和技術實現國際分工。貨物在國際自由流通實現了物與物的交換,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保障,使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1.2 國際物流發展階段及特點
第一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物流的萌芽初始階段;第二階段:20世紀60至70年代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基本形成,為了給客戶更好更便利的服務,物流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第三階段:20世紀70至80年代物流產業發展迅速,同時企業也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方式,轉為分解式管理的思維方式,這給物流提供了發展機會,促使物流更加專業化,合理化的發展階段;第四階段: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物流業已基本現代化,實現了信息化和網絡化。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對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國際化與現代化發展是未來發展趨勢,因此未來國際物流發展將呈現如下特點:(1)國際間的物流系統更集約化;(2)國際物流管理體系更加信息化、網絡化;(3)國家間的物流標準將趨向統一化發展;(4)物流配送更便利、更加精細化;(5)更加現代化的國際物流運輸。
1.3 國際物流發展的動因分析
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之間是相互緊密依存的關系:(1)因為國際貿易的需要,才產生了國際物流,并隨著其需求增加促使國際物流快速的發展起來;(2)國際貿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國際物流的競爭,擁有高效的物流系統可以在激烈的貿易競爭中獲得優勢;(3)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相依存、相促進,物流的發展促進貿易發展,貿易發展為物流發展提供動力。
1.4 國際物流的體系
(1)國際物流的系統;(2)國際物流體系是由:運輸、倉儲、商品檢驗、商品包裝、國際物流信息等一系列子系統構成。
1.5“一帶一路”戰略對國際物流的發展影響
(1)“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及沿線國家帶來新機遇,對于中國而言將會促進中國物流重心向西部轉移,給特別是西部城市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加強了中國與歐洲大陸的聯系,促進沿線城市的資源合理流動、配置,帶動沿線國家制造業、能源業等一系依托物流的行業蓬勃發展。物流行業的發展能為各國減少陸上運輸成本,利潤得到進一步提高,推動陸上貿易發展、促進沿線地區就業、加快經濟發展。
(2)“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與中亞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
(3)中國“因子”正在催化吉爾吉斯斯坦的“聚寶盆”,見圖1。
2、“一帶一路”下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2.1.1 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物流產業屬于服務業,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其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因此,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中國社會的物流總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自從2009年中國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后,中國社會物流的總額實現高速增長。
2.1.2 吉爾吉斯斯坦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吉爾吉斯斯坦經濟的逐漸獨立,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產業也隨之發展。其中尤其與中國聯系密切。吉爾吉斯斯坦的國民經濟以多種所有制為基礎,并且以農牧業為主,加之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生產的是原材料。
2.1.3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發展現狀
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核心區域。中吉經貿關系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開始曲折發展階段到快速增長階段和深化合作發展階段。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的推動之下,中吉經貿合作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2.2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發展的優勢與機遇
2.2.1 吉爾吉斯斯坦的地緣優勢
吉爾吉斯斯坦國土的特征為東南高,西北稍低,境內地形以山嶺為主,全境海拔5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3000~4000米的區域占全境三分之一。牧場占總面積43%。吉爾吉斯斯坦是位于歐亞大陸的內腹地帶,連接歐亞大陸與中東地區,也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可以說占據絕對的地緣優勢。
2.2.2 “一帶一路”下的政策優勢
在“一帶一路”下,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向西部拓展,并實現中亞整體戰略的關鍵節點。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的喀什地區在資源、市場等方面的互動性很強。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有著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吉國政治穩定,并且,經濟發展的水平對中國邊疆地區的穩定,發展與開發有著重要影響。
2.3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在國際物流方面發展的劣勢和挑戰
2.3.1 吉爾吉斯斯坦較低的經濟水平的現狀
盡管取得一些積極進展,吉爾吉斯斯坦經濟仍面臨困難。地區經濟復蘇仍然疲弱、產出缺口為負、消費低迷以及投資水平較低等問題限制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內需和外需,從而抑制了其增長前景。雖然存在這些不利因素,但匯率已有所回升,索姆(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貨幣,som)的壓力也有所減弱。然而,隨著地區經濟預期仍將保持緩慢增長,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預計將繼續處于低增長軌道,加之財政空間有限,這些都要求該國進行政策調整。政治環境依然不穩定。2017年吉爾吉斯斯坦營商排名大致保持穩定,但在關鍵領域仍相對落后于其他國家。
2.3.2 吉爾吉斯斯坦交通網絡是瓶頸
吉爾吉斯斯坦是典型的內陸國家,沒有出???。公路運輸是其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約占吉爾吉斯斯坦全國貨運總量的90%以上和客運總量的99%以上。吉爾吉斯斯坦有14家航空公司從事民航經營,目前主要有兩條從中國飛吉爾吉斯斯坦的航線:第一條為從新疆烏魯木齊飛往比什凱克的航線,第二條為從烏魯木齊飛往奧什的航線。自2017年11月起,首次實現了中、吉、烏三國國際道路運輸,通行后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隨著中吉烏新國際貨運路線的開通,它不僅是“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一條物流大通道,中國-中亞-西亞國際運輸走廊的建設也邁出重要一步。
2.3.3 中吉信息網絡未能適應國際物流發展需要
吉爾吉斯信息網絡的城市化水平低,吉爾吉斯斯坦的信息網絡發展面臨著很多困難,大面積的偏遠落后地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人們的觀念也相對落后,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惡劣不利于網絡線路的鋪設。有關信息網絡,包括其他一些通訊領域的人才缺乏,對于吉爾吉斯斯坦通訊業的發展也是一個需要突破的瓶頸。最后是吉爾吉斯國內通訊業基礎設施落后。
2.3.4 國際物流供給服務水平面臨向現代物流轉型的挑戰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物流行業雖然借助政策支持、環境、資源優勢等條件,近年來快速發展,但仍受起步晚、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外在條件的制約。中國物流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呈現上升的趨勢,多數物流企業已經認識到了企業自身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所在,向專業化、多樣化的綜合性現代物流靠攏,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2.3.5 建設中吉國際物流標準化和技術化平臺任重道遠
盡管近些年來,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關系日益密切,就兩國間國際物流統一化標準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但想要完全達到統一化的標準,任重而道遠,其中存在不少阻礙因素,需要雙方繼續努力。在推廣與執行的過程中,盡管已經協商并確定了物流標準體系,也就具體的制度制定了詳細的標準,但有些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具體的推廣存在嚴重的問題。
3、“一帶一路”下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發展戰略與對策
2018年6月,兩國元首共同宣布中吉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將中吉關系提升到了新高度。如今,兩國間的聯系因共建“一帶一路”變得更加緊密。吉爾吉斯斯坦現為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等區域合作機制對接逐步深入,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2018年6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部長潘克拉托夫在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投資研討會上說,吉爾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未來將盡全力促進“一帶一路”項目在地區落地。潘克拉托夫提到吉政府將在政策上支持外國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的投資。中國是吉國最大的貿易和經濟伙伴、與吉爾吉斯斯坦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中國還是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投資國。吉方希望在鐵路方面以“一帶一路”項目為框架,中吉烏三國能夠達成更多協議,進一步將吉爾吉斯斯坦的道路建設項目落實,有望進一步改善中吉兩國間的貨物運輸條件。
2019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出席北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加強雙方之間的合作與往來,在將來兩國項目對接與合作中進行更加深層次寬領域的探索,視其為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此舉無疑將不斷深化雙方各領域互利合作,助力推動中吉友好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兩國人民。
3.1“一帶一路”下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發展戰略
3.1.1 中國以優勢產業帶動國際物流需求,實行穩定的市場驅動的戰略
中國許多行業的高速成長期已經結束了,市場需求量十分穩定,競爭性的格局已經形成了。所以,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中國經濟的發展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型企業的表現,也取決于大量的中小企業的鼎力發展;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組織以后,中國各行業的進入市場的壁壘逐漸被減弱。
3.1.2 吉爾吉斯斯坦努力構建高效率國際物流通道體系戰略
公路方面:吉爾吉斯斯坦這個國家是典型的內陸型國家,它沒有出海口。因而,公路運輸方式是吉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鐵路方面: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鐵路交通十分不發達;空運方面:吉爾吉斯斯坦本國民航企業7家,外航企業7家;水運方面:吉爾吉斯斯坦的內河航運以伊塞克湖的航運為主。
“一帶一路”倡議自從提出以來在吉爾吉斯斯坦獲得了廣泛支持,它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中國與西亞地區國家受制于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交通設施的相對欠缺,影響了中國與吉爾吉斯坦等西亞國家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中-吉-烏國際貨物運輸通道的開通,大大縮短了該區域內各國家之間貨物運輸的距離。并且國家之間海關系統也是隨之開通。隨著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對運輸設施的需求進一步增加,該區域內各國政府也是逐漸加大對于道路交通設施的建設,例如中國公司承建的吉爾吉斯斯坦第二條南北公路也正在穩定建設中。對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和北方城市、伊塞克湖主要港口巴雷克奇走向更廣闊的外貿市場的意義十分深遠。與此同時,相關企業部門依然堅持促進吉國主要城市交通道路規劃、農業機械等基礎設備體系更新以及水資源利用與整合等等項目間的洽談。
3.2 促進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的發展戰略的對策
今年上半年,中吉兩國外交負責人會面進行相關問題的洽談,一致表明彼此的觀點,中吉兩國外交關系在近幾年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接下來兩國關系發展時,應該更加側重雙方合作、互利共贏上。
首先,維護穩定。當前國際利益矛盾加大,國家之間、區域之間沖突不斷,國家關系受到了影響。但是中吉兩國不應該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維護兩國關系穩定。其次,保持平等。中吉兩國發展歷史背景不同,經濟文化差異較大,但是兩國仍然要堅持平等友好的發展策略,互相尊重,友好發展。再次,深化合作。中吉兩國將會持續貫徹落實兩國公共合作共識,加快一帶一路戰略與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在此大形勢之下,加快雙方各個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國共同繁榮發展。最后,要確保安全。和平發展是兩國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中吉兩國一直奉行的宗旨。雙方將會持續推進兩國在打擊違法犯罪、重大活動安保等領域的合作。
3.2.1 吉爾吉斯斯坦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國民經濟以多種所有制經濟為基礎,其中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主要生產的是原材料。工業方面:2018上半年,吉國的工業總產值為1090億索姆,比上年同期下降6%;農業方面:2018年全年,吉國的農業總產值為2038億索姆,同比增長了2.7%;服務業方面:2018年上半年,吉國的服務業總產值增長了4.7%,為2568.411億索姆;建筑方面:2018年上半年,建筑業總產值441.193億索姆,同比增長6.3%;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1至5月,吉國海關統計,國家外貿總額為27.163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在吉整個對外貿易中,前五大貿易伙伴國有: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英國、土耳其;外國投資方面:2018年一季度,吉外國投資總額為14.918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為1.18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2.4%。
3.2.2 吉爾吉斯斯坦適度超前發展國際物流基礎設施
國際物流運作要求有高效的便捷的運輸系統做后盾,從取貨開始、到運輸過程、到貨物送達全程不僅保證貨物完好無損還要更快更便捷。基礎設施包括幾個方面:海運服務方面、港口方面、內陸清關的倉庫廠集裝箱貨運站等方面。
3.2.3 構筑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際物流信息的平臺
構筑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國際物流的信息的平臺意義十分重大,起著很大的作用。物流信息在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物流信息的平臺上物流信息經過傳遞、處理、輸出等步驟,成為了決策依據,對整個物流活動起到協調、指揮、支持與保障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幾個方面:引導與協調的作用方面,溝通聯系的作用方面,管理控制的作用的方面,縮短物流的流程的作用方面,輔助決策分析作用方面,價值增值的作用方面。
3.2.4 中吉聯合建立國際物流園區,打造現代物流存儲配送平臺
打造現代化物流存儲配送平臺,吉國需要完善物流的有關法律法規;發揮出政府的作用,提高辦事效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與國際接軌營造更加良好、公平、誠信的氛圍。并推進現代物流的建立;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實現物流的信息化;在政府層面上,要應該積極構建電商服務系統,結合便利的交通運輸系統,將各方聯系起來一起利用好市場資源與相關資信,以便滿足市場需求。應大力培養與引進高素質的物流管理的人才。
3.2.5 中吉聯合實行國際物流標準化和技術化推廣戰略
(1) 要制定出一系列物流或與物流有關的標準。
(2) 要建立和物流有關的標準化的組織與機構。
(3) 要積極參與國際物流的標準化活動。
(4) 要積極采用國際物流的標準。
(5) 要積極開展有關物流的標準化的研究工作。
4、結論
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系。21世紀初中吉兩國雙邊經貿合作領域取得了較快發展。吉爾吉斯斯坦成為中國在獨聯體國家中第四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五大的出口國和第三大的進口國。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更是推進了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的合作,兩國的合作也能推進絲綢之路的發展,實現互利。投入人文發展、人才發展,加強文化、人文、科學、科技的交流合作。通過對國際物流的研究調查,能促進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合作,助力一帶一路發展,從而促進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志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視角下中亞各國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6,24(03):35-40.
[2] 狄子新,曾波.新疆面向中亞的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J].經濟論壇,2017(07):30-33.
[3] 郝淵曉,常亮,閆玉娟,等.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物流一體化協調機制構建[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4,28(04):87-89.
[4] 趙志文,高志剛.中國新疆-中亞區域物流協調機制研究[J].價格月刊,2017(02):61-65.
[5] 張燕燕.面向中亞新疆物流業發展的SWOT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03):74-76.
作者簡介:
查庫特,上海理工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方向國際物流;
余強明,上海理工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研究;
朱小棟,上海理工大學,大數據,國際商務研究;
張鈺,上海理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和神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