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楊淳淞
(百色市人民醫院 廣西 白色 533000)
淋巴瘤(Lymphoma)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易誤診、漏診[1]。可以將其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者在病理特點、臨床表現上都有明顯的不同[2]。原發性肺部淋巴瘤是臨床上少見的一種腫瘤,其疾病起源為肺內淋巴組織[3]。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其僅僅只占所有肺原發惡性腫瘤的0.4%~1.0%。繼發性淋巴瘤、免疫缺陷性淋巴瘤常是全身系統性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以肺部表現首發時易誤診[4,5]。本院為提高對肺部淋巴瘤的認識,選擇3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些患者進行詳細的臨床分析,以此來探討分析肺部淋巴瘤臨床特點,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病例1:(1)老年女性,83 歲,病史:咳嗽、胸悶1 月余。無畏寒、發熱、咯血、關節痛等。門診胸部CT 提示:兩肺炎癥,右肺門淋巴結腫大,左側胸腔積液。(2)初步診斷:胸腔積液原因待查:感染性、惡性。最終診斷:B 細胞淋巴瘤并肺部、胸膜浸潤。
病例2:(1)老年男性,71 歲,病史:咳嗽、氣喘、胸悶1周入院,可自行聞及喘鳴音,無畏寒、發熱、胸痛等。既往有支氣管哮喘病史。(2)初步診斷: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3)最終診斷:①套細胞淋巴瘤并肺部、胸膜浸潤;②支氣管哮喘。
病例3:(1)中老年女性,51 歲,病史:胸痛2 月余,咳嗽1 月余入院,為有側胸部持續性脹痛,可放射至背部,伴陣發性干咳,無明顯咳痰,當地醫院按肺部感染診治,療效欠佳。門診胸部CT 提示:①胸腔積液;②肺門及縱膈淋巴結腫大;③兩側胸膜增厚。(2)初步診斷:①右肺門占位;②肺部感染。最終診斷:淋巴結外邊緣區B 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通過對3 例患者臨床資料的詳細整理,臨床情況主要有咳嗽、胸悶氣喘等,CT 表現有肺炎、胸腔積液等,見表1。

表1 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肺部淋巴瘤的臨床表現主要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沒有明顯的特異性,且沒有發生明顯全身癥狀,通過檢查對于淺表淋巴結腫大不常見[6]。在影像學檢查中,其檢查結果的表現多種多樣,可以發現有縱膈及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肺部占位性病變,其他肺部影像學結果也能發現如胸腔積液、磨玻璃影、肺實變等[7]。我院收治的3 例肺部淋巴瘤均有胸腔積液及電子支氣管鏡下均有支氣管管腔粘膜改變,其中2例患者為肺部占位性病灶,不易與肺癌等原發性肺部腫瘤鑒別,應引起重視,在后續的治療中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發現肺部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并且具有全身性和多樣性。其特點總結為(1)無固定的起源(淋巴組織遍布全身);(2)其惡性程度各不相同;(3)沒有固定的發病位置(器官、組織);(4)沒有固定的擴散方式。
在臨床癥狀檢查中發現有疑似肺部淋巴瘤的情況,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支持。對于沒有被病理檢驗確診為肺部淋巴瘤的患者,不能只是根據單一的檢查就將其作為肺部淋巴瘤來進行治療。需要根據多方面的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綜合全面的判斷。重點在于通過多元化臨床思維、全面分析、有創性檢查獲取病理證據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