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臨汾市中心醫院 山西 臨汾 041000)
乳腺纖維腺瘤的產生與雌性激素密切相關,當女性體內雌性激素失衡后容易引發該疾病,在多種乳房腫瘤中屬于良性,好發群體為青年女性,高齡女性患者比例較少[1]。現代社會青年女性承受更多來自工作、家庭的壓力,身體負荷過大,乳腺纖維腺瘤發生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雖然這種疾病惡化的情況比較少見,但基于女性妊娠的需求,其治療仍是不可忽視的環節[3]。本文分析后發現環乳暈切口應用于該疾病的手術治療中無論是療效還是術后乳房美觀度均較傳統切口手術更好。報告如下。
選擇100 例乳腺纖維腺瘤患者,時間2019 年4 月—2020年4 月,隨機分組,觀察組50 例手術均應用環乳暈切口,對照組50 例手術均應用放射狀切口。觀察組年齡23 ~35 歲,平均年齡(31.21±4.33)歲;對照組年齡24 ~36 歲,平均年齡(31.65±4.49)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 >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彩超、鉬靶等檢查符合乳腺纖維腺瘤診斷標準;②患者自愿參與且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特殊孕產期的女性患者;②近期治療用藥中有腎上腺激素的患者;③伴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
觀察組:環乳暈切口,患者仰臥下接受局麻,常規消毒后沿著乳暈制造弧形切口以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脂肪層下方游離至腫物表面,將腺體切開后利用甲狀腺拉鉤充分暴露腫瘤,常規清除瘤體后止血、縫合切口、包扎,并將清除瘤體取樣送檢。對照組:放射狀切口,利用超聲確定腫瘤位置標記,患者仰臥下接受局麻,消毒后將乳頭視為中心點,制造放射狀切口,找到瘤體清除后行電凝止血,最后縫合包扎并將瘤體樣本送檢。
(1)分析患者病歷,對比兩組臨床指標。(2)手術結束半年之后,調查患者對自己乳房美觀的滿意評價,由患者自主填寫問卷,計算患者對切口瘢痕的接受度、雙乳對稱度,不良反應發生率、疾病復發率等并對比兩組總滿意度。(3)分析患者治療效果,顯效,術后患者雙乳對稱性高,切口恢復良好,未發生不良反應;有效,術后患者雙乳對稱性高,切口恢復良好,有局部發生感染或水腫情況;無效,術后患者雙乳對稱性低,美觀差,切口恢復較差,感染、水腫發生較多。
使用SPSS19.0 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腫瘤與乳頭距離<3cm 的患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手術出血量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臨床指標
觀察組切口瘢痕接受度、雙乳對稱度、對美觀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疾病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的對比[n(%)]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n(%)]
青年女性通常具有比較旺盛的卵巢功能,日常會分泌較多的雌性激素,一旦技術水平失衡,機體長期處于雌激素的刺激下,會使其乳腺的纖維組織、上皮組織等發生異常增生現象,使及剖結構變化,進而生成腫瘤,即乳腺纖維腺瘤[4]。這類腫瘤生成后基本無痛感,只有少數可能出現乳頭分泌液體或疼痛的情況,多數患者的腫塊均發現于體檢中[5]。現代醫療的診療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種形勢下,乳腺纖維腺瘤的檢出率出現明顯的增長態勢。調查發現,部分患者在腫塊形成初期未得到重視而出現惡化情況,使生活及生命受到影響[6]。乳房位置分布有較多的血流及神經,是女性健康問題多發之地。乳腺纖維腺瘤的形態多為卵狀或圓形,生產直徑在1 ~3cm 內,一般情況下腫塊的生長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但是當患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時會加快腫塊的生長速度,也有小部分青春期患者有腫塊過快生長的情況[7]。
關于乳腺纖維腺瘤的治療研究,以往的放射狀切口雖然可以較好的清除瘤體,但一方面對患者身體損傷大,一方面較大的瘢痕不符合當代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因此并不受患者認可[8]。對此,臨床提出環乳暈切口術,該操作對乳暈下的腺體組織損傷小,清除瘤體效果好,創面小,可減少術后切口感染及水腫的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手術出血量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切口瘢痕接受度、雙乳對稱度、對美觀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率小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通過分析結果可知,環乳暈切口不僅治療效果好,而且對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度更有保障,更符合年輕女性的需求。
綜上所述,環乳暈切口對患者乳房的傷害更小,有利于術后乳房美觀的恢復,在乳腺纖維腺瘤手術中應用有較高的療效,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