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辛多 王鵬 李想(通訊作者)
(1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 寧夏 銀川 750001)
(2 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寧夏 銀川 750001)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可引起進行性關節炎,對患者的運動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該病的發生與人體免疫功能紊亂有密切的相關性。TH17 是臨床新發現的T 細胞,可介導前炎癥反應,可形成IL-17 和IL-6 因子[1]。IL-17 是TH17細胞主要分泌的因子,具有誘導炎癥反應的效果,IL-6 則可催化TH17 細胞分化[2]。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Th17相關細胞因子檢測的價值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100 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時間10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100 例患者中有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齡為54 ~73 歲,平均為(56.4±10.6)歲。對照組100例健康體檢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32 例;年齡為56 ~72 歲,平均為(57.2±11.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集血樣行Th17 相關細胞因子檢測,所有患者檢查前一天晚上禁食8h 以上,次日清晨空腹采集3ml 肘靜脈血,室溫下放置20min,分離血清后放入-20℃冰箱待檢。血清IL-17和IL-6 使用對應試劑盒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則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并用設備配套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比較兩組在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以及血清IL-17、IL-6水平的差異。
采用SPSS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以及血清IL-17、IL-6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以及血清IL-17、IL-6 水平(±s)

表1 兩組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以及血清IL-17、IL-6 水平(±s)
組別n外周血Th17細胞表達率(%)IL-17(ng/L) IL-6(ng/L)觀察組1002.31±1.067.89±3.013.76±1.54對照組1000.65±0.232.54±0.421.26±0.17 t-5.5635.8545.204 P-0.0460.0480.042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癥狀為關節滑膜炎,且呈持續進展的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較大的威脅。雖然目前臨床仍未明確該病的發生機制,但是多數學者仍未該病的發生與遺傳、感染、環境以及免疫因素有密切的相關性。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發現TH 細胞亞型失衡在該病的發生中起到了重要影響。
淋巴細胞浸潤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病理特征,其中以T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為主,尤其是T 淋巴細胞在該病的發生與進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h17 細胞主要生成IL-17,在對抗微生物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細胞外細菌和部分真菌。隨著臨床認識的加深,發現Th17 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有研究發現其在膠原誘導性關節炎患者表達水平呈升高趨勢[3]。IL-17 是Th17 細胞主要分泌的細胞因子,具有致炎效果,可引起關節炎癥反應。同時有學者發現,IL-17 能夠破壞滑膜組織,抑制軟骨形成,同時能夠加速滑膜血管生成,加重關節破壞程度[4]。IL-6 對Th17 細胞也有重要的影響,其能夠加速Th17 細胞的分化和繁殖。相關研究[5]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展開相關研究,發現患者CD4/CD8 明顯低于健康人群,說明免疫反應異常在該病發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觀察組患者的IL-6、IL-10、IL-17 與健康人群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外周血Th17 細胞表達率以及血清IL-17、IL-6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這說明了Th17 細胞異常表達在該病發生與進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患者血清IL-17、IL-6 水平明顯升高,可通過觀察Th17 相關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盡早發現和治療該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Th17 相關細胞因子參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和進展,可以通過Th17 相關細胞因子檢測輔助診斷類風濕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