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花 郭淑麗
(平度市人民醫(yī)院 山東 青島 266700)
伴隨社會發(fā)展,冠心病發(fā)病率正逐年提升[1]。通過經皮冠狀動脈進行治療是目前臨床常見治療方案,但因支架植入術具有危險性,且支架易出現二次狹窄,所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本文探究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冠狀動脈主支中遠段病變患者給予單純藥物球囊擴張對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結果如下。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 例冠狀動脈主支中遠段病變患者作為對象,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性30 例,女性10 例,平均(67.58±5.12)歲,平均病程為(114.18±17.02)月;對照組男性30 例,女性10 例,平均(69.54±5.12)歲,平均病程為(116.12±16.59)月。兩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具可比性。
觀察組單純給予藥物球囊擴張,術前患者采用口服方式服用300 毫克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神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準字:H13023716)、300 毫克氯吡格雷片(生產廠家:深圳立泰藥業(yè)生產 準字:H20000542)或180 毫克替格瑞洛片(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效公司 準字:J20130020)。通過動脈鞘,注入3000U 肝素,通過目測對冠狀病變區(qū)域進行診斷。通過DCB進行病變擴張,DCB 選取由德國貝朗公司生產的紫杉醇涂層球囊,DCB 直徑同血管直徑的比率為0.8 到1.0,最短擴張30 秒,最大擴張60 秒,為保證DCB 能夠完全覆蓋病變區(qū)域,DCB 應超出病變區(qū)域2 ~3 毫米。
對照組給予藥物球囊擴張(方法同觀察組)和支架置入治療。
將兩組手術成功率和治療后血管最小管腔(MLD)進行記錄和對比。手術可能出現血管扭曲、鈣化嚴重以及擴張后再次狹窄等情況。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 對實驗數據基本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n(%)]
觀察組治療后MLD 為(3.33±0.65)mm,對照組MLD 為(3.05±0.51)mm,觀察組MLD 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最小管腔(MLD)對比(±s,mm)

表2 兩組血管最小管腔(MLD)對比(±s,mm)
組別例數血管最小管腔(MLD)對照組403.05±0.51觀察組403.33±0.65 t-2.1434 P-<0.05
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手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MLD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冠狀動脈主支中遠段病變患者給予單純藥物球囊擴張治療,能夠提升手術成功幾率,改善患者MLD。原因分析考慮為:紫杉醇屬于紫杉烷化合物,具有親脂、高吸附率等特性,能夠有效抑制內膜增生,阻斷細胞骨架生成,抑制有絲分裂,能夠降低平滑肌細胞增殖、移動速度,能夠有效阻斷再狹窄的生理信號并抑制炎性因子[3-4]。DCB 是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出血率低、患者體內不易存留異物等特點。研究表明,單一DCB 治療方案能有效提升管腔直徑,因此DCB 可用于治療冠狀動脈發(fā)炎病變。若應用DCB,DCB 直徑同血管直徑的比率應為0.8 到1.0,并考慮血管扭曲、落差等問題,操作中需采用普通球囊進行預擴張,同時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進行DCB 治療方案。第一點:血管無夾層;第二點TIMI 血流為三級;第三點狹窄程度低于30.00%。進行DCB 運輸操作時,應遵守“低壓擴張慢起慢放”原則[5],降低血管內膜撕裂或出現夾層的幾率。將DCB 治療方案與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對比,DCB治療方案的安全性高于常規(guī)方案,DCB 治療方案有助于提升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血管直徑。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主支中遠段病變患者給予單純藥物球囊擴張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提升手術成功率,有效擴張患者血管,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