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臨沂市中醫醫院五官科 山東 臨沂 276000)
鼻竇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對患者生活與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隨著微創醫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鼻內鏡手術在鼻竇炎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創傷小、復發率低等優勢[1]。然而,在實際治療中,要想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不僅要保證醫師具備嫻熟、高超的手術技能,還要確保圍術期護理質量達標。有關文獻報道顯示[2],無縫隙護理對提高鼻竇炎手術圍術期護理質量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將65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鼻竇炎患者為觀察對象,進一步研究無縫隙護理的應用效果,報道總結如下。
選取65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鼻竇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2例,實驗組33 例。對照組中,男、女各17、15 例,年齡19 ~57(39.79±2.81)歲。實驗組中,男、女各17、16 例,年齡20 ~56(39.81±2.93)歲。在一般資料上,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 >0.05)。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嚴格按照醫囑與相關規范標準開展護理工作。實驗組予以無縫隙護理,即①設立護理小組:由1名醫生、5 名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詳細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②無縫隙排班:采用彈性排班方法,確保護理人員在崗8h,對患者進行全天負責,保證患者得到了優質護理。③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并詳細介紹醫院環境、主治醫生等情況,消除患者恐懼感與陌生感,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同時,向患者說明手術流程,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以此增強患者信心,提高患者配合依從性。④術后護理:術后加強巡視,主動和患者溝通,說明術后疼痛為正常情況,可通過聽音樂、看視頻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同時,叮囑患者多次少量喝水,以免口干,睡前用液狀石蠟棉簽涂抹口唇部,并用薄荷油滴劑滴鼻,以免鼻腔干燥。向患者說明術后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恰當運動,以此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除此之外,在患者出院之前,留取患者聯系方式,說明定期復診的必要性,并在復診前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提醒患者,以此提高患者預后。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①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評價量表對治療性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進行評分,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高。②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劃分為滿意、不滿意。
將本研究數據錄入軟件SPSS20.0 中,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s,分)
組別n治療性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實驗組3392.13±2.65 91.65±2.71 90.67±2.38 91.73±2.58對照組3283.57±2.34 83.01±2.42 82.16±2.72 82.61±2.48 t-8.568.318.467.91 P-<0.05<0.05<0.05<0.05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97%,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8.13%,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變,主要表現為頭痛、流涕、膿涕等癥狀,在手術治療后,為了有效提高手術效果,應加強有效護理措施的實施。無縫隙護理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護理方式,主要以患者最終需求與滿意度為目標,為患者提供無縫隙護理服務,以此提高護理質量,取得理想的預后。
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性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此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3]十分接近,由此可以說明,無縫隙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究其原因為[4-5]:通過護理小組的建立,能夠對護理人員職責予以詳細劃分,制定合理、科學的護理措施,明確護理目標;同時,無縫隙護理充分突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通過對患者的人性化、無縫隙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不僅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還可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鼻竇炎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無縫隙護理的效果更加理想,不僅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還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應用的護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