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玲,程會芳,吳 凱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胸外科主要針對胸腔內器官疾病實施診斷、觀察及預防工作,包括試管、肺部及縱隔病變,其中腫瘤患者占很大比例[1-2]。由于胸腔內均為維持機體生存的重要器官,在臨床治療及診斷工作中極易出現不良事件,從而影響臨床工作質量及患者治療體驗[3]。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于臨床護理質量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故而有必要實施對應管理措施[4-5]。本文就胸外科護理管理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開展研究,就74例患者應用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48例腫瘤患者,我院于2017年11月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實施前收治的74例為對照組,實施后收治的74例為干預組。干預組:男44例,女30例;年齡35~75(55.6±1.7)歲;肺癌70例、食管癌4例;對照組:男43例,女31例,年齡36~75(55.5±1.6)歲;肺癌69例、食管癌5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具體方案:醫務工作者建立持續質量改進小組,由1名具有管理能力、綜合能力強的人員擔任小組組長,組織成員開展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內容培訓工作,充分提高小組成員自身認知及整體水平;可定期組織成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邀請權威專家開展授課,使護理人員自身的持續質量改進意識及防范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完善醫院現有的管理制度,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進行重新擬定,并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對患者實施護理;由1~2名小組成員對目前護理工作實際實施情況進行分析,提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圍繞其擬定干預措施,以有效確保護理工作實施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對于部分病情較為危急的患者,應側重于實施護理及病情檢測,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呼吸、心率、脈搏、血壓及血脂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展開對癥治療,使其能夠以良好生理狀態接受后續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分及臨床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護理滿意度用我院自制的考核標準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臨床護理質量采用我院胸外科制定的工作質量標準進行評定,包括理論知識、出血處理、導管護理及健康宣教等4個維度,各維度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臨床護理質量越好。

2.1 2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干預組1例發生不良事件(文書丟失),發生率為1.35%,對照組18例發生不良事件(其中護理差錯5例、文書丟失6例、護患糾紛7例),發生率為24.32%。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458,P<0.001)。
2.2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干預組2例發生并發癥(呼吸受限),發生率為2.70%;對照組12例發生并發癥(其中院內感染4例、肺不張3例、呼吸受限5例),發生率為16.22%。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90,P=0.011)。
2.3 2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干預組護理滿意評分為(85.69±1.33)分,高于對照組的(70.05±1.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613,P<0.001)。
2.4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干預組護理質量中理論知識、出血處理、導管護理、健康宣教等各維度評分分別為(90.49±2.06)分、(90.19±1.62)分、(90.14±1.85)分、(90.05±1.5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0.66±2.12)分、(70.49±2.05)分、(70.15±1.39)分、(70.58±1.46)分,對比有統計學意義(t=57.708、64.859、74.313、78.657,P均<0.001)。見表1。

表1 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分
胸外科收治的患者,特別是腫瘤患者,大多病情比較危急,其臟器功能因疾病影響可出現不同程度損傷,并出現呼吸、吞咽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健康[6]。以往臨床對于胸外科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多輔以常規護理,即通過觀察病情對治療及護理措施進行調整,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治療實施,但由于患者大多病情較重、臨床癥狀明顯、并發癥多,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醫患糾紛,從而對患者治療體驗及臨床工作質量造成影響[7-8]。持續質量改進是企業針對工作質量管理提出的干預措施,要求一線工作人員參與到質量改進工作中,積極提出個人在開展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統一整合之后結合工作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及時擬定解決措施以提升工作質量[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35%,低于對照組的2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458,P<0.001)。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2.70%,低于對照組的16.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90,P=0.011)。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5.69±1.33)分,高于對照組的(70.05±1.2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613,P<0.001)。干預組護理質量中理論知識、出血處理、導管護理、健康宣教等各維度評分分別為(90.49±2.06)分、(90.19±1.62)分、(90.14±1.85)分、(90.05±1.5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0.66±2.12)分、(70.49±2.05)分、(70.15±1.39)分、(70.58±1.46)分,對比有統計學意義(t=57.708、64.859、74.313、78.657,P均<0.001)。這提示臨床上將持續質量改進應用于胸外科腫瘤患者護理管理中,醫務工作者可自成立管理小組,積極提升自身綜合水平之后對護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后擬定解決措施,從而促使護理質量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胸外科腫瘤患者護理管理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干預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及患者自身并發癥的發生,使臨床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工作質量得到提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