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
[摘要]土地流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有效動能。本文著重探討影響土地流轉的因素,以闡明農村土地確權與土地流轉的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農村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識碼]A
土地流轉是當前農村土地改革的核心工作,土地流轉工作關乎民之根本,要確保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首先就需要確定土地產權即土地確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為首要原則,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依法進行土地流轉,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確保土地流轉改革科學、有序的開展,這是我國農業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土地確權是實現土地流轉的基礎以及合理開發和使用土地資源的依據,因此,科學、有序地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土地流轉工作才能順利進行。農村土地流轉是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的必經之路,也是農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有利于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對于促進農業良好發展、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 影響土地流轉的因素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農民的收入來源出現兩種傾向。一方面:一部分農民不甘于農村的束縛,選擇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長期在外打工,導致土地荒廢;另一方面,不外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由于受資金、技術等的影響,生產規模小,其收入來源難以拓展。因此,這就使得農村土地流轉成為必然。土地流轉將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有利于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1.1 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對土地流轉的促進作用
1.1.1 荒廢土地的充分利用
由于新一代的農村人口已經不甘于農村的束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出農村,走向城市,向城市二、三產業轉移,出現無法及時管理、利用土地,從而導致土地荒廢現象。加上農村土地每家每戶小片經營,種田效率低下,往往難以取得較高的收入,農村很多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荒廢現象,所以,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予以解決,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支持下,將荒廢的土地集中起來,流轉給懂技術,會經營的不外出的種田能手,擴大土地經營范圍,土地可實現更高程度的開發和利用,既可以防止土地荒廢,又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加速農業技術的發展,推動農業機械化的進程,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從而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土地流轉的進程。
1.1.2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有利于促進土地流轉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一家一戶散分經營,生產、產品發展水平較低,都形不成規模,市場競爭處于劣勢。懂技術、會經營有一技之長的種田能手要求擴大規模經營,卻缺乏土地,然而轉移到城市二、三產業的農戶卻無力或不愿耕種土地。傳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無法滿足目前農業發展的需求,只有通過土地流轉才能集中各家的小片土地,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便于農業機械、土地、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合理優化配置的實現,提高生產經營效率,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有利于農村土地經營權的自由交易。土地集中化管理,規模化經營,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吸引了大批資金,人才和技術,有利于實現農業產業化加速,增加土地收益,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收益遞增,有利于發展規模經營,促進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增強農產晶的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有利于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促進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可實現農村閑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提升農業生產力,增強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農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農村經濟更加具有活力。農村經濟,生產都發生巨大變化,出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模式,既提高了農產品的競爭力,也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在市場發展的影響下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多樣化程度將不斷提升,投資者將大量涌人農業領域,充足的資金可為多樣化的農業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保障,從而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農村現代化與城市化的融合發展,也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
1.1.3 農民增加收入,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農村土地流轉將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長期外出打工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既可以獲得租金,穩定收入,將自己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為外出務工解除了后顧之憂,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受資金、技術的影響,收入來源難以拓展的把土地流轉出去。農戶在企業打工可以獲得一份收入,同時土地流轉可獲得一份租金,穩定收入,同時,土地轉讓方還可以通過入股的方式參與土地受讓方日后對土地開發經營活動的紅利分配,讓單個勞動力的價值最大化,土地流轉帶來了外來資金,不僅將為農村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土地管理科學化,推動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同時也提高土地管理效果,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生產,適合我國目前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土地流轉讓農民從中獲得實惠,從而提高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加穩定收入。推動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
1.1.4 目前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對農村土地流轉起到促進作用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逐漸淡化了農民對土地的眷戀、依賴心理,從而促進土地流轉: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為農村種田能手提供了發展空間,流轉的土地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為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為農村帶來大量的資金和優質項目信息,這更加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城務工,為土地流轉創造了空間;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節約了大量的住宅土地,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了后備土地資源。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讓部分土地產生流轉需求,這為土地流轉提供內生動力。
1.2 影響土地流轉的原因
(1)在價格與收益上,受地域分布影響。例如:在同一個村莊有的地塊基礎設施比較好,如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地力等級高,往往租金較高。有的地塊基礎設施落后,土壤地力低下,因而租金相對較低。
(2)經營用途不同影響土地租金預期價格。同一地塊種糧、種植林果、蔬菜、經濟作物所得到的收益不同,從而土地的租金差異也較大。
(3)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出現了轉包、租賃、代耕、代種等形式,農村土地多流轉向父母、兄弟姐妹或親戚、鄰居;
(4)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和家庭農業生產能力的不同,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占農民總收入比重越大,農民維持生活活動中對土地的依賴性越高,則在一定程度上會不愿意流轉土地。
(5)轉移性收入對土地流轉的作用,當轉移性收入采取直接補貼種糧面積的方式,會促使農民將士地留在手中而不愿流轉
(6)土地流轉行為不夠規范、有序。部分農民在轉讓土地使用產權時,沒有簽訂有效合同,僅僅是口頭方式進行協商代耕方式,易造成農田拋荒。土地流轉行為比較隨意,同時,一些農戶雖然簽訂了合同,但合同內容不夠全面和規范,易產生糾紛,部分合同不存在法律效益,當出現法律糾紛時,無法提供法律依據。
(7)土地流轉中介和維權機構較少。土地流轉中介和維權機構,能夠降低土地流轉過程中的風險,對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起到保護作用,并且還保證了經營承包權登記的法律效益。但是,從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情況來看,土地流轉中介和維權機構建設力度不足,機構數量比較少。
(8)土地流轉信息傳播路徑較少,造成土地流轉對象與范圍選擇余地小,受讓方往往要求地塊相對集中、面積足夠大,有流轉意愿的農民所承包的土地往往面積小,地塊少。
(9)農業效益比較低,農民對規模經營積極性不高,制約著土地流轉。
(10)土地流轉經營的基礎薄弱,多地面臨基礎設施短腿,綜合治理不到位,從而農業生產投入短期化,持續性差。
2 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
2.1 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促進作用
(1)明晰農戶承包權益,能夠讓農民真正把承包土地作為自己的財產擁有,從而促使從事非農業生產的農民能夠放心流轉土地。
(2)解決農戶承包地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清等問題。有利于避免土地流轉后的潛藏風險。
(3)促進了土地權屬關系的穩定,完善財產權利的保護,有利于促進土地的流轉,土地流轉中契約交易行為的規范,降低了流轉各方的風險,減少了流轉過程中的模糊環節,增強了流轉的穩定性,流轉的周期也會更長一些,規模會更大一些,參與流轉的覆蓋面也會更廣一些。
(4)會推動相關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如促進建立健全農地流轉交易平臺、完善和規范流轉交易流程等,這些都能有效提升土地流轉雙方預期,進而助推土地流轉。
(5)土地確權明確歸屬權可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流轉市場形成合理價格,土地確權會強化農民對于土地的占有感,更樂于增加投入,改善土壤質量,增加市場需求帶動土地流轉。
2.2 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抑制作用。
(1)確權會進一步保護農戶的承包權利,承包農戶因對土地依賴程度和家庭農業生產能力因素的差異,對政策的信任感不同程度受到政策穩定性和社會關系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有部分農戶不愿把土地流轉出去。
(2)確權會提高流出農戶對土地流轉的價格預期,從而影響土地流轉的最終成交面積。
3 結語
農村土地確權對土地流轉的影響是多方位的,多途徑的,不同的路徑作用發生對土地流轉也產生的影響不同;土地流轉工作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進行多維度、全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確權政策的激勵作用,完善土地產權政策等內容,提供可行性較高的農村土地流轉路徑,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引導農民理性地進行土地流轉,并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確保土地流轉改革的科學、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