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作為“生產機器的機器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影響我國制造業升級進程的重要因素。從國外、國內兩方面分析了學者們關于技術創新與裝備制造業升級關系的研究成果,得出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是影響多個區域的裝備制造業升級的最大障礙。“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漸進式創新模式雖然起到了補充和替代作用。但是,“重引進、輕消化”卻成為了實際應用中的最大問題,關鍵技術依舊受制于人。因此,后期技術適應、技術轉化的消化過程,才是引進的技術是否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技術創新;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是為國民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生產性設備的戰略性產業。李克強總理考察時提到: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新形勢下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不僅僅是在一般消費品領域,更要在技術含量高的重大裝備等先進制造領域勇于爭先。2019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0.6%,增速遠高于全國6.0%的平均增速。從側面說明,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正處于積極向好的良性氛圍之中,轉型升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同時,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召開,創新成為了引領發展的第一要義。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加快創新型國家”部分的300多字闡述中,9次提及“創新”,5次提到“技術”,技術創新上的突破是我國制造業產品競爭力提高的根本,是制造業升級的關鍵。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的產業模式,成為了我國制造業升級,尤其是以技術為核心的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重要路徑。
1 技術創新與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國外研究
由于裝備制造業是我國特有的產業概念,國外的“機械制造業”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分類界定較為接近但又存在一定區別。因此,本部分更傾向于技術創新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研究分析。美國學者Abernathy經過分析美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歷程后指出每一個產業的發展必將遵循產業生命周期,當一個產業的生命周期達到飽和狀態時,其增長就會停止,發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創新的缺失。Doucouliagos.C分析了法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效率,結果表明勞資水平對法國整個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效率影響雖不明顯,但對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效率卻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Ronald選取了美國104家機床制造企業數據,與同期的日本、德國機床制造業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美國多家中小機床企業面臨倒閉或減產的困境,而日本、德國的機床制造業發展迅速,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德機床制造業技術創新突破帶來的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高。Sabadie分析歐洲狀況時指出創新是歐盟研究框架計劃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工業技術領域,工業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提高歐洲工業競爭力,才能成功實現資源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的轉變。Suresh就印度自由市場化進程進行了梳理,指出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生態系統是印度企業(尤其信息技術領域)發展的關鍵因素。
2 技術創新與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國內研究
首先,關于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不同分類。第一類是原始創新,原始創新是創新中最根本、最高級的創新,是從無到有的開辟性突破。技術創新是影響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因素,原始創新則決定了我國裝備制造業是否可以跳出“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惡性循環圈。田陽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原始創新進行了系統研究后指出,當前的國際產業競爭不再是單純的生產階段競爭,更是研發創新的競爭,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原始創新能力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第二類是集成創新。由于原始創新對于人才、知識,制度等要素積累要求很高,因此集成創新成為了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一種更佳選擇。張繼宏基于微觀創新理論分析了山西省冶金裝備制造業的集成創新路徑,認為內、外部集成創新路徑的相互作用是促進山西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張保勝從內推、外拉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強調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中國裝備制造業需要考慮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創新活動和創新產出之間的相互協調,通過集成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第三類是漸進式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朱高峰院士推崇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作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過渡,即發展初期通過承攬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來開展裝備產業活動,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摸索探究,最終開創自主創新路徑來帶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發展。但是,漸進式創新模式在實踐應用中并不理想。吳紅霞通過分析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后發現,重引進、輕消化吸收是漸進式創新實際應用中的最大問題。尹怡然分析廣東省裝備制造業時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廣東省裝備制造業占比較高的漸進式技術創新,導致其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生產嚴重依賴外企進口。因此,注重引進后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實現自主創新的基礎。
其次,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支持技術創新促進裝備制造業升級。王福君認為關鍵技術缺失、技術創新薄弱是影響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升級的最大障礙,只有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從引進創新、引進與自主相結合到完全自主創新的過渡,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遼寧裝備制造業的結構升級。王紹媛強調技術創新是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主要動力,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提高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率。紀國濤認為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處于低端鎖定狀態的根本原因在于技術創新的缺失,提高產業技術創新是突破微笑曲線低端困境的重要源泉。
最后,關于技術創新對裝備制造業升級的路徑選擇,學者們的研究略有差異。宋玉祥提出技術創新可通過催生新行業、改變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及新技術滲透等多路徑來實現裝備制造業內部結構升級。王子龍認為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可提升資源利用率、提高產品使用價值和附加值,從而達到產業升級目的。牟紹波等則是基于開放式創新角度,指出技術創新可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不斷打破核心企業邊界,達成新舊技術替換,實現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技術高度,而且,核心企業的技術創新也可以擴散到非核心企業,帶來整個行業新舊產品、新舊技術的更新換代。
3 結論
通過以上關于技術創新與裝備制造業升級關系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是影響多個區域的裝備制造業升級的最大障礙,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創新突破是提高產業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2)裝備制造業是典型的知識和技術密集的行業,創新投資成本大、研發周期長,因此“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漸進式創新模式起到了很好的補充和替代作用。但是,“重引進、輕消化”卻成為了實際應用中的最大問題,關鍵技術依舊受制于人。因此,政府和企業在引進技術的同時,更要注重技術適應、技術轉化的消化過程,讓引進的技術真正服務于中國產業的發展。(3)漸進式創新和集成創新都屬于衍生類創新,要想真正跳出“引進一落后一再引進一再落后”的循環圈,還是要依靠自主創新的提高來實現裝備制造業的長足發展。
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研發投入與人力資本是關鍵要素。研發資金的不斷投入,是制造業技術創新活動進展的重要保障。企業要強化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裝備制造業大型企業要充分利用內部研發機構和創新資源,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另外,高素質勞動力作為技術創新的能動主體,決定了人力資本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各地政府和企業要通力合作,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機制。企業要聯合各大高校及技術院校,有針對性地建立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培養,加深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為產業技術創新積蓄后勁。
[參考文獻]
[1]Abernathy, W.&J.&B.Clark.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J].Technology Reviews.1989.
[2]Doucouliagos C,Laroche P.Efficiency,productivity and employee relationsin french equipment manufacturing[J].Cahiers Du Cerefige,2002.
[3]Ronald V.Kalafsky,Alan D. MacPherson. The post-1990 rehirth of the USmachine tool industry:a temporary recovery?[J].Technovation,2005(05).
[4]Sabadie Jesus Alqu 6 za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uman capitaland social change for sustainability.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industrialtechnologies theme of the EU's Research Framework Programme.[J].Th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
[5]Suresh Bhagavatula,Ram Mudambi,Johann Peter Murmann. Innov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in India: An Overview[J].Management andOrganization Review,2019(03).
[6]揚華峰,申斌.裝備制造業原始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7(11).
[7]田陽.裝備制造業企業原始創新動力系統研究[J].商業經澆2008(06).
[8]張繼宏,鄒德文.裝備制造業集成創新之路徑研究——以山西省典型案例為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08).
[9]張保勝.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內部推動與外部拉動[J].科技展望,2016(18).
[10]朱高峰,對自主創新的理解[J].科技成果縱橫,2005(06).
[11]吳紅霞,王廣風,河北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1(05).
[12]尹怡然,完善廣東省裝備制造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的對策建議[J].廣東科技,2008(19).
[13]王福君,宋玉祥,技術創新推動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升級的機理和路徑[J].理論界,2008(12).
[14]王紹媛,趙博.技術創新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途徑分析[J].對外經貿,2013(09).
[15]紀國濤,呂富彪.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7(02).
[16]王子龍.中國裝備制造業系統演化與評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17]牟紹波,任家華,田敏.開放式創新視角下裝備制造業創新升級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3(01).
[18]和軍.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評價與比較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