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燕
[摘要]數字經濟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了“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等概念,這代表了中國經濟已經全面進入了數字發展下的新時代。而在數字經濟促進背景下,農村第一、第二、第三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也正式步入快速路。研究了數字經濟促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價值意義與具體做法。
[關鍵詞]三大產業;農村;數字經濟;現實價值意義;融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深入理解數字經濟概念,加速推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時代發展的當務之急。在該過程中,也必須看到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中所存在的內部產業主體轉型升級動力不足、深入加工水平不足的現實問題,真正提出數字經濟推動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正確有效路徑。
1 數字經濟時代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1.1 基本內涵
伴隨當前社會信息技術時代的不斷發展成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已經實現了相互深入融合發展,其經濟活動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在如此背景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介入賦予了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鮮明特色,在引領產業科技革命方面成為先導,帶動國家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早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實際就已經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也讓職數字經濟被首次寫入到政府工作報告中(2017年),它全面開啟了我國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征程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經全面進入發展快車道。
所謂數字經濟是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所提出的,它收錄于《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它指代“使用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基于現代信息網絡建設應用作為重要載體,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展開的經濟結構優化活動過程。數字經濟本身作為一個系統存在,它其中的數字技術內容種類豐富,為當前整個經濟環境與經濟活動帶帶來了根本性變化。換言之,數字經濟基于信息與商務活動展開,它已經構建了一套全新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化系統,實際上它的本質在于信息化強調運用技術改造實現包括農業在內的三大傳統產業發展提升,快速提升產業發展效率,有效降低產業成本。在該過程中,當然也融入了更為豐富的數據資源融合互聯發展機制,它在拓展服務行業發展空間方面頗有好處,也全面促進了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持續優化了三大產業結構。
1.2 基本特征
數字經濟所營造的三大產業經濟發展氛圍是相輔相成、互相包容、共同創新的,它們共同實現了創新高效與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新經濟發展形態。換言之,針對數字經濟發展而言,數據要素與網絡載體必不可少,它們都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必要動力。從運算速度與實踐應用價值來看,數字經濟都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遠超傳統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它同時配備了人工智能應用模塊,超前提供5G服務技術,能夠為用戶打造現實兼顧虛擬空間,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具有極大利好。
如果從特征層面看,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征包含了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外部經濟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等等。這些特征內容對推動農村農業產業高度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促進了農村三大產業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相互融合發展。
2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內涵與類型
鄰國日本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第六產業,其目的是鼓勵國內各種產業類型實施多種經營模式,在確保實施第一農業產業、第二銷售產業、第三加工品產業的基礎之上爭取獲得更多增值價值,為后續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再者是第二產業和基于銷售、服務的第三產業,建立“1+2+3”六大產業豐富集合,確保農業產業逐漸轉型成為綜合產業。三大產業融合還要以農業作為基礎依托,同時借助產業滲透、交叉與重組實現產業發展優化,這其中結合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構建農業產業鏈,這一產業鏈真正打造了農業綜合體與聯合體,進而實現了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有利空間條件。就目前看來,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較多,其中就包括了不同產業之間的不同合作以及相同產業之間的內部合作,它主要包含了以下4種類型,分別為農業生產活動中的產前、產中、產后三者聯合,由此形成農業活動鏈條。而在農業與工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方面則會建立三產融合機制,這其中也會加入大量的生態旅游、產品加工、文化體驗、科研教育等等內容。
3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與問題
3.1 現實意義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追求不同行業、區域之間的發展平衡。但從現狀看來其發展并不平衡,尤其是農村農業產業中大量優質資源已經面向城市出現了流動集聚效應,同時出現了嚴重的留守農民老齡化問題和農村空心化問題,這使得鄉村衰退現象日趨明顯。在如此背景下,調配各種資源要素,形成資本等各方面的相應要素供給系統。在保證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同事追求對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在整合資源要素的基礎之上構建產業與區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優勢互補。從國家政策層面看來,需要從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多方面來看待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力圖促進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的三方面資源有效整合。
3.2 存在問題
當前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是存在問題的,首先是農業內部各個產業中存在主體轉型升級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導致了某些產業長時間無法突破傳統農業經營理念與營銷方式,存在創意不足的現實問題。
其次是農產品深加工發展水平不足問題,例如在農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融合過程中就存在農產品加工短板問題,特別是發達地區存在國外農產品加工差距、欠發達地區存在深加工資源開發不利等等問題。
再次就是農業與服務業融合深度不足問題,農業向服務業的滲透力與服務業向農業的滲透力均表現不足,同時符合現代消費者個性化創業農業發展的機制建設也并不到位。簡單舉例來說,當前的商旅、農旅、文旅三者的深度融合發展還不夠深入到位。
4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4.1 優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觀念認知 若要實現農業三大產業融合其本質還在于通過產業鏈實現農業發展延伸,保證做到技術滲透與體制創新,基于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對產業主體中的內部化分工進行調整,保證農業與一、二、三產各個產業相互融合,為新技術研發創造條件。而在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背景下則希望突出農業產業主題分工內部細化,確保大范圍參與到農業主體分工內部化工作中,解決農村“三農”問題。以二產加工產業為例,它希望延伸農業生產選種設計,保證精深加工,同時增強線上、線下銷售、包裝配送等等內容,實現農業產業發展集聚,有效提升農業產品價值鏈。另外就是主動推動農村產品加工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強化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認證,有效提升加工流通環節質量管理。 在融入主體觀念認知過程中,需要通過農民增收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特別追求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際上,農民增收難度與局部減收風險同樣巨大,在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加快增長的過程實現農業高速增長,持續加大經濟下行壓力,適應并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挖掘農民增收潛力,有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通過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實現對農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拓寬。就目前來看,應該基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互動機制研究展開工作,從理論實踐雙重視角上探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民增收互動機制,最大限度發揮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增收效應。在優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觀念認知過程中希望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前提,基于科學辨識對農村產業融合真偽進行分析。從社會層面探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內涵,基于農村產業融合本質內容解決主體認知偏差問題,典型塑造政策創新,客觀影響農村產業融合工作的推進與相關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實。
4.2 深化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農產品精深加工是當前農業產業鏈延伸發展的重要途徑,它在加速農產品工業化發展過程中作用重大。在做好農產品加工保鮮、存儲過程中,希望鞏固農業產業發展基礎地位,通過優化農產品精深加工整體水平,希望基于此提升農業產業價值鏈,為三大產業融合發展設計“孵化器”,同時建立先導示范區與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有效發展。在該過程中,地方政府也應該積極頒布先導區貼農、惠農政策,完善其中利益聯結機制,為農民就業增收創造更大空間與更好條件。
再者,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突出發展重點,實現對農產品精深加工型加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在農產品精深加工型企業建設方面希望有效提升產品二次增值空間行業,基于流動資金占用量較大這一問題從政府全局考慮問題,確保資金投入適當傾斜,幫助企業搭建多種融資平臺,有效增強企業發展與自身造血功能。從整體來講,要強化龍頭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全面遵照“扶大、扶墻、扶優”基本原則,重點培育和扶持成長性較好、潛力較大且市場前景較好的龍頭企業。與此同時,要切實強化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的動態監測評價與服務內容,及時帶動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龍頭企業,并建立企業納入支持體系。在該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創造利于龍頭企業發展的經營發展環境,促進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4.3 加速產業新業態發展
要加速產業新業態發展,就要積極融入“互聯網+”信息化創新發展理念,利用當前的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物聯網等等先進信息科技技術手段轉變傳統農產品流通與營銷模式,全面建設農村社交電商、農村社區團購模式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區,圍繞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市場主體,建立速度更快、距離更短、環節最少的新型農產品物流社區配送模式,保證農產品產銷一體化,追求品牌強農與質量興農發展,構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為農業與三大產業深度融合、倒逼農業生產經營標準化創造可觀條件。
加速農業新業態發展進程中,也要推進多種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支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發展與加工流通,全方位鼓勵農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基于創新模式與業態,利用信息技術培育現代加工新模式。有效提升農產品品質,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有效提高綠色食品與無公害農產品比例。在該過程中也要著力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實現品牌資源共享,持續擴大區域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加速推進農村產業興旺。
5 總結
在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數字經濟必須起到重要作用,它在拓寬農民增收發展渠道的同時也應當構建一套現代化的農業產業綜合發展體系,加速轉變農業發展模式,深度探索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發展機制,結合農業農村實際狀況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清.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2019(07).
[2]劉錦怡,劉純陽.數字普惠金融的農村減貧效應:效果與機制[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20(01).
[3]羅煦欽,吳麗娟,顧曉波,等數字經濟賦能臨安山核桃特色產業發展[J].安徽農學通報,2020(02).
[4]徐君卿.新時代以打造”數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