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摘要: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新時代下我國以培養學生的主要素質和綜合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從而誕生了核心素養的概念,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簡言之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和個人終身發展適應的必要品質與學習能力。在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是學生必修的課程,這門課程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文章通過分析核心素養的培養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闡述了教師如何正確的將核心素養融入到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為培養數字化時代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措施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當前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即學生的綜合素養,其中包括想象力、創新力、探究力、合作力等,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作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名教師,需要掌握當前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了解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形成高尚的人格時也提升了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以后人生道路的發展提供心智、道德、能力這些必要的基礎條件。
一、核心素養培養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教學的模式逐漸構建,人們對計算機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為適應市場的需求,很多學校都開設了計算機教育的課程,希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技能,當前社會可以說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信息技術成為不能分割的整體了。因此高中作為學生人生當中重要轉折點的學習階段,具備一定的信息意識,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能不能掌握主動權,主要取決于能否掌握信息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可以建立一個健全完整的體系,包括信息、算法、程序這幾個模塊的核心基礎知識,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基礎,并且擁有在現代數字化社會生存的能力,從而積極主動的適應信息技術教學的趨勢。
(二)完善課程的教學過程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體現在學生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一味接受知識的被動學習者、要培養學生主動的行為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操作技能、在挑戰中實現自我創造而不是不斷重復,最后就是教學評價不能只看重學習結果,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
二、如何正確的將核心素養融入高中信息教學中
(一)利用教材資源,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教育發展要求,因此,教師要積極做出改變,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其中的理論知識,教師不應該過多灌輸,選用一些實踐操作方法讓理論知識更加的具體、形象,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今教學素材越來越多元化,充分使用這些素材可以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從而讓學生改變對傳統信息技術教學概念的看法。通過這種新方式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感和人生觀。
(二)引導學生圍繞任務主題進行探究活動
在新時代,教育要求學生要有創新能力,并將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置教學目標和任務,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能發揮的優勢,從而積極探索,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上,應該鼓勵學生多發言,多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對于不理解的知識要及時提問,要敢于質疑。同時要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開展項目式活動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進行編排,設計成一個個項目的任務活動,這些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比較豐富,學生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自己比較擅長的活動類型,通過這種項目式活動的學習,增強了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并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遇到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達到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核心素養也會逐步提升。
(三)明確目標,樹立正確的信息觀
素質教育背景下,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面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觀念和思想,教學必須要依據學生的不同學情、性格等特點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從而使老師的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采用任務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能促進合作交流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實現核心素養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的應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實踐操作性比較強,與其它的基礎課程有一些差異,學生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強化操作技能的練習,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并培養社會責任感
要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就必須具有正確的信息意識,由于在網絡世界消息的傳播速度極快,涉及到的范圍也比較廣,有一些不良的社會輿論和謠言經過網絡傳播,會對社會造成大面積的負面影響,老師要列舉一些這方面的事例,向學生強調學會對網絡信息的甄別,不能輕信,也不傳播謠言,從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長期如此,也會改善信息技術的使用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對學生接觸到的網絡信息進行監督,規范他們在網絡上的道德行為習慣,加強自律自制的能力,使學生形成珍惜網絡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的優良品質,同時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三、案例實踐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明白學生真正需要什么,怎樣的做法對學生更有利,與學生的特點相符,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要把學習的主要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進行交流與探討。比如在講解網絡和搜索引擎時,通過互聯網手段讓學生自己搜索風景區,并瀏覽著名風景區的網站,學生在欣賞了祖國的名勝古跡之后,會深刻體會到祖國大好山河的魅力所在,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明白學習不只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也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了這種感情的熏陶,學生會樹立自己的責任感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和普及,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來說,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把核心素養培養在教學當中實踐,必須把握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深刻了解它的內涵,并探究出合理的教學方式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良好的信息技術教育。
參考文獻:
[1]?? 鄧彩紅.從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角度淺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2)
[2]?? 張寧.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9
[3]?? 楊婷.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計算思維培養的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