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馮燕
摘 要: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傳播方式是豐富多彩的,是一種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的綜和式、立體式的傳播,同時AR、H5等數字化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讓受眾在獲取信息最大化的同時,有了更為豐富的觀感和體驗。相比之下,報紙版面的表達顯得單一且局限。面對這種局面,《黃山日報》不斷創新和探索,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強化報紙版面語言,不斷拓展報紙的信息量,挖掘報道深度,同時提升版面顏值,力求把報紙版面打造成一個有廣度、有深度、有創意的藝術品。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黃山日報》;報紙版面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9-0087-02
一、布局思維,尋求信息最大化
(一)增加版面,進入“厚報化”時代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大爆炸。對于受眾這個群體來講,信息需求更多元;而對于某一類受眾而言,又要求更具有針對性。為了滿足這兩方面的需求,各大報紙紛紛通過增加特色版面等形式增加版面數量,以彌補信息量局限的不足。如今,黨報“厚報化”趨勢明顯,即使是版數較少的《人民日報》,版面數量也在20版以上。作為地級市黨報的《黃山日報》也由4版增至8版。版面的增加,讓《黃山日報》能開辟一些新聞專欄和動態后續跟蹤專欄,從而提升報紙媒體的新聞納含能力。
(二)組合新聞,“放大”信息量
組合新聞,就是利用數條新聞稿件或圖片之間存在的相關性聯系,把這幾條稿件或圖片在一定版面內加以組合。這種組合使版面的稿件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產生1+1>2的效果。當下報紙版面語言要強化這一特點,“放大”版面的信息量。
優化的新聞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同類新聞組合。即把兩則或兩則以上的同類內容的新聞材料串聯成組。例如《黃山日報》2019年12月25日的5版,把農民通過各種農特產品增收的三篇稿件和二幅圖片整合成一個“舌尖上的致富路”組合。二是同屬新聞組合。即把兩則或以上同一個大概念里的幾個對應方面的新聞并聯成組。例如《黃山日報》2020年4月14日2版,一杯茶中的“綠水青山”和一葉茶里的“金山銀山”,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展示茶葉的生態價值和商業價值。《黃山日報》2019年11月20日5版,藍天、綠城、碧水都屬于生態文明范疇,組成一個組合新聞。三是延伸性新聞組合。例如《黃山日報》2019年3月11日5版,《“體育+旅游”行進在春天里》的稿件下面派配發“2019年春季黃山市即將舉辦的體育賽事”這條資訊,讓一條新聞得到了延伸。四是相關性新聞組合。幾條看似沒有關系的新聞,但是編輯從中發現的顏色關聯,從“革命紅”“生態綠”“法院藍”“安全彩”方面,組成一個組合新聞。當然,還有對比式組合、展示型組合、連續性組合等,這些組合可以從不同角度“放大”版面的信息量,從而傳播更多信息。
(三)加強融合,“觸網”新媒體
紙質版面空間的有限性導致報紙信息供應不能滿足讀者的更大、更全面的需求。但報紙也有其自身優勢,根據稿件的所處位置、多占大小等能讓受眾迅速地從整體上各條信息重要程度,報紙平面式的呈現,也可以讓受眾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性地決定閱讀版塊和內容。
目前解決紙質版面容量的有限性與信息供求無限化的矛盾最有效辦法就是把報紙版面與網絡表達結合起來,取雙方的優點以彌補各自的不足。
因此,紙媒采取“雙向”突破方法:一方面在客戶端上展現整張報紙版面,充分發揮報紙的索引功來提高報紙版面的閱讀率。另一方面,在報紙版面上增加二維碼,“嫁接”新媒體,“把報紙新聞的背景、意義、延伸、相關信息等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的形式展現給讀者,大大增加報紙版面的信息量,同時讓閱讀更有趣味”[1]。
二、深度思維,發揮紙媒優勢
新媒體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然而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只能讓受眾停留在“淺閱讀”狀態。而遇到重大的連續的復雜的新聞事件時,受眾往往會想要了解這個事件的背景、過程、意義、相關新聞等,這時候“碎片化”“淺閱讀”式的新媒體報道就無法達到這種需求的高度。而通過對紙質版面的優化以及多版面的聯合,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進而帶有思想性的呈現恰恰是紙媒的優勢。
(一)多版聯動,形成報道合力
在版面組織上,“通過前期多版面聯合策劃,版面特色鮮明,版面內容豐富,版式風格統一,使報紙更富有創造力,更容易形成報道的強大合力。”[2]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三點:
一是對可以預知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活動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聞的聯合組版。2018年下半年,黃山融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初的黃杭高鐵沿線“媒體看黃山”大型采風活動無疑是《黃山日報》的一件大事。如何通過前期策劃,實現最好的報道效果。編委編輯美編上下聯動,共同策劃,最終在當天推出“媒體看黃山”專題報道,共四個版面,分別為5版封面版;6版為一江清水入錢塘;7版為東進融杭大道行;8版為錦繡黃山處處春,四個版版式上統一、標題統一,形成了強大的報道合力。二是對非可預見、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的聯合組版。在2020年年初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黃山日報》在一版要聞的基礎上,及時開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組織戰”專欄,從1月29日持續到2月19日,用36個版面,緊密跟蹤抗擊疫情情況,聲勢浩大,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這種報道聲勢,新媒體很難實現。三是新聞媒介自己設立的重要問題性報道、活動性報道的聯合組版。圍繞“媒體新融合,黃山再出發”主題,報社自己設立的活動性報道,去年的“黃山之巔追夢人”、今年的“且以詩意共遠方”等版面,都展現出編委編輯精心的策劃編排,內容豐富、視角多樣。
(二)增加專版,成為新聞版的延伸
專版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所設的欄目或編輯的版面,內容更加豐富,是對新聞版功能的延伸,內容的延伸,方式的延伸。黃山市具有山水優美、生態優質、文化燦爛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9年黃山日報改版時,充分考慮到黃山特色,增加旅游、文化、生態、健康、影響力等專版,專版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活潑,報道更深入,與新聞版形成互補格局。
除了特色性專版外,《黃山日報》根據報道需求,適時開設新聞性專版。如2019年10月16日的“扶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專版,編輯通過前期策劃,選取扶貧攻堅“一個產業”“一個村”“一個扶貧對象”“一個扶貧干部”四個點,從不同側面報道了黃山市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更深入更具體,是對新聞版進行了補充和延伸。
三、版面創新,形成視覺沖擊
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受眾獲取新聞的途徑愈發多樣,受眾已經不滿足傳統媒體之前中規中矩的表達方式,報紙版面語言的“與時俱進”勢在必行。
(一)大膽使用圖片、圖表及創意設計
在新媒體的信息界面中,大量的使用圖片、圖表和創意設計,其形式美觀靈動,內容一目了然,很容易形成視覺沖擊力,引發受眾的閱讀興趣。在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版面語言要借鑒新媒體做法,圖文并茂,用圖片、圖標、圖表、漫畫、設計圖等形式來解釋新聞、說明新聞、補充新聞,讓新聞更容易閱讀,版面也更生動美觀。
在《黃山日報》2019年11月12日,“在這里,遇到非遺”2—3版通欄版中,圖片處理采用水墨觸筆,小標題的處理則選用了中國印章的形式,四篇稿子以中國屏風式垂直排列,整個版面好似一幅緩緩打開的水墨畫卷。美觀,又與非遺主題相互呼應,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在《黃山日報》旅游版中,推出一期“賞花地圖”的版面,整個版面以黃山市地圖為主體,按照春花開放地在地圖上準確標出,同時配以各種春花圖片,在一目了然的同時,美觀有趣。
在新聞版的經濟報道中,針對大量數據和專有名詞,采取圖表、圖標的形式,讓文章讀起來更輕松,一目了然。
(二)標題要“與時俱進”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當今的媒體環境與讀者的“快餐式閱讀”習慣促使一種新的媒體群體出現:標題黨。這類人往往利用夸張的手法在標題上對事件內容進行處理,以此吸引讀者眼球,提升閱讀量和點擊率。雖然帶有貶義,但對于筆者和編輯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啟發。編輯可以先利用網絡語言、對比沖突、活用古詩、一字題、疊字題等進行語言上的編輯,然后再利用色彩、字體、圖文一體、排列設計等版面元素讓標題“活”起來。
如“知否知否,黃山又添新奇游”“離婚冷靜期,降服沖動‘魔鬼?”等網絡語言;“一葉茶的接二連三”(二、三指二產三產)巧用成語;“機動車禮讓行人 拜托您做到”與“超市不文明行為 希望您能改”對比沖突;“山水為眼詩為眉”的活用古詩等,與時俱進的標題,逐漸成為吸引讀者的“第一眼”。在2019年5月13日的5版中,“天下徽商”四個字用中國書法的形式表現,把這個版面的歷史感和厚重感較好地體現出來。
(三)版面設計“內外兼修”
一是要借鑒新媒體界面的優勢。在新媒體的閱讀中,受眾只需根據箭頭或者線條的引導,滑動手機屏幕就可以完成閱讀。這種引導圖式的信息呈現方式不僅讓閱讀更高效,也閱讀更輕松愉悅。在報紙中可以用到造型法、新聞圖解法、文字圖像法等,在版面中形成一個“視覺島”[3],一方面可以很快吸引讀者“眼球”,另一方面也讓平鋪直敘的版面更具特色,更生動形象。二要明白所有的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好的版面,是內容與版面的完美融合,要同時體現思想的高度,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整個版面的美觀度。而現在的情況往往是這樣,報社的美編一般是學習設計的,對于新聞知識知之甚少,導致在版面設計上,出現版式設計不能充分服務于新聞本身,版式設計沒有實現自身價值。形式服務于內容,這是報紙版面設計的原則,一味地強調形式的美觀,而忽視新聞內容,充其量只能是一張海報。要在版面設計如何更好地突出內容、服務思想上下足功夫。
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從傳統走向現代。報紙版面要進一步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使現代報紙版面更具魅力,在媒體融合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參考文獻:
[1]辛晨旭.新媒體環境下黨報版面的設計與創新[J].新聞戰線,2018(04):137-138.
[2]何玲,汪芹.全媒體時代的報紙版面創新[J].新聞前哨,2019(12):18.
[3]滕麗霞.新媒體環境下報紙版面語言的“繪聲繪色”[J].新聞采編,2019(0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