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福 李正營 王中貴
畢節市牧墾場
引言:舍飼養羊和放牧養羊的方式相比,雖增加了一定的養殖成本,但舍飼羊群整體的繁殖率、小羊成活率以及羊只的體重等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進而也增加了羊群總產出,提升養殖戶的養殖收益。舍飼羊群雖相比傳統放牧方式有很多優點,但同時養殖戶也要注意做好管理,針對該類羊群中易出現的問題做好防治,保障最終的養羊效益。
首先,飲水問題,舍飼羊群一般存在活動量較小的問題,因此其腸胃運動的能力較低,飲水的需求也低。普通的飲水水質較差,冬季更差,羊群在飲水方面的不足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羊群的正常生長,最終引發如抵抗力弱、生長遲緩等問題。其次,吃食差問題,舍飼羊群的活動量較小,且羊群的食物種類相對單調,羊群易出現腸胃蠕動較慢,消化功能較弱的狀況,羊的采食較差。另外,疾病問題,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寄生蟲病。寄生蟲病是舍飼羊常發病,在飼養過程,寄生蟲通過羊喝水、吃草等途徑進入羊的體內,進而大量繁殖。寄生蟲病種類有很多,其中蠕蟲病、原蟲病等疫情比較常見,寄生蟲以羊為寄體。長期通過吸收舍飼羊體內血液而存生及繁殖,間接奪取羊的營養,導致羊營養不良,免疫力差,從而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同時舍飼羊寄生蟲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大量寄生蟲會破壞羊的組織器官,嚴重時會直接導致舍飼羊死亡,降低養殖質量。第二,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是羊病最嚴重的一種爆發性疾病,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生最易造成多數羊成片感染和傳播,處理不恰當會給飼養員帶來較大困難,對養殖戶經濟產生較大損失。第三,一般性疾病。一般性疾病在羊群中比較常見,除了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外,發生一般性疾病最基本的原因是對舍飼羊管理不當,日常養殖過程中沒有對羊群生活環境進行有效清洗,沒有把控好溫濕度,導致羊群生病,這類疾病產生的危害沒有其他疾病大,傳染性也比較小,治療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基本可以預防和控制疾病[1]。
2.1 科學建設羊舍。羊舍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干燥透風的地點,不僅通風良好,能遮風避雨,還要有地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統,切忌選擇在地勢低洼、道路泥濘的地方。尤其在冬季,羊群需要有背風向陽、保暖性能良好的羊舍,可封閉不用的窗戶、縫隙和排水溝,在進出口懸掛棉門簾,以免賊風通過小孔進入羊舍給羊群帶來冷應激,危害羊只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同時增加綠化面積,以便改善羊舍小氣候。另外,羊舍進出口和窗戶應安裝紗門和紗窗,防止蒼蠅、蚊子等有害昆蟲進入羊舍,對羊群造成騷擾、影響羊群休息和身體健康。
2.2 保證飲水充足且衛生。保證羊群飲用水充足,避免給其飲用冰渣水和臟水,夏季如果天氣炎熱可以適度給羊群增加飲水的次數,自由飲水的方式最佳;而寒冷的冬季給羊群提供溫水飲用。日常要保持飲水用具干凈,并且定期采取消毒處理[2]。
2.3 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舍飼育肥與放牧飼養本質區別就是需要給肉羊提供配合飼料,飼料的投入是肉羊育肥的核心環節,需要根據肉羊的消化特點科學合理的提供日糧,需要對飼料進行科學的加工、調制和配比。要根據肉羊的生長發育特點和不同的育肥階段給肉羊提供不同的飼料配方,要適當的調整日糧中各種原料的搭配。肉羊育肥應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羔羊育肥或者是架子羊育肥,并且不同年齡的羊在育肥過程中的要求不同,其中斷奶羔羊育肥特點是其生長發育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育肥效果。育肥可分為育肥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為20 天,對于架子羊育肥,則一般選擇淘汰的成年羊進行短期育肥,這樣可以改善羊肉的品質,提高個體重,在育肥時需要根據成年羊的膘情來確定育肥期的長短,一般情況下為60~80 天,對于膘情較差的羊則可適當的延長。無論是羔羊育肥還是架子羊育肥,在整個育肥期都需要固定飼養管理程序,并按不同的育肥期科學合理的搭配日糧,不可隨意的改變日糧的配方。在整個育肥期還需要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在飼喂時要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則。管理上要加強日常的管理,除了要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外,另一方面則是要注意保證肉羊適宜的運動,舍飼肉羊普遍存在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因此,需要每天都有適量的運動,這對于增強體質、提高采食量以及提高育肥效果都非常重要。
2.4 預防為主,做好羊群疾病監控工作。大部分疾病如果能在初發時及時發現,產生的危害會降到最低,基本上受到治療后都能恢復正常。舍飼羊疾病防控工作的重心是做好監控工作,不斷對羊群進行疾病排查,多邀請防疫站的專業人士對羊群進行臨床排查,做好預防和監控管理措施。一旦在檢測過程中發現出現特殊癥狀的病例,應及時主動地向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和求助,及時進行治療和防疫工作。對患病的舍飼羊進行隔離分斷檢查,隔離病源,防止病源傳染。在交易市場做好往來和外來羊群檢測工作。每個群體分別采集樣品送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確保外來病源無法進入本地羊群。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落實羊群流動的信息和數據,做好羊群落地監管工作,避免運輸疾病傳播,治理疫情不報工作。從外源控制、內源進行疫苗預防,內外結合治理才能有效和及時防控羊病,保證羊群健康,流入市場的羊類肉制品健康安全[3]。
2.5 免疫接種。由于舍內飼養羊群飼養密度較大,羊群活動面積和活動量均較小,羊群體質差,對疫情的防控能力也下降較多,舍內飼養羊群的重點是防控疾病的發生,一旦有疫病流行給養殖場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根據當地實際疾病流行情況,由專門的獸醫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且選擇合格廠家生產的優質疫苗,由專門技術人員對羊群進行及時的疫苗接種。在接種前將所有羊只的健康情況進行登記或統計,以免接種時重復或遺漏羊只,在外界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實行疫苗接種,有利于減緩疫苗帶來的應激反應。
2.6 做好殺蟲工作。定期給羊群殺蟲,清除舍飼羊體內寄生蟲,降低發病率,切斷傳染源,有利于提升舍飼羊免疫力,在飼喂過程中飼料的營養均衡,可幫助舍飼羊提高免疫力。在一個專門的舍內飼養羊只,對羊群的驅蟲保護很有必要,能清除羊的寄生蟲。驅蟲后應清理糞便,對一些使用的工具進行衛生清理與消毒。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定期驅蟲能保證羊群健康生產,保證羊的品質,也能提高養殖戶經濟收入。
綜上所述,提升肉羊舍飼高效養殖技術,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因此,養殖戶還需要不斷學習,做好科學養殖工作,從羊舍、喂食、引水與疾病預防多方面,提高舍飼羊的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