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
藍光蘆山縣第三初級中學
初中的生物課程對于整個生物課程體系來說,是一個較為基礎的部分,初中生物教學是為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只有在這一階段將學生的基礎奠定扎實,將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來,才能使學生更順利的展開更深層次的生物學習,因此教師要注重初中階段生物課堂教學開展的有效性。要遵循素質教育改革的方針,不斷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要提高知識含量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扎實掌握知識內容,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實現生物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身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會正視每個學生身上的優缺點,尤其是對于初中生,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叛逆心理比較嚴重,學生心思敏感,感情也比較脆弱,因此教師在面對初中生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溝通交流方式,這樣才能夠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展開真誠的溝通,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教師,教師才能夠在溝通中對學生的學習弱點和不足做出透徹了解,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實現分層教學,要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1]。
生物是一門生活學科,生物知識點都是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刻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使學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展開對生物知識的研究,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教學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教學,可以讓學生談談什么樣的食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什么樣的食物不能相互搭配食用,同時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事件,讓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了解食品安全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學習食品相關知識的重要性等等[2]。
通過課堂情景創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生物知識大多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教學,因此教師要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彌補語言教學中的不全面性。在進行情境創設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走進教學,在集中課堂注意力上會產生很大幫助。例如在創設課堂問題情境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在對問題的思考探索與討論中,會將課堂教學氛圍推向高潮,會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從而為課堂效果的保證奠定基礎。
在生物學習中,有一部分的生物知識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外表直觀的感知到,還有一部分生物知識通過外在是觀察不到的,因此就要借助影像將這一部分生物知識展現出來。通過影像信息可以使學生建立對生物知識的透徹認識,有些生物知識的變化規律,我們要通過精密儀器投射出來的影像才能觀察的到[3]。例如在細菌學習中,細菌這一物質通過肉眼是不能夠觀察出來的,這時教師就要借助影像將細菌的形象呈現出來,以便更好的進行直觀教學,從而使學生透徹理解這一課的知識點。
生物課堂教學中,最離不開的就是生物實驗,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幾乎有一半的課堂教學都與實驗有關,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知識,只有不斷進行實驗才能夠使學生透徹領悟知識點,通過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這一過程在生物學習中必不可少,因此教師一定要發揮實驗教學的有效作用,借助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一些具備良好條件的實驗室,可以多為學生提供親手實驗的機會,將實驗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在一旁觀看學生的實驗過程,并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糾正。借助實驗開展教學不僅使課堂更生動形象,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4]。
反饋練習是生物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反饋練習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和誤區,從而及時做出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中生的學習任務要比小學階段繁重,因此生物學習過程主要都集中在課堂時間內,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優化反饋練習。在反饋練習過程中,要注意題型新穎,難度適中,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反饋練習的過程加深對舊知識的鞏固,并根據已學知識進行思維的延展和創新,完成知識能力的遷移,補償教學不足,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素質。
總之,現階段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授課方式都做出了很大改變,這不僅順應了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要。生物知識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自然學科,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知識的價值,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展開教學,充分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在使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其實踐能力展開鍛煉,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確保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