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霜
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zhèn)朱涂九小校區(qū)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當中,數學建模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關注與重視,并在課堂教學中,得以了廣泛性的應用。通過該思想的滲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也能夠使其達到一個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其在開展學習活動的同時,深感數學的魅力與精妙之處,愛上數學、學好數學,為后續(xù)的學習、生活等打下基礎。因此,在現階段,對該思想的運用進行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在現階段,數學建模思想已經受到了教師們的認可和重視,那這一思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所謂的數學建模思想,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借助于數學模型的建立,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也就是說,運用數學知識、思維、方法,來對數學問題加以解決。從目前的教育形勢上看,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將該思想滲透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非常必要的。
實際上,數學建模的概念是非常廣泛的,其所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廣泛,一般來說,數學建模是指,借助某一事物的數量或特征的影響關系,運用較為形式化的語言,來表達或概括出數學結構,對于問題的解決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年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將該思想融入其中,將對其數學思維、解題能力的形成及提升產生作用,并使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及適用性得以大大增強。本文基于有效的教學實踐,充分研究了數學建模思想,希望結合進一步研究,能夠提高教學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教育事業(yè)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飛速發(fā)展,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學科同樣如此,這也成為了現代小學數學教育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在課堂中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模型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生不僅會對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而且通過這個方法學生會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下進行學習,減輕學生的壓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極大的提升其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學生在建模思維的教學下,其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教師應該明確意識到,合理的運用教學模型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上的總結與分析,明確了數學建模思想的內涵以及重要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去實踐,總結更加完善的建模策略,以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具體實踐分析如下。
數學科目對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抽象,而通過數學解題模型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極大的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在教學課程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建立相應的數學解題模型,將抽象的問題問題具象化,學生相對來說會對學習內容更加容易理解接受,培養(yǎng)其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并更樂于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去,同時提升其數學實踐能力,在生活中合理運用數學知識。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建模型時要盡量的簡單一些,這樣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也會變的相對來說通俗易懂。教師運用簡單的教學模型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觀察,開發(fā)數學知識中所包含的趣味性,將抽象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在思索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提升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全面發(fā)展了自身綜合能力,數學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建立合理簡單的模型也是其制定教學方案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建立簡單的模型,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現階段,國家在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為了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數學建模思想在實際課堂中也更多的進行采用。雖然其創(chuàng)建過程比較簡單,但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模型進行分析時,卻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對所學知識理解透徹。與此同時,還能極大的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換個角度來說,學以致用這點非常關鍵,數學學科同樣如此,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建模思想授課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比方說,在對“植樹問題”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運用小紙條代替樹木進行模型構建分析。教師提出問題:一條路一共40 米長,每8 米種一棵樹,那么共能植多少棵樹?教師要通過紙條在桌子上還原情境,讓學生自己進行思索探究,這樣才能開發(fā)學生思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融合起來,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是要給學生講多少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數學。時代在進步,教師也要不斷去學習,使用新的建模方式,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從數學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促進終身對數學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