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委黨校
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在學界論說不一。第一種認為該原則是人類社會的理想狀態;第二種認為其是人們進行交易行為的價值基礎;第三種認為誠實信用原則與羅馬法上的一般善惡的抗辯意義意義相同;第四種同樣也是在學界較為推崇的一種:即誠實信用原則是對當事人利益的公平考量。綜合以上內涵觀點,依筆者看來,其概念可總結為: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各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恪守承諾,履行義務,不得欺瞞他人、弄虛作假,以滿足對方當事人之合理期待的基本原則。
根據《民法總則》第142條之規定,無論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還是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均需運用誠實信用原則來判定當事人是何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將自己的內心真實效果意思通過其外部行為表現出來。《民法總則》將意思表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解釋,明確了意思表示的要求。根據《民法總則》第148條、149條、150條及151條之規定,采取欺詐、脅迫、顯失公平等手段逼迫對方當事人或者根據第154條與他人惡意串通損害對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實施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的,依法應予撤銷或者被認定為無效。這表明誠實信用原則已經作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性的標準之一。
誠實信用原則在規范商業交易中起到維護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鼓勵交易成功等作用。誠實信用原則同樣貫穿于整個《合同法》規制的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之中。根據《合同法》第19條規定了要約不得撤銷的情形:一是明確表明履約時間或不可撤銷,二是受要約人在信賴基礎上實施相應履約行為。該條款的規定說明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被適用于保護受要約人的合理信賴,反之,與其相對應的第29條至規定則是在維護要約人的信賴利益。合同法中第42條規定的締約過失責任同樣強調了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合同無效的各類法律情形規與《民法總則》規定之內容相類似,《合同法》同樣將欺詐、脅迫、惡意串通等行為作為合同無效的情形,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導致合同無效則直接體現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要求。
與《民法總則》和《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不同,該原則在物權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中并非完全涵蓋。在物權法規定的專有權制度、共有制度、擔保權制度等范圍內往往能看到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空間,但在《物權法》物權保護、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相鄰關系等章節則缺乏誠信原則的身影。除此之外,對于物權法中誠實信用原則與善意的關系理論學界有“手足論”與“異類論”之差異。“手足論”強調誠實信用與善意是一物之兩面,究其本源兩者內涵相同:善意即誠信;而“異類論”則認為兩者雖有相交,但兩者卻兼具不同含義。誠實信用原則是法官裁量權行使的一項重要依據,對如何判定民事法律案件的性質起到關鍵作用,而善意是當事人 對某一法律事實的認知程度,并不易為裁判者所把控,雖然在房屋買賣合同中將某些情形在法律中擬制為不善意,但由于擬制構成條件過于復雜,最終難以類推適用于其他領域案件的解決。因此,誠實信用原則與善意存在較大差別,不可同一而論。
法律概念是法律體系基本構成要件之一,對人們認知法律、指導法律案件、判定法律事實性質、促進法律法規的執行具有最根本性意義。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基本準則規定在民商事法律中,首先應當明確界定其定義。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其內容涵蓋性、手段適用性比較抽象,對于立法者都可能給出不同的概念,而在司法操作中也僅是憑借裁判者的法律修養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做出裁判,如若沒有清晰的概念很可能造成該原則缺乏統一判定標準,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誠實信用原則雖然稱為民法制度的一項“霸王條款”,但是在《民法總則》的規定順位中,該原則被排列在自愿原則和公平原則之后,說明我國民事立法者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做出,其是否出于自愿還是符合公平都離不開誠實信用的考量。為了促進民事主體和諧關系,應當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提升誠實信用原則之順位。而且僅提高該原則的地位效力性較小,同時還需出臺相應的法律規范明確其效力和重要性。
2018年12月9日至11日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培訓會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誠信體系創建的基礎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我國十六大明確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現代化誠信體系以來,我國有效解決了社會中誠信缺失和信用滑坡的現象,為我國誠實信用原則的更廣泛適用奠定堅實基礎。
誠實信用原則現實適用中,相較于立法者和司法者,行政主體處于主導地位,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離不開相關行政機關職能的發揮。在司法執行過程中,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其國家強制力的作用,積極輔助司法部門。除此之外,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鼓勵市場相關主體相互監督,加強市場監管力度,以為誠實信用原則的發展和完善構建良好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在我國市場經濟活動中誠實信用原則是交易各方必須遵守的最高行為準則之一,其在我國民法中也占據著最基本原則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國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應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這些都間接阻礙了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中的實踐難度。因此,應當充分了解民法中城市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具體體現,從而提高誠實信用原則的地位,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市場秩序的穩定提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