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魯家園幼兒園
《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指出:“幼兒要知道當地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苯逃ㄗh中也提出:“和幼兒一起游玩,收集有關家鄉獨特物產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睘榱烁玫膶崿F教育目標,更好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需要充分了解幼兒年齡特點、提升自身對傳統飲食文化教育的重視度,教師與家長要加強交流、積極探討有效的教育途徑,從而更好的促進家園合作,實現同步教育。通過實踐,總結出以下兩種家園合作對幼兒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1.利用“家長開放日”對幼兒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家長開放日是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長開放日的傳統飲食文化教育可以與傳統節日相融合,如中秋節做月餅、端午節做粽子、元旦節做湯圓等等。
案例:中班組家長開放日活動《享傳統美食 品家鄉味道》,在此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教師把傳統飲食文化教育融入趣味十足的親子活動中,設置了游戲“搬運小工人”,讓家長和幼兒一起運送食材。在游戲“幾斤幾兩”中,家長和幼兒一起為食材稱重量,讓幼兒加深對傳統飲食原材料的了解和認知。隨后還開展了傳統飲食文化的知識問答和美食品鑒活動。家長和教師通過家長開放日利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幼兒進行了傳統飲食文化教育,促進了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了解。
2.家長進課堂,讓家長變身“教師”。在家長進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些與傳統飲食文化相關職業身份的家長,如:廚師等。讓他們走進課堂對幼兒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
案例:在一節小班家長進課堂活動中,教師邀請了一名廚師家長開展了一節教學活動《豬兒粑》。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和家長一起備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反復修改教案?;顒又薪處熀图议L一起配合完成了教學活動,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了豬兒粑是宜賓傳統美食,每名幼兒都品嘗了豬兒粑,對宜賓傳統美食產生了興趣。
1.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傳統飲食文化。《指南》中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痹谏鐣嵺`活動中,幼兒能親眼看到、親手摸到、親自制作一些傳統美食。還可以通過參觀美食原產地深入的了解本地傳統飲食文化。
案例:在小班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家長一起帶領幼兒來到玉米粑店進行參觀學習。在家長、教師的共同幫助下幼兒穿上小廚師的衣服自己剝玉米、用石磨磨玉米漿,之后親自動手包玉米,最后大家一起享用自己的勞動果實。通過家園共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加深了對傳統美食的認識和了解。
2.在家庭親子活動中體驗傳統飲食文化。在家庭中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也需要教師的積極配合與引導。教師和家長應進行經常性的溝通,把在家庭中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的內容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案例:大班的端午節活動《傳統美食好吃的粽子》,教師在幼兒園通過教學活動、游戲活動讓幼兒認識了粽子是傳統美食,了解了粽子的形狀和種類等等。之后教師和家長通過溝通、交流與協作,教師引導家長在家教幼兒包粽子,幼兒在家通過家長一對一的指導,學會了粽子的包法,也品味到了傳統美食的滋味。
家園合作讓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產生了興趣、增進了了解。家園合作也起到了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最大作用。通過家園合作對幼兒開展傳統飲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繼續在實踐中去探索與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