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第一高級中學
近年來,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式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關注,群文閱讀突破了教材,注重的是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在這種閱讀教學下,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推廣群文閱讀十分必要。然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群文閱讀無法有效地開展下去,閱讀教學過程中依然無法擺脫傳統的教學,以至于群文閱讀教學實效不佳。對此,要想構建語文群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革新觀念和方法,立足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由師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構建,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較大的作用。
閱讀是一種知識積累手段,通過閱讀,可以不斷完善自我,事的人懂榮辱,明得失。群文閱讀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它以教材為基石,并在此基礎上選擇一些能夠突破教材的課外讀物,在這種教學下,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形成終生學習習慣。
長期以來,學生的閱讀僅限于語文教材,而教材上的知識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而群文閱讀不僅涉及到教材,同時也囊括了課外讀物。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推進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外讀物,這些讀物可以有效地積累學生的語言,提升其閱讀量。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閱讀主要是單篇閱讀形式,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少,知識庫貧乏,在課文的了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而群文閱讀的系統性、主體性完全打破已有的單篇閱讀形式,有計劃、有目標的群文教學能很好地彌補學生的不足。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對閱讀信息進行篩選、提取和總結,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依然在沿襲傳統的教學觀念,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勢必會影響到教學實效。對此,要想提高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從而實現“要學生學”向“學生要學”的轉變。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處于青春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很容易產生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在課堂上往往會采取強制性的手段來要求學生,以至于課堂分文比較沉悶,進而不利于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對此,要想構建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高校課堂,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減少其學習壓力和內心的抗拒感,進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教師應放下身段,站在平等、公平的立場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多表揚學生,滿足學生心理需求,進而激發其學習熱情。
群文閱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實現多篇文章的閱讀和內涵理解,這也意味著教師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逐字逐句的來講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分析、總結文章的含義。而要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群文閱讀教學中去,教師可采設計問題,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選取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以及課外閱讀《沉淪》這三篇文章,根據這三篇文章,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為什么把這三篇課文組合在一起?”“通過閱讀這三篇課文同學們感受到了那些令你敬佩的精神品質?”、“每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你最欣賞的片段或句子有哪些?”。通過設計這些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區閱讀,進而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閱讀文章數量較多,在閱讀時間上有著一定的要求,如果學生的群文閱讀時間得不到保障,就會影響到閱讀效果,無法發揮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應有的作用。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保證學生擁有充足的個人閱讀時間對構建群文閱讀教學實效有著重大作用。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根據群文閱讀數量,科學安排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文章。另外,在閱讀時間的安排上,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群文閱讀的點評,對學生的群文閱讀質量進行有效的評價,進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綜上,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閱讀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開展群文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擺脫傳統的課堂,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培養去閱讀興趣。而要想高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結合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合理選擇文章,科學安排時間,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做好群文閱讀點評工作,進而提高教學實效,引導學生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