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第二中學
培養學生直覺思維,既能增強學生對數學整體判斷的敏銳度,又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合理猜想等方面著意于學生直覺思維的培養,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隨著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此過程中對于學生數學直覺思維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1.數學直覺思維的表現形式是以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為基礎,通過觀察、聯想、類比、歸納、猜測之后對所研究的事物作出一種比較迅速的直接的綜合判斷,它不受固定的邏輯約束,以潛邏輯的形式進行,具體分為數學直覺和數學靈感兩種形式。這兩者的共同點是它們都能以高度省略、簡化和濃縮的方式洞察數學關系,能在一瞬間迅速解決有關數學問
2.數學直覺思維具有個體經驗性、突發性、偶然性、果斷性、迅速性、自由性、直觀性、自發性、不可靠性等特點。迪瓦多內說:“任何水平的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無疑是使學生對他要處理的數學對象有一個可靠‘直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把證明過程過分的嚴格化、程序化,用僵硬的邏輯外殼掩蓋住直覺的光環,學生們只能把成功歸功于邏輯的功勞,而喪失了“可靠的直覺”,那將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數學直覺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力。當一個問題不用通過邏輯證明的形式而是通過自己的直覺獲得,那么成功帶給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內心將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學習鉆研動力。
數學直覺思維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直覺思維具有快速性,迅速肯定或否定某一思路或結論,給人以“發散”、“放射”的感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因此,加強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對克服思維的單向性,提高思維品質是有利的。
人們獲得知識或運用知識的過程開始于感覺。感覺,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進行直接反映的過程,是人們認識世界的起點,而直覺就是們通常所說的憑感覺,它具有“不可解釋性”。如有時我們思考一個數學題,經過一番曲折后,忽然靈機一動:作某某輔助線或畫一個圖形,從而使問題“豁然開朗”,這就是在一剎那間出現的直覺。正如數學家波利亞所說:“好念頭的出現,只能心領神會而難以言傳。”
牢固的基礎知識和解題經驗是形成直覺思維的基礎,聯想、猜測是誘發直覺思維的重要手段。想象是思維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聯想是不受邏輯約束的,它具有極大的跳躍性和自由性,可以極為迅速地把不同事物聯系起來。因此,聯想是直覺思維的翅膀。猜想作為一種直覺的判斷,并不完全可靠,但猜想可使思維躍過常規思維的細微步驟,直接感受到那些未曾出現的東西,所以猜測是直覺思維的重要武器。
直覺思維會徑直指向最后的結論,從整體上對物質的性質、聯系作出初步的結論判斷。直覺思維是基于研究對象整體上的把握,不專意于細節的推敲,是思維的大手筆。長期以來,人們在數學教學中重視邏輯思維,偏重演繹推理,強調嚴密論證的作用,而忽視直觀思維。這樣的數學教學僅賦予學生以“再現性思維”和“過去的數學”,扼殺了學生的“再創造思維”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要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并重,以邏輯思維育直覺思維,以直覺思維促邏輯思維,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方面應當主動創造條件,自覺地運用靈感激發規律,實施激疑頓悟的啟發教育,堅持以創造為目標的定向學習,特別要注意對靈感的合理性分析,以及聯想、猜想能力的訓練,以期達到有效地培養學生數學直覺思維能力之目的。另一方面應保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直覺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現結論,然后經過邏輯方法加以驗證。猜想或被證明,或被推翻,若學生的猜想失誤,應鼓勵學生重新觀察、猜想,并堅持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就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告誡學生不能進行憑空的臆想,直覺思維需要有根據地進行猜想。直覺思維的靈感是個體和集體智慧的產物。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直覺思維下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及時的證明和論斷,讓學生明晰直覺思維對數學問題解決的作用和使用范圍,明晰數學猜想與證明之間存在的區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科學地進行數學題目的選擇,對于培養與發展高中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進行選擇題的安排的時候,因為從四個選項中挑選出正確的選項來,省略了解題過程,所以容許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覺思維的發展。實施開放性問題數學,也是培養直覺思維的有效方法。開放性問題的條件或結論不夠清晰,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角度由果尋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發散性,大大促進了高中生數學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發展同等重要,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這兩種思維能力的支撐才能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創新高中數學的教學、組織、評價方式,通過創新與實踐,提升高中生數學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