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學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則涉及思想感情與道德品質的培養。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核心,以實現學生知識體系的自主建構為目標。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對知識進行鞏固,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探究式教學契合素質教育自主學習理念,對高中數學教學起到了助推作用。探究式教學能建構起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雙向互動,能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是探究,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關鍵是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引導。教師要基于數學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并設置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情境創設是其與其他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輔助以創新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深入知識點的學習。要提高情境創設和問題設置的實效性,就要找到探究的切入點。因此,教師要選取帶有啟發性、趣味性,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帶動學生思考的情境和問題。例如,在對“函數變量關系”進行講解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抽象的函數概念,梳理函數變量間的關系,可以引入生活中具體的變量實例,如快遞公司寄送物品的例子。快遞公司在寄送物品時,收費標準會隨物品重量的變化而變化。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突出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即確定一個變量的數值需要以另一個變量數值的獲知為前提。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函數變量與變量間依賴關系的基本規律,并引入到函數的映射上,增強學生對函數知識及函數知識與其他知識關系的理解。具體的案例能起到情境引導的作用,比起教師的單純講解,更能帶動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高中數學教學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角色做好問題的分析與探究,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的落腳點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面對繁復的高中數學知識,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對問題的探究思考維度往往會受限,而通過小組合作,可以集思廣益,拓展學生思維,實現小組合作基礎上的知識的探究深化。學生在集體合作中能發現不一樣的思維點和知識點,提升團結合作意識。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實際,可按照學生的思維特點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貫穿到合作探索的實踐中,這也是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靈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引導與輔助作用,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是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能讓學生的探究學習更為深入,知識體系的建構更為順利。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單調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判斷函數的單調性有哪些方法?有的小組提出有“定義法”,有的小組提出有“圖像法”。教師讓學生判斷出函數 f(x)=x2的單調區間,并引導學生分別利用定義法和圖像法進行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探討能否判斷出函數 f(x)=sinx-x(0,π)的單調性。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發現,用“定義法”,不好判斷符號的正負,用“圖像法”,又不容易畫出來。這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函數單調性驗證的新方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對問題的探討逐步深入,對函數知識的學習也更為具體。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過多的干預性指導,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結論,自主驗證,從而深化學生對函數單調性的認知。問題驅動、小組合作才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魅力所在。
探究式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還要讓學生基于實踐進行嘗試,進行分析,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只有形成系統完整的認知結構,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中跳出課堂學習的狹小范圍,實現數學知識的為我所用,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組織學生分析、總結誘導公式的結構特點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總結鞏固應用,引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更加深入人心。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好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設計工作,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要指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建構知識體系;要引導學生理性思考與歸納,實現具象認識到理性思考的升華;要做好學生的點評指導,讓學生對探究學習保持十足的信心。只有多管齊下,深化探究實踐,才能提升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