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海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懷溪鎮曉坑中心學校
所謂“簡約課堂”,指的就是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要在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合理整合教材內容,從而保障數學教學的大體脈絡能夠被學生所掌握,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有效的講解,針對各種困難的數學問題進行巧妙的設計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簡便的進行解答,有效的簡化數學知識點,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
從生理特點上看,初中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傳統課堂中,教師往往以灌輸為主,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聽不懂。另外,學生長期形成被動接受習慣,如果聽不懂就會產生放棄繼續聽課的想法,致使學生聽課效果不盡如人意。
以“測量物體的高度”為例,該節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它的目的是把三角函數解直觀問題的方法和思想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而計算生活中物體的高度。在簡約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分析和領悟方法和應用的基本原理,進而學會測量生活中實際物體的高度。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三個活動環節,以明確教學目標,簡化教學內容。活動一:合理使用自制測角儀測量傾斜角;活動二:測量底部可以到達的物體的高度;活動三:測量底部不可以到達的物體的高度。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活動,先在課堂上討論、設計方案,然后進行室外的實際測量,活動結束后要寫出活動報告。由此,數學課堂既實現了簡約,又提高了實效性。
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會設計一些游戲活動,但如果游戲設計不合理,就不僅會耗費很多時間,還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以“一次函數的圖像”為例,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一次函數之后,并初步了解了如何研究一個具體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原有知識和經驗會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結構的完善,使之進一步體驗解決函數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從而在活動、探究、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和應用函數知識。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理解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圖像是一條直線;熟練地做出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圖像,掌握k 與b的取值對直線位置的影響。先以“做一做”為主,完成“概括”“討論”,以及填空;教師先簡約概括一次函數 y =kx +b(k ≠0)的圖像是一條直線,這條直線通常又稱為直線y =kx +b(k ≠0)。特別地,正比例函數y =kx(k ≠0)是經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描點:正比例函數y =kx 通常取(0,0),(1,k);一次函數y =kx +b 通常取(0,b)。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y =3x;y =3x +2,總結兩個函數的特征,最后得出結論:①兩個一次函數,當k 一樣,b 不一樣時,共同點:直線平行,都是由直線y =kx(k ≠0)向上或向下移動得到;不同點:它們與y 軸的交點不同。②兩個一次函數,b 一樣,k 不一樣時,共同點:它們與y軸交于同一點(0,b);不同點:直線不平行。由此可見,開展簡約課堂可以降低學生學習一次函數的難度,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秉承新課改理念,使用簡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思考方式,因此,要做到簡約、正確、豐富,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從而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又如,“分式方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應用,是對分式方程單元學習的梳理、歸納、深化和鞏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轉化,將分式方程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也是對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分式方程是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重要模型,通過課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建立數學模型的意識,強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根的出現也將使學生對字母表示數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可以起到鞏固基礎、提升認識的作用。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簡約的語言為學生解釋分式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區別,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分式方式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注意語言的簡練和正確性,從而讓學生達成掌握分式與方程的教學目標。
問題導學是近幾年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張預習的導學案,列舉課堂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這些問題,教學時,再利用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課堂上設計“與文本對話—與問題對話—與教師對話”等一系列教學程序,按新課標理念,問題導學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知識,盡可能把“鑰匙”交給學生自啟知識之門,大膽把課堂交給學生,使之嘗試通過討論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這是在學習了數軸和有序實數對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學,也是初中生與坐標系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梁,是數形結合的具體體現。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了解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在給定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能根據坐標描出點的位置,能由點的位置寫出點的坐標。教材里的概念多、瑣碎且較為深奧,如“一一對應”以及“四個象限”的符號特點等都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對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已知點A 的坐標為(m,m-2),①若 m=3,則A 在第()象限內;②若m=-3,則點A 在第()象限內;③點A 在y 軸上,則A點的坐標為();④點A 在x 軸上,則A 點的坐標為()。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體會坐標系發生變化以后,各個點的坐標也跟著發生變化,從而加深對坐標軸的理解認識,并多角度、多方位地建立坐標系,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目標。
簡約課堂是數學課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通過簡約課堂既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要明確簡約課堂不是片面的簡約,真正的簡約課堂要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