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姣姣
四川省廣安代市中學校
在農村初中英語的核心素養培養中,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與外國人進行簡單的,生活中的交流,并且英語核心素養培養也是為了學生步入更好的崗位,或者是出國深造做好準備。在學習英語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聽說能力,并且怎樣才是有效的英語聽說教學這些問題就顯得比較突出了。由于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所以要進行教育變革,變革的主題就是要進行學生的聽說教學培養。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初中英語的聽說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進行農村初中英語聽說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雖然農村學校也是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但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師資力量的不足,小學階段的很多英語教師并不專業,而是由一些教師臨時代替,再加上農村周圍沒有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得很多農村孩子的英語發音很不標準。直接影響他們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本內容,也是組成英語句子的“細胞”。英語詞匯獲得的途徑有很多,除了教材外,還有一些英語報刊、雜志、音樂、影視劇等。但由于農村的封閉性,學生的生活范圍狹窄,導致他們獲得詞匯的方法只能憑借有限的教材,造成農村學生的詞匯量非常有限,所以在做聽力時,他們常常會因為聽不懂詞匯導致聽不懂句子,影響聽力效果。在口語表達中,經常不知如何表達。
很多農村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成績不理想,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上課時不想聽英語、更不愿意用英語表達交流。因此,要想提高他們的聽說水平,教師先要激發他們聽說的興趣,學生只有對聽說英語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聽和說,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激發他們聽說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情境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聽、善聽、樂說、善說。
當然,教師還可以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聽故事回答問題,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無論哪一種情境,都需要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情境中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策略主要體現于備課的時候,那么作為教師來說要想運用好該策略就需要自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會利用網絡去檢索和篩選相應的信息,將圖片、文字等整合成電子課件;其次,教師還需要熟練動畫制作、聲音處理等軟件的應用;最后作為英語教師還需要將這些抽象的教學資源變成具體的教學資源,然后通過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
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例如,堅持每天聽英語、聽英語歌曲、英語故事、英語新聞等。課堂上盡量用英語回答問題,用英語交談等。為了彌補詞匯量的不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的良好習慣,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訂閱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英語報刊雜志,課外書籍等,像《英語周報》、《中學生英語》等,每天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并讓他們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有閱讀就要有筆記,在閱讀中盡量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陌生詞匯的意思,實在猜不出來,再查字典。通過廣泛的閱讀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為他們的聽力和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這樣從簡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耳濡目染的聽英語、看英語、讀英語、說英語,從而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他們能取長補短、互幫互助,能讓學生自動參與進行各種角色的扮演或自由表達等方式,提供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充滿自信,克服不利于學習英語的心理因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和技巧,教師通過示范、設計多種形式的情景,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在聽說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日常可以見到的物品和學生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之外,比如在學習物品單詞的餓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單詞和物品對應起來,教師還可以采集學生的音頻資料,然后制作出一定的音效,呈現給學生,還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們相互去分享英語聽說的學習經驗。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下運用學過的單詞將生活當中常用的物品進行貼標簽,或者是經常和周圍的同學進行情境交流。
總之,農村英語教學的短板使得初中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困難重重,但教師只要有信心,長期不懈努力,因地制宜,采取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充分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不斷激發學生多聽多說,相信學生一定會克服一切困難,突破聽說教學的瓶頸,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