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墊江縣第一職業中學校
分層教學法改變的傳統一刀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學生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等等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分成幾個層次,并且根據每一個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與之合理的教學目標、作業目標、考核評價等方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以及學習效率。
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情況將學生合理地進行分層。在中職學校中,學校生源不同導致學生的數學水平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并且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考試失利者,如果學習水平稍微高一點那么就會讀普通高中不會進入中職學校。所以他們的學習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將中職學生進行分層時一定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例如:第一層,這一層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但是學習效率低,他們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能夠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中職學校中屬于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在課堂教學時大多數時間都能夠進入學習狀態。第二層,這一層學生能夠理解一些數學表面知識,擁有較少的數學基礎,并且只有在別人的指導下才能夠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并且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是加以引導能夠進行數學學習。這一層的學生在中職學校中屬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并且他們的學習水平在中職學校中屬于中等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加以引導能夠進入學習狀態,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第三層學生就是所謂的學困生,而在中職學校中,這一類的學生完全沒有數學知識基礎,對于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也不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完全處于學習外狀態,教師在引導這層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時甚至還會出現頂撞教師現象,處在學習狀態時間少之又少[1]。
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內容與普通高中教學內容不同,因此在將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應根據中職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要根據每一層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吻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并且分層教學目標要做到具體、整潔、明確,還要做到各個層次中的教學目標要平緩,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中職數學《等差數列》教學時,第一層學生要能夠掌握等差數列的相關概念,并且能夠運用等差數列知識解答一些關于等差的問題。第二層學生要理解等差數列知識的內涵,并且能夠在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引導下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第三層的學生能夠了解等差數列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理解等差數列的推導過程。當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成功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根據分層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因中職學生大多數都不喜歡數學學習,所以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分層教學法的最終教學目的。并且教師可以適當將第三層的學生融入第二層教學目標中,以此促進第三層學生成長。將第二層學生融入第一層中促進第二層學生成長。將第一層學生的教學內容難度增加,促進第一層學生成長[2]。
將作業布置進行分層不僅能夠達到分層教學目的,還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促進學生學習動力。將作業布置分層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將作業布置分成三個階梯。例如:在進行中職數學《集合》布置作業時。第一個階梯是針對第一層學生布置,教師可以將這層作業布置為集合歸類,可列舉一些簡單的項目,如,吸油煙機、冰箱、沙發、電視、筷子、風扇等,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類。這個類型的作業能夠讓學生從實踐中了解和掌握“集合”的相關內容,比較適合第一層學生。針對第二層和第三層的學生則需要考慮一些發散性作業的布置,不僅要讓學生鞏固學習“集合”相關知識,同時還應讓學生充分利用“集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或發散思維想象生活中與“集合”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設計不會給第三層學生太大壓力,并且是根據基礎知識設計,較為簡單,符合第三層學生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中職數學教學中都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本身中職院校學生對學習成績并不在乎,因此只是對學習成績進行評價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表現、學習過程等進行針對性評價,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重視自己,逐漸增加學習興趣。并且針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也就是說將評價進行分層。第一層學生評價可以運用激勵性評價,因這個層次的學生還具備學習主動性,所以運用激勵評價是最佳評價方式。第二層學生可以運用鼓勵性評價,這層學生上升空間大,鼓勵評價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層學生可以運用競爭評價方式,這類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表揚鼓勵等等對他們不起作用,而這層學生大多爭強好勝心理強,因此運用競爭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夠提升教師教學質量,以此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應有的提高。因此在中職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