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蘇凌
廣袤的淮北平原歷史上是豐腴的糧區,其西北部的泗洪縣亦是富庶之地。日寇對這里也垂涎已久。新四軍老戰士石剛,在1940 年春至1942 年底親身經歷了日寇對淮北地區所進行的三次殘酷大“掃蕩”,他常向后人講述這段銘心刻骨的記憶。
第一次大“掃蕩”,他既恨又怕。1940 年春,石剛還是一個15 歲的少年,正在家鄉讀私塾。一天,他站在汴河岸邊,看到日寇的大卡車從公路上開過??ㄜ嚿纤拿娣謩e站有五個日本兵,面朝外,端著槍。由于距離很近,他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日本兵的猙獰面目。石剛險些被嚇愣,日寇的汽車見這里沒什么動靜便往前開去,漸漸遠離了他。
日寇一進入我抗日根據地便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黨的一支抗日民運工作團被包圍,20歲的共產黨員喻團長等五人被捕,日寇逼喻團長寫投降書,喻團長拿起筆,堅定地在紙上寫了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日寇舉刀將其右手的四個指頭砍斷,他怒視日寇,仍不屈服,舉左手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日寇惱羞成怒用刺刀刺向他的胸膛。
根據地軍民奮起反抗,對日寇進行了頑強的反“掃蕩”戰斗,打擊日寇,襲擊日偽據點,1940年3 月上半月,新四軍六支隊及地方武裝在戰斗中就擊斃日軍佐野聯隊長北山大尉、坂木什平少尉及日本兵300 余人,予來犯之敵重擊。
喻團長的犧牲和抗日軍民的反抗,對石剛觸動極大,他來到抗日民運工作團要求參加抗戰,被批準后,來到八路軍軍政干校,學習了半年的軍事、政治知識,還持槍練武,打下了堅實的應戰基礎。石剛印象最深的是軍事教官孫剛。也許是兩人姓名中都有一個“剛”字,孫教員對他格外喜愛,稱他為“剛弟”。石剛在孫教官的指導下,學習了如何扔手榴彈、如何隱蔽自己消滅敵人、如何搶占優勢地形等軍事知識和技能。
軍校畢業不久,石剛被分配到新四軍四師司令部宣傳隊,成為一名宣傳隊員,當年年底便遭遇日寇第二次大“掃蕩”。
第二次大“掃蕩”,他完全沒有了怕,心里只有恨。1940 年中秋節,雙溝鎮遭日寇金子石夫所部三四百人及偽軍百余人進犯。日寇包圍了雙溝鎮,用機槍掃射民眾后,又縱火焚燒民宅。一時間,全鎮尸橫街巷,四處火海,哭喊聲不絕,慘不忍睹。殘無人道的日偽軍殺害無辜平民600 多人,燒毀房屋3800 多間,傷者無數,釀成“雙溝慘案”。 兩個多月后,日寇對淮北進行的第二次大“掃蕩”便接踵而來。
日寇40 多輛汽車轟隆隆地在沒有任何防御的土地上長驅直入,橫沖直闖。石剛所在的司令部宣傳隊被突然襲擊的日寇沖散了,他跑進一位老大娘的家里,老大娘知道他是新四軍,便急急告訴他日寇的汽車馬上就要到了,讓他趕緊向西南方向跑。奔跑中他又遇到了一個婦女,此時,日本兵已經到了面前,躲是來不及了,石剛竭力穩住加速的心跳,平靜地和那婦女站在路旁,日本兵朝他倆看了又看,好在石剛一身便衣,又是孩子模樣,于是放過了他們?;叵氪耸?,石剛說,是根據地的老百姓救了他。
第三次大“掃蕩”,石剛和戰友們以游擊與日偽周旋。1942年11 月14 日,日軍第17 師、獨立混成第13 旅、偽軍兩個師和蘇淮特區“綏靖”軍等共7000 余人,汽車120 輛,坦克6 輛,在8 架飛機掩護下,從泗縣、五河、盱眙、宿遷、淮陰等地出動,分五路對淮北抗日根據地進犯。
石剛當時在車門區擔任區委組織部長,面對來勢洶洶的日偽軍,彭雪楓師長指揮四師對敵展開33 天反“掃蕩”。石剛至今還記得彭雪楓師長在反“掃蕩”動員大會上提到行動速度時講的一句話:“遲緩等于死亡?!?新四軍四師主力在彭雪楓師長指揮下,迅速跳出日偽包圍圈,轉戰淮河南部,威脅敵側翼和后方,只留下26 團和地方武裝與敵周旋,使日偽所襲之處均撲空。
石剛所在的區委按上級部署在當地堅持武裝斗爭,他們憑著地利人和,與日偽周旋,配合新四軍,騷擾敵人,靈活游擊,一直堅持到日偽軍撤退。
在這次反“掃蕩”中,新四軍四師打了幾個漂亮仗,如火燒馬公店,用汽油撒在幾十只雞身上點燃火,雞被燒得狂跳到日寇占領的房子里,燒死了50 多名鬼子;在泗縣城以東屠園圩、馬公店等戰斗中,殲敵1 80 余人;在埝路口戰斗中,俘偽軍100 余人。日偽軍連遭重擊,只得從青陽鎮、馬公店、金鎖鎮等據點撤退。
12 月8 日夜,26 團襲擊了青陽日偽軍。12 月9 日夜,日偽軍集中上千人在朱家崗把26 團包圍并在拂曉發動進攻。此時突圍已無望,只有堅守。26 團打得非常慘烈,團里有一個小鬼班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打得非常英勇。經十多個小時激戰,日軍傷亡280 余人但仍未撤圍。緊急時刻,9 旅旅長韋國清率騎兵來增援,敵軍只得趁夜倉皇潰逃。我們犧牲了72 名戰士,日偽軍死傷了100 多人。這次戰斗奠定了反“掃蕩”勝利的基石。隨后又經青陽、馬公店、關帝廟、朱家崗等激戰,四師兼淮北軍區共殲日偽軍700 余人,拔除多處日偽軍據點,終于粉碎了日偽軍的第三次大“掃蕩”,鞏固和擴大了淮北抗日根據地。
如今,當年的新四軍戰士石剛已是一位96 歲高齡、過著幸福晚年的樂觀老人?;仡櫷?,他說,我一生轉戰三千里,抗戰中那些英勇戰斗、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永遠銘刻在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