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余
瑞安市云周周萇小學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能夠影響整個數學學科體系的重要題型,圍繞它的各種課型開展模式也非常豐富,能夠實現對學生的系統性、深入性教學過程,為小學生進入初中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好前期基礎。
(一)數學基礎差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屬于啟蒙教育,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是零,所以說,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初級階段,小學是學生初步的接觸數學。因此,數學基礎的穩固是關鍵,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很多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應用題的效率降低,學生們不能將平時學習的知識點運用到應用題解題中,甚至有時候是解題思路不對。
(二)閱讀理解能力差
應用題解題需要謹慎,想要正確的解題,就一定要正確的理解應用題的意思。如果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在讀題時可能會出現對應用題理解的不到位,出現斷章取義的現象。學生們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不能準確的抓住應用題的重心,沒有理解題目的考點,最終解題方法錯誤。
小學階段是學生為學好各個學科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尤其是高年級數學,是比較抽象化的,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只是注重學生對具體只是的掌握程度,忽視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應用題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應用題源自于生活,具備很強的實踐性。應用題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們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日常生活中遇見的問題。應用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應用題教學是主要教育思想是主動探索、自主實踐以及彼此合作。這樣,能夠促進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觀察,分析判斷,講數學知識中的奧秘挖掘出來。
(一)認真審題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在語言表達方面要非常的精準,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面臨的困難不是邏輯思維存在問題,而是審題不夠認真,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醒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個字,對題目中一些隱含的條件進行明確的分析,只有正確的理解應用題目,才能將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語言,為學生解答應用題帶來幫助。
(二)結合兒童生活實際對應用題進行設計
針對應用題展開教學之時,把基礎知識和實際情況進行結合思考最為重要。因此,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設計之時,需要貼近兒童實際生活,否則兒童不熟悉基本情況,難以獲得解題思路。
對應用題加以設計之時,數學教師可利用生活化這一特征,將應用題有關題材變成學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題材。第一,教師需以兒童實踐活動為依據,把數學知識具體產生背景變成兒童聽得到、摸得著并且看得見的現實,進而把抽象知識進行具體化以及形象化。第二,數學課上,教師不要直接對課本當中例題進行使用,而要與兒童實際進行結合對題目進行設計,讓兒童可以在課上將所需知識順利遷移到實際生活之中。第三,在對問題進行設計之時,需對兒童年齡特征進行考慮,豐富問題情境,進而激發兒童探究熱情。
(三)重點培養兒童正確解題習慣
對應用題進行解答期間,教師需交給兒童正確解題步驟,并且按照程序進行解題,進而促使其養成良好解題習慣。在解答完畢之后,兒童需要實施自我評價,對于解答錯誤的題要進行反復糾正,對的則要不斷強化,這其實是論證推理的過程。
(四)借多媒體提升應用題整體教學效果
和其他題型相比,應用題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同時應用題比較抽象,兒童理解之時存在較大困難。數學教師若想把應用題方面教學變得直觀,需要借助多媒體來實施教學,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兒童對題意進行理解。
(五)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認識和理解應用題數量關系
應用題都包含著一定的數量關系,數量關系都帶有一定的抽象性,要使學生對數量關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須注意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在學習中逐漸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從無到有,逐漸增多,掌握的概念和數學術語大部分比較具體形象.因此,首先教師要選擇與小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事物作為應用題的內容,也可以利用他們熟悉的事物編排應用題,使他們能夠看一看實物,或通過畫一畫、摸一摸、學生演示、教師示范等操作活動,使應用題的內容盡可能成為學生可以感知的,練習題安排一些感性較強的題目,這樣才能使小學生逐漸學會一些知識,逐步積累一些經驗,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具體的題目和數量關系中發現一些帶有共性的規律,自己概括總結出這些數量關系和規律,并應用自己發現的規律解決更多的問題。
(六)精心設計練習題,題型力求多樣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綜合體,通過多種應用題型的訓練,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還能提高解決應用題能力,促進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提高推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思維更靈活.在訓練時注意加以適當指導,不能把訓練變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教學時,應該給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應用題教學中,一定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特點,盡量用直觀感性的語言指導他們,使他們理解題意,發現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到解題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解決應用題的能力。